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川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各30克
上藥為細(xì)末,將藥末入豬膽內(nèi),湯煮熟,丸如綠豆大。
主小兒臟腑不調(diào),時(shí)或泄瀉,且久不愈,羸瘦成疳。
每服20~30丸,米飲送下。量兒大小加減,頻服,不拘時(shí)。
干蝎(炒)1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1兩。
上為末,以清酒、童便各1盞,熬成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脾勞羸瘦,臍腹(疒丂)痛。
每服15丸,食前溫酒送下,1日3次。
大蛤蟆1枚(端午日捕,眼赤者佳),臭黃2兩(為末)。
上凈取卻蛤蟆肚腸,然后滿腹著臭黃末,以紙裹,上以泥封,令干更泥,如此可3遍,待泥干,即于大火中燒令煙盡,搗羅為末,用粟米飯為丸,如粟米大。
小兒丁奚,腹脹干瘦,毛發(fā)焦黃。
兒1歲,以粥飲送下1丸。服藥后,以生熟水浴兒,拭干,以青衣覆之,令睡良久,有蟲出即效。
川烏頭(生用)半兩,蒼術(shù)(去皮)1兩。
上為細(xì)末,醋調(diào)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牙齒動(dòng)搖疼痛。
每用7丸,食前鹽湯送下。
忌熱物少時(shí)。
干漆1兩(為末),濕漆1兩。
每服1丸;溫酒吞下,不拘時(shí)候。如小腸,膀胱氣痛,牙關(guān)緊急,但斡開牙關(guān),溫酒化1丸,灌下必安。
婦人不曾生育,血?dú)馀K腑疼痛不可忍,及治丈夫病小腸氣撮痛者。
先將濕漆入銚子內(nèi),熬如1食飯間已來,住火,與干漆末一處拌和為丸,如半皂子大。
怕漆人不可服。
石亭脂(如臘塊者)1兩,黑附子(炮,去皮)半兩。
上為末,飯為丸,如黃米大。
小兒腹脹,足冷,面冷,或腹中氣響而足冷,或水瀉而足冷,或渴而足冷,或糞青足冷,或頭溫足冷,或脈沉微而足冷。
周歲兒,每服10丸,空心乳汁送下。候一個(gè)時(shí)久得吃乳。
急風(fēng)足冷者不用。
大川烏5兩(生,去臍尖皮),五靈脂5兩。
上為末,入龍腦、麝香,多為妙,同研令細(xì),滴水為丸,如彈子大。
癱瘓風(fēng),手足亸曳,口服喎斜,言語謇澀,步履不正。
空心服1丸,先以生姜自然汁研化,次以溫酒調(diào)服,每日2次。
檳榔1兩,巴豆15粒(去殼膜,內(nèi)存油)。
將檳榔銼曬為末,巴豆碎切,在乳缽內(nèi)杵極細(xì),入檳榔末,同再杵勻,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消谷逐水,下氣去風(fēng)。主腹內(nèi)諸蟲。
每服77丸至99丸,五更初空心用溫茶清送下,只投1服。見蟲下盡,進(jìn)以稀粥自安。
雷丸1兩,神曲(炒)1兩,麥芽(炒)1兩,陳皮1兩,青皮1兩,茯苓1兩,苦葶藶1兩,石三棱1兩,蘿卜子(炒,別研)1兩,阿魏1兩,白豆蔻1兩,沉香1兩,青木香1兩,廣木香1兩半,莪術(shù)2兩,蒼術(shù)4兩,半夏3錢,丁香2錢半。
上銼麻豆大,用好醋5升,生犁兒鐵1斤,捶碎,同前藥浸,春3、夏2、秋7、冬10日,去鐵將藥煮,曬干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粟米大。
化脾積。主小兒脾疳。
量兒大小服,三歲以下30丸,四歲至七歲50-60丸,用作水空心服之;若受濕黃腫腹脹者,用木瓜煎湯送下。
忌生冷、鹽咸、海味、毒物。
雞骨1兩,恒山雞心1兩,檳榔1兩(生研),鯪鯉甲(煨焦)1兩半。
上為末,糯粉糊為丸,如綠豆大,黃丹為衣。
諸瘧,不拘遠(yuǎn)近、大小。
每服30-50丸,臥時(shí)冷酒送下,五更再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川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各30克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將藥末入豬膽內(nèi),湯煮熟,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主小兒臟腑不調(diào),時(shí)或泄瀉,且久不愈,羸瘦成疳。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米飲送下。量兒大小加減,頻服,不拘時(shí)。
摘錄《小兒藥證直訣》卷下《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六:二圣丸處方干蝎(炒)1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1兩。
制法上為末,以清酒、童便各1盞,熬成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勞羸瘦,臍腹(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前溫酒送下,1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六《圣惠》卷八十八:二圣丸處方大蛤蟆1枚(端午日捕,眼赤者佳),臭黃2兩(為末)。
制法上凈取卻蛤蟆肚腸,然后滿腹著臭黃末,以紙裹,上以泥封,令干更泥,如此可3遍,待泥干,即于大火中燒令煙盡,搗羅為末,用粟米飯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丁奚,腹脹干瘦,毛發(fā)焦黃。
用法用量兒1歲,以粥飲送下1丸。服藥后,以生熟水浴兒,拭干,以青衣覆之,令睡良久,有蟲出即效。
摘錄《圣惠》卷八十八《御藥院方》卷九:二圣丸處方川烏頭(生用)半兩,蒼術(shù)(去皮)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醋調(diào)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牙齒動(dòng)搖疼痛。
用法用量每用7丸,食前鹽湯送下。
注意忌熱物少時(shí)。
摘錄《御藥院方》卷九《證類本草》卷十二引《經(jīng)驗(yàn)方》:二圣丸處方干漆1兩(為末),濕漆1兩。
制法每服1丸;溫酒吞下,不拘時(shí)候。如小腸,膀胱氣痛,牙關(guān)緊急,但斡開牙關(guān),溫酒化1丸,灌下必安。
功能主治婦人不曾生育,血?dú)馀K腑疼痛不可忍,及治丈夫病小腸氣撮痛者。
用法用量先將濕漆入銚子內(nèi),熬如1食飯間已來,住火,與干漆末一處拌和為丸,如半皂子大。
注意怕漆人不可服。
摘錄《證類本草》卷十二引《經(jīng)驗(yàn)方》《小兒病源》卷三:二圣丸處方石亭脂(如臘塊者)1兩,黑附子(炮,去皮)半兩。
制法上為末,飯為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腹脹,足冷,面冷,或腹中氣響而足冷,或水瀉而足冷,或渴而足冷,或糞青足冷,或頭溫足冷,或脈沉微而足冷。
用法用量周歲兒,每服10丸,空心乳汁送下。候一個(gè)時(shí)久得吃乳。
注意急風(fēng)足冷者不用。
摘錄《小兒病源》卷三《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四引《吳氏集驗(yàn)方》:二圣丸處方大川烏5兩(生,去臍尖皮),五靈脂5兩。
制法上為末,入龍腦、麝香,多為妙,同研令細(xì),滴水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癱瘓風(fēng),手足亸曳,口服喎斜,言語謇澀,步履不正。
用法用量空心服1丸,先以生姜自然汁研化,次以溫酒調(diào)服,每日2次。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四引《吳氏集驗(yàn)方》《活幼心書》卷下:二圣丸處方檳榔1兩,巴豆15粒(去殼膜,內(nèi)存油)。
制法將檳榔銼曬為末,巴豆碎切,在乳缽內(nèi)杵極細(xì),入檳榔末,同再杵勻,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消谷逐水,下氣去風(fēng)。主腹內(nèi)諸蟲。
用法用量每服77丸至99丸,五更初空心用溫茶清送下,只投1服。見蟲下盡,進(jìn)以稀粥自安。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普濟(jì)方》卷三八○引《德生堂方》:二圣丸處方雷丸1兩,神曲(炒)1兩,麥芽(炒)1兩,陳皮1兩,青皮1兩,茯苓1兩,苦葶藶1兩,石三棱1兩,蘿卜子(炒,別研)1兩,阿魏1兩,白豆蔻1兩,沉香1兩,青木香1兩,廣木香1兩半,莪術(shù)2兩,蒼術(shù)4兩,半夏3錢,丁香2錢半。
制法上銼麻豆大,用好醋5升,生犁兒鐵1斤,捶碎,同前藥浸,春3、夏2、秋7、冬10日,去鐵將藥煮,曬干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化脾積。主小兒脾疳。
用法用量量兒大小服,三歲以下30丸,四歲至七歲50-60丸,用作水空心服之;若受濕黃腫腹脹者,用木瓜煎湯送下。
注意忌生冷、鹽咸、海味、毒物。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八○引《德生堂方》《本草綱目》卷十七引《集簡方》:二圣丸處方雞骨1兩,恒山雞心1兩,檳榔1兩(生研),鯪鯉甲(煨焦)1兩半。
制法上為末,糯粉糊為丸,如綠豆大,黃丹為衣。
功能主治諸瘧,不拘遠(yuǎn)近、大小。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臥時(shí)冷酒送下,五更再服。
摘錄《本草綱目》卷十七引《集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