中醫(yī)古籍
  • 補(bǔ)腎地黃丸

    《活幼心書》卷下:補(bǔ)腎地黃丸處方

    干山藥(去黑皮)山茱萸(酒浸潤,蒸透,去核,取皮用)熟干地黃(酒洗,焙干)各15克 鹿茸(蜜或酒涂,炒)川牛膝(酒洗,焙)各12克 牡丹根皮(凈洗)白茯苓(去皮)各9克 澤瀉(去粗皮)6克

    制法

    上藥銼焙為末,煉蜜為丸,如麻仁大。

    功能主治

    主稟賦不足,腎氣虛弱,骨髓枯竭,囟大,頭縫不合,語遲、行遲、齒遲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25丸,空腹時用溫鹽湯或溫酒送下。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補(bǔ)腎地黃丸處方

    生地黃半斤,(酒浸2日,蒸爛研膏與柏拌,曬干),鼠苓1兩(酒炒),白茯苓4兩,黃柏1斤(銼,同地黃曬干),當(dāng)歸(酒洗)、枳殼(去瓤)、麥門冬(去心)1兩,熟地黃(酒浸)2兩,天門冬(去心)2兩,揀參2兩,甘菊花2兩,生芩1兩。

    制法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降心火,益腎水,除骨蒸,壯筋骨,明眼目。主消渴。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鹽酒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保命歌括》卷三十四:補(bǔ)腎地黃丸處方

    熟地黃(酒洗)8兩(再蒸,焙干,取末,忌鐵),山藥(刮去赤皮)4兩,茱萸(去核,取肉,焙干)4兩,白茯苓(去筋膜)4兩,巴戟(去心取肉)4兩,肉蓯蓉(酒洗,去外鱗,破去內(nèi)白膜,曬干)2兩,杜仲(去粗皮,切,鹽水炒絲盡,取末)3兩,川牛膝(去蘆,酒洗,焙干)3兩,芡實(shí)(取肉)3兩,甘枸杞(焙)2兩,遠(yuǎn)志(去蘆取肉)2兩。

    制法

    上為極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男子服之壯陽益精補(bǔ)腎。女子服之則月事以時下,能令有子,小兒服之能治胎稟怯弱之病。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鹽湯亦可。

    摘錄《保命歌括》卷三十四《幼幼集成》卷三:補(bǔ)腎地黃丸處方

    熟地黃1兩,懷山藥1兩,山萸肉1兩,嫩鹿茸2兩,淮牛膝2兩,粉丹皮1兩,白云苓1兩,宣澤瀉1兩,北五味1兩,補(bǔ)骨脂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先天不足,肝腎虛喘。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空心淡鹽湯送下。

    摘錄《幼幼集成》卷三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四物湯加肉桂、厚樸、枳殼、檳榔。功能主治妊娠諸痛。摘錄《婦科玉尺》卷二......
  • 處方鯉魚1個。功能主治胎氣動。用法用量煮,并湯食之。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十......
  • 處方條芩(實(shí)者)、白術(shù)、歸身、砂仁(連殼炒,研)、枳殼、甘草、大腹皮(黑豆水煮3-5次)、陳皮、桑樹上羊兒藤。功能主治孕婦痘熱不安。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痘疹全書》卷下......
  • 處方當(dāng)歸2錢,白術(shù)(蜜炙)1錢5分,黃芩(酒炒)1錢,白芍(酒炒)1錢,砂仁(炒,去衣)1錢,茯苓1錢,川斷(酒蒸)1錢,炙甘草5分。功能主治妊娠六月胎氣不和,卒有所動不安,或腹痛,或脹悶。用法用量水1鐘半,煎7分服;6日進(jìn)1服。摘錄《葉氏......
  • 處方桑上寄生5分,白術(shù)5分,茯苓4分,甘草10分(炙)。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妊娠流下,或胎不安,或腰腹作痛。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2升半,分3服。若人壯者,可加芍藥8分;若胎動不安,腹痛端然有所見,加干姜4分。注意忌海藻、菘菜、酢物、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