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辰砂半夏丸

    《衛(wèi)生總微》卷十四:辰砂半夏丸處方

    栝樓根(蜜炙)半兩,天南星(湯洗)半兩,半夏(湯洗7次)半兩,干姜(炮)半兩。

    制法

    上為末,生姜自然汁為丸,如麻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寒痰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四《局方》卷十:辰砂半夏丸別名

    半夏丸、杏醫(yī)丸

    處方

    五靈脂(微炒,用酒研飛,去砂土)1兩,朱砂(研,飛)1兩,葶藶(水淘凈,曬干,別杵成膏)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及雙仁,麩炒,別杵成膏)半兩,半夏(湯浸7次去滑,焙干)半兩。

    制法

    上為末,入研藥勻,以生姜汁煮面糊為丸,如小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肺壅痰實,咳嗽喘息,胸膈痞滿,心忪煩悶,痰涎不利,呀呷有聲。

    用法用量

    半夏丸(《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五)、杏醫(yī)丸(《普濟(jì)方》卷三八七)。

    摘錄《局方》卷十方出《圣惠》卷八十三,名見《幼幼新書》卷十六:辰砂半夏丸處方

    半夏1分(湯浸7遍去滑),朱砂半兩(細(xì)研,水飛過),甜葶藶1分(隔紙炒令紫色),五靈脂半分,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心胸痰壅,咳嗽,咽喉不利,作呀呷聲。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煎麻黃湯送下,日3次。

    摘錄方出《圣惠》卷八十三,名見《幼幼新書》卷十六《袖珍》卷一:辰砂半夏丸別名

    辰半丸

    處方

    大半夏1斤。

    制法

    上藥湯泡七次,曬干為細(xì)末,用生絹袋盛貯于瓷盆內(nèi),用凈水洗,去粗滓,將洗出半夏末就于盆內(nèi)日曬夜露,每日換新水,七日七夜了,澄去水,將半夏粉曬干,每半夏粉一兩,入飛過細(xì)朱砂末一錢,用生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痰飲咳嗽。

    用法用量

    辰半丸(《國醫(yī)宗旨》卷二)。

    摘錄《袖珍》卷一
更多中藥材
  • 別名安睡如神湯處方茯苓1錢,茯神1錢,白術(shù)1錢,山藥1錢,寒水石(煅)1錢,棗仁1錢,遠(yuǎn)志7分,炙草7分,朱砂5分,人參4分。功能主治通宵不寐。用法用量安睡如神湯(《醫(yī)學(xué)集成》卷三)。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六......
  • 處方人參3錢,玄參1兩,茯苓3錢,白薇1錢,麥冬5錢,生地5錢,天花粉3錢,炒梔子3錢,白芍1兩,柴胡5分,甘草1錢。功能主治陰血不歸于陽氣之中所致陽厥,日間忽然發(fā)熱,一時厥去,手足冰涼,語言惶惑,痰迷心竅,頭暈眼昏。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
  • 《袖珍小兒》卷六:安和散處方木香、當(dāng)歸、川芎、前胡(去蘆)、柴胡(去蘆)、青皮(炒)、桔梗(炒)、甘草(炙)、赤茯苓各等分。制法上銼散。功能主治冷熱不調(diào)瀉。用法用量每服1錢,加生姜3片,大棗1枚同煎,空心服。摘錄《袖珍小兒》卷六《女科指南》......
  • 處方罌栗殼2錢半,木香2錢半,甘草2分,地榆2錢。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赤白痢。用法用量每服2錢,米飲調(diào)下。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一......
  • 處方人參量須稍大、牛膝3錢,熟地5錢,山茱萸4錢,枸杞子1錢,麥冬5錢,北五味1錢,胡桃3個,生姜5片。功能主治氣虛所致氣喘而上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石室秘錄》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