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常山湯

    《肘后方》卷三:常山湯別名

    恒山湯(《普濟(jì)方》卷一九八)。

    處方

    常山6克 甘草4.5克 豉13克(綿裹)

    功能主治

    主諸瘧,發(fā)作無常,心下煩熱。

    用法用量

    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作二服,即吐。

    注意

    服藥期間,忌食海藻、菘萊、生蔥、生萊。

    備注

    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xiàn)據(jù)《外臺(tái)秘要》卷五補(bǔ)。

    摘錄《肘后方》卷三《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三:常山湯處方

    常山(銼)23克 烏梅肉(炒)鱉甲(去裙襕,醋炙)黃耆(銼)各30克 大黃(銼,炒)甘草(炙)各15克 柴胡(去苗)60克

    制法

    上七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

    主傷寒,潮熱不退。

    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水230毫升,加小麥9克,生姜3片,煎至160毫升,去滓熱服,每日三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三《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常山湯處方

    常山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黃)1兩,知母(焙)1兩,柴胡(去苗)1兩,青蒿(焙)1兩,甘草(炙銼)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桂(去粗皮)1兩,桃枝1握,柳枝1握。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勞瘧經(jīng)年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入蔥白、薤白各3寸,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外臺(tái)》卷五引《小品方》:常山湯別名

    常山酒

    處方

    鱉甲1兩(炙),淡竹葉(切,洗)3升,常山2兩,甘草(炙)3兩,久酒3升。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痎瘧。先寒戰(zhàn)動(dòng)地,寒解壯熱,日日發(fā)及間日發(fā)者。

    用法用量

    常山酒(《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本方方名,《醫(yī)心方》引作“斷瘧恒山酒”。

    注意

    忌人莧、海藻、菘菜、生蔥、生菜。

    摘錄《外臺(tái)》卷五引《小品方》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見《外臺(tái)》卷五引《深師方》:常山湯處方

    常山3兩,黃連3兩,酒1斗。

    功能主治

    瘧三十年者。

    用法用量

    宿漬之,曉以瓦釜煮取6升,1服8合,比發(fā)時(shí)令得3服。有熱當(dāng)吐,有冷當(dāng)利,服之無不愈者,亦可半料合服。

    注意

    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菜。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見《外臺(tái)》卷五引《深師方》《外臺(tái)》卷五引《古今錄驗(yàn)》:常山湯別名

    常山酒

    處方

    常山3兩(虛弱者2兩,細(xì)切,搗碎),蒜7瓣(去皮中切)。

    功能主治

    瘴瘧及瘴氣。

    用法用量

    常山酒(《普濟(jì)方》卷一九九)。

    注意

    服藥后1日不得漱口及洗手面,21日慎生蔥、生菜、生冷、肉、面、油膩。

    摘錄《外臺(tái)》卷五引《古今錄驗(yàn)》方出《千金》卷十,名見《外臺(tái)》卷五:常山湯處方

    甘草1兩,蜀漆3兩,恒山4兩,石膏5兩,鱉甲4兩,香豉1升,梔子3-7枚,烏梅3-7枚,淡竹葉(切)2升。

    功能主治

    心熱為瘧不止,或止后熱不歇,乍來乍去,令人煩心甚,欲飲清水,及寒多不甚熱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注意

    忌生蔥、生菜、菘菜、人莧、海藻。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名見《外臺(tái)》卷五《外臺(tái)》卷五引《救急方》:常山湯別名

    常山橘皮散、常山散

    處方

    常山8分,橘皮6分,牡蠣4分(熬),桂心2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瘧瘴癘,經(jīng)百日或一年以上諸藥不能愈者。

    用法用量

    常山橘皮散(《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六)、常山散(《普濟(jì)方》卷一九九)。

    注意

    服藥后2日不得洗手面,7日忌食雜物,生蔥、生菜。唯藥用酒,余皆斷。

    摘錄《外臺(tái)》卷五引《救急方》《外臺(tái)》卷五引《救急方》:常山湯別名

    常山酒

    處方

    常山苗1握(無苗取根5兩代之),獨(dú)蒜7顆,淡竹葉2握,豉1合(裹),鱉甲3兩(炙)。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瘧瘴癘,經(jīng)百日或一年以上,諸藥不能愈者。

    用法用量

    常山酒(《普濟(jì)方》卷一九九)。

    注意

    忌人莧、生蔥、生菜。

    摘錄《外臺(tái)》卷五引《救急方》《外臺(tái)》卷五引《廣濟(jì)方》:常山湯處方

    常山3兩。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瘧。

    用法用量

    以漿水3升,浸經(jīng)1宿,煎取1升,欲發(fā)前頓服。后微吐,愈止。

    注意

    忌生蔥、生菜。

    摘錄《外臺(tái)》卷五引《廣濟(jì)方》《外臺(tái)》卷五引《廣濟(jì)方》:常山湯處方

    常山3兩,車前葉1握,甘草2兩(炙),獼猴骨3兩(炙),烏梅肉2兩,天靈蓋1兩(燒作灰末),驢糞汁3合。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溫瘧,漸漸羸瘦,欲成骨蒸。

    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5味,取3升,去滓,下糞汁、天靈蓋末,分3服。微吐不利。

    注意

    忌生蔥、生菜、海藻、菘菜,面粘食等物。

    摘錄《外臺(tái)》卷五引《廣濟(jì)方》《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四:常山湯處方

    常山(銼)半兩,鱉甲(去裙襕,醋浸,炙黃)1兩,甘草(生銼)1兩,車前草1握(切,或用子3合)。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溫瘧。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用漿水1盞,浸藥1宿,當(dāng)發(fā)前1日,以急火煎取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四《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常山湯處方

    常山1兩,烏梅肉1兩,甘草3分(并生用)。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久瘧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1盞,入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shí)候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六:常山湯處方

    常山2兩,蜀漆(燒煙盡)2兩,甘草(炙銼)2兩,淡竹葉(切)1升,大黃(生銼)3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瘧病發(fā)渴及寒熱攻作。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六《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常山湯處方

    常山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柴胡(去苗)1兩,甘草(炙銼)1兩,石膏(研)1兩,人參1兩,牽牛子(炒)1兩,干漆(炒令煙出)1兩,陳橘皮(去白焙干)1兩,大黃(銼,炒)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虛勞潮熱,饑瘦減食,煩躁頰赤,夜多盜汗。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入小麥、竹葉,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全生指迷方》卷二:常山湯處方

    常山3兩,知母3兩,甘草(炙)3兩,麻黃(去節(jié))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瘧疾,或寒己而熱,或熱巳而寒,或寒熱戰(zhàn)栗,頭痛如破,身體拘急,數(shù)欠,渴欲飲冷,或晬時(shí)而發(fā),或間日而作,至期便發(fā),發(fā)巳即如常,其脈自弦。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恒山湯”。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二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見《外臺(tái)》卷五:常山湯處方

    常山2兩,甘草1兩半,豉5合(綿裹)。

    功能主治

    瘧發(fā)作無常,心下煩熱者。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恒山湯”。

    注意

    節(jié)飲食,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等。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見《外臺(tái)》卷五《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四:常山湯處方

    常山1分,甘草(生銼)1分,干姜(炮)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柴胡(去苗)半兩。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寒瘧,先寒后熱。

    用法用量

    每以5錢匕,酒1盞半,煎至1盞,去滓,分為2服,空心未發(fā)前并食后各1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四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爐甘石1兩,羌活1錢,荊芥1錢,防風(fēng)1錢,細(xì)辛1錢,薄荷1錢,麻黃1錢,白芷1錢,赤芍1錢,大黃1錢,黃芩1錢,黃柏1錢,當(dāng)歸1錢,木賊草1錢,龍膽草1錢,密蒙花1錢,蔓荊草1錢,蟬衣1錢,菊花1錢。功能主治眼目諸疾,痔瘡。用法用量用泉......
  • 處方墨面560克 紅花 冰片各6克 麝香3克 熊膽12克 冰糖30克 阿膠48克制法共碾極細(xì)面,制成長方形小塊。功能主治清熱,鎮(zhèn)靜,止血。吐血,衄血,大小便血,急怒暴熱而驟然吐血。用法用量每服4.2克 白開水送下。注意服藥期間,忌食有刺激性......
  • 處方當(dāng)歸1兩,大黃半兩,枳殼3錢,赤芍3錢,木香3錢。功能主治婦人下痢赤白,腹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一九引《仙傳濟(jì)陰方》......
  •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八寶治紅丹處方荷葉5千克 石斛1.5千克 大小薊1千克 香墨1千克 甘草1千克 白芍1千克 丹皮2千克,藕節(jié)2千克 側(cè)柏炭2千克.黃芩2千克 百合2千克 梔子(炒焦)2千克 橘皮2千克 棕櫚炭500克 貝母750克 ......
  • 處方蟾酥8分,蝎尾4錢,雄黃4錢,僵蠶4錢,炙乳沒4錢,銀朱4錢,黃連2錢,冰片4分。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癰疽初起,腫痛微紅,面赤者。用法用量摻膏藥上貼。摘錄《青囊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