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當歸飲子

    《重訂嚴氏濟生方》:當歸飲子處方

    當歸(去蘆)白芍藥 川芎各30克 生地黃(洗)白蒺藜(炒,去尖)防風 荊芥各30克 何首烏 黃耆(去蘆)甘草(炙)各15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主心血凝滯,內蘊風熱,皮膚瘡疥,或腫或癢,或膿水浸淫,或發(fā)赤疹瘩瘤。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證治準繩·類方》卷七:當歸飲子處方

    當歸 大黃 柴胡 人參 黃芩 甘草 芍藥各30克 滑石15克

    制法

    上藥銼細。

    功能主治

    主目淚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9~15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同煎至10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證治準繩·類方》卷七《準繩·類方》卷七:當歸飲子處方

    當歸1兩,大黃1兩,柴胡1兩,人參1兩,黃芩1兩,甘草1兩,芍藥1兩,滑石半兩。

    制法

    上銼細。

    功能主治

    目淚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5錢,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7分,去滓溫服。

    摘錄《準繩·類方》卷七《普濟方》卷三五五:當歸飲子處方

    當歸2兩,柴胡2兩,人參1兩,半夏7錢半,白芍藥1兩半,黃芩1兩,甘草半兩。

    功能主治

    婦人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忪頰赤,口燥咽干,發(fā)搦盜汗,減食嗜臥;及血熱相搏,月水不調,臍腹脹滿疼痛,寒熱如瘧;又療室女血弱,陰虛榮衛(wèi)不和,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大棗1枚,煎8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三五五《圣惠》卷七十四:當歸飲子處方

    當歸(銼,微炒)半兩,芎半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半兩,豉半兩,桑寄生半兩,蔥白半莖。

    制法

    上銼細,和勻。

    功能主治

    妊娠胎動,心煩熱悶。

    用法用量

    以水2大盞,煎至1盞2分,去滓,分3次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外科證治全書》卷四:當歸飲子處方

    當歸3錢,生地黃4-5錢,白蒺藜(去刺)2錢,荊芥2錢,赤芍2錢,連翹(去心)2錢,金銀花2錢,僵蠶2錢(生,研)。

    功能主治

    干疥,沙疥。

    用法用量

    上加竹葉5片,水煎,空腹服。

    干疥,加丹皮2錢;沙疥,加枯芩1錢5分。

    摘錄《外科證治全書》卷四《濟生》卷六:當歸飲子處方

    當歸(去蘆)1兩,白芍藥1兩,川芎1兩,生地黃(洗)1兩,白蒺藜(炒,去尖)1兩,防風1兩,荊芥穗1兩,何首烏半兩,黃耆(去蘆)半兩,甘草(炙)半兩。

    功能主治

    心血凝滯,內蘊風熱,皮膚遍身瘡疥,或腫或癢,或濃水浸淫,或發(fā)赤疹(??)(??)。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濟生》卷六宋·《重訂嚴氏濟生方》:當歸飲子組成

    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白蒺藜、防風、荊芥穗各一兩(各30克),何首烏、黃芪、炙甘草各半兩(各1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

    養(yǎng)血潤燥,祛風止癢。

    主治

    主治心血凝滯,內蘊風熱,皮膚遍身瘡疥,或腫或癢,或膿水浸淫,或發(fā)赤疹癭瘤,舌淡,苔白,脈濡細或細澀。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瘙癢癥、濕疹、蕁麻疹、老年性紫癜等病癥。

    1.瘙癢癥:當歸飲子合二至丸口服治療30例老年性皮膚瘙癢癥患者,與西藥(氯雷他定膠囊口服)治療30例隨機對照,療程28日。以臨床表現(xiàn)為療效評價指標。結果:治療組有效率為78.6%,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2年第12期)

    2.濕疹:本方合血府逐瘀湯化裁組方口服,青黛散外用治療27例肛周濕疹患者,與西藥(鹽酸西替利嗪片口服,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連用)治療26例隨機對照,療程4周。以臨床表現(xiàn)為療效評價指標。結果:近期療效治療組總有效率88.89%,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遠期療效(停藥6月),治療組總有效率85.71%,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現(xiàn)代中醫(yī)藥》2013年第6期)

    3.急性蕁麻疹:本方口服治療53例急性蕁麻疹患兒,與西藥(氯雷他定糖漿、維生素C口服)治療41例隨機對照,療程17日(每治療5日中間間隔1日)。以臨床表現(xiàn)為療效評價指標。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100%,隨訪3個月,治療復發(fā)率14.28%,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1年第6期)

    4.神經性皮炎:當歸飲子加味口服治療65例皿虛風燥型神經性皮炎患者,與西藥(鹽酸賽庚啶片口服)治療65例隨機對照。療程4周。以臨床表現(xiàn)為療效評價指標。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38%,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年第18期)

    5.老年性紫癜:本方加減治療老年性紫癜患者91例,與西藥(維生素C和維生素E口服)治療57例隨機對照,療程半個月。以臨床表現(xiàn)為療效評價指標。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30%,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04年第3期)

    方解

    當歸飲子方中之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為四物湯組成,滋陰養(yǎng)血以治營血不足,同時取其“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義;何首烏滋補肝腎,益精血;防風、荊芥穗疏風止癢;白蒺藜平肝疏風止癢;黃芪益氣實衛(wèi)固表;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養(yǎng)血潤燥,祛風止癢之功。全方配伍嚴謹,益氣固表而不留邪,疏散風邪而不傷正,有補有散,標本兼顧。本方養(yǎng)血之功勝于祛風,常用于陰血虧虛兼有風邪的各種慢性皮膚病。

    本方臨床應用廣泛,尚見于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瘙癢癥、陰囊濕疹、慢性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紫癜腎炎、尋常陛銀屑病等疾病。個案報道的還可用于白癜風、斑禿、生殖器皰疹、結節(jié)性癢疹、環(huán)形紅斑、陰道炎、多發(fā)性肌炎等。

    現(xiàn)代研究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防風、荊芥等祛風止癢之品具有抗過敏止癢作用,而當歸、川芎、丹參、生地黃、何首烏等活血化瘀藥物可改善病變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當歸飲子中多種成分具有免疫活性,可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的功能。

    方歌

    當歸飲子治血燥,病因皆是血虛耗,四物荊防與芪草,首烏蒺藜最重要。

    摘錄宋·《重訂嚴氏濟生方》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川芎2錢,草烏2錢,半夏2錢,麻黃1錢,蟾酥5分,南星4錢。制法以酒浸,曬干為末,再將芋艿葉絞汁拌濕,曬干研細。功能主治跌打損傷,痛極難忍。用法用量每服8厘,以酒調下。注意避風。摘錄《傷科補要》卷四......
  • 《醫(yī)宗金鑒》卷八十八:八厘散處方蘇木面3克 半兩錢3克 自然銅(醋淬七次)9克 乳香9克 沒藥9克 血竭9克 麝香0.3克 紅花3克 丁香1.5克 番木鱉(油煠去毛)3克制法共為細末。功能主治接骨散瘀。跌打損傷。用法用量用黃油或童便調,溫服......
  • 處方番木鱉(水浸去皮,麻油炸枯)5錢,蟾酥3錢,僵蠶1錢,乳香2錢,膽礬1錢,川蜈蚣3錢,甲片1錢,沒藥2錢,血竭1錢,朱砂3錢,蟬蛻1錢,全蝎3錢,原麝5分,牙皂5錢(去弦,炙),川烏1錢,雄黃1錢。制法上為細末,端陽修合,水泛為丸,如萊......
  • 處方桂心1兩,甘遂1兩,細辛1兩,歸身1兩,半夏1兩,甘草1兩,白芷1兩,芫花1兩,海藻1兩,紅花1兩,全蟲1兩,牙皂1兩,虎骨1兩,白及1兩,川烏(姜汁制)1兩,草烏(姜汁制)1兩。制法上藥各炒為末,用核桃肉泡去皮4兩,烏梅凈肉1斤,蒸爛......
  • 處方鱉頭、莧菜、蔥、蜜、甘草、甘遂、芫花、海藻、阿魏、鱉甲、水紅花子。制法上應為末者為末,應搗爛者搗爛,入末再搗,如和不勻,加燒酒調之。功能主治痞塊。用法用量先以水調白面作圈,圍痞上,大6-7分厚,其藥敷在痞上,外用錫注2把,放燒酒在內,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