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二母丸

    《壽世保元》卷三:二母丸處方

    知母(去皮、毛)60克 貝母(去心)60克 百藥煎30克

    制法

    上藥為細(xì)末,將烏梅肉蒸熟搗爛與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哮喘。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臨臥或食后用連皮姜湯送下。

    摘錄《壽世保元》卷三《國醫(yī)宗旨》卷二:二母丸處方

    知母(酒炒)、貝母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久嗽不愈。

    用法用量

    白湯送下。

    摘錄《國醫(yī)宗旨》卷二《活人心統(tǒng)》卷一:二母丸處方

    知母1兩,貝母1兩,細(xì)辛5分,杏仁(去皮)7分,紫菀3分,款冬花3分,麻黃4分。

    制法

    上為末,以豬肺1個煮爛,搗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喘嗽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桑白皮煎湯送下。

    摘錄《活人心統(tǒng)》卷一《全國史藥成藥處方集》(昆明方):二母丸處方

    貝母16兩,知母4兩,酒軍16兩,黃芩8兩,前胡4兩,花粉8兩,桔梗8兩,杏仁4兩,桑皮4兩。

    制法

    上為末,水為丸,每丸重2錢半。

    功能主治

    肺熱咳嗽,痰中帶血。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幼童減半,開水送下。

    注意

    傷風(fēng)咳嗽和水飲咳嗽忌服。

    摘錄《全國史藥成藥處方集》(昆明方)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香附5兩(分4份:1童便,1米醋,1人乳,1鹽酒浸),蘄艾(醋煮)2兩,當(dāng)歸2兩,川芎1兩半,白芍1兩半,熟地黃(酒蒸)1兩半,黃芩1兩半,阿膠(酒蒸)1兩,臭椿根皮1兩。制法上為末,搗地黃、阿膠和勻,加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婦......
  • 《中國藥典》:艾附暖宮丸處方艾葉(炭)120g 香附(醋制)240g 吳茱萸(制)80g 肉桂20g 當(dāng)歸120g 川芎80g 白芍(酒炒)80g 地黃40g 黃芪(蜜炙)80g 續(xù)斷60g性狀為深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氣微,味甘而后......
  • 處方大附子2兩(炮,去皮臍,切片),熟白艾1兩,川姜7錢(炮,洗)。功能主治臟寒,大便下血。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煎7分,去滓,食前溫服。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
  • 處方干姜末、熟艾各等分。制法以白面作餛飩,如酸棗大。功能主治脾虛有寒,瀉痢。用法用量每服40-50個,煮熟,空心服;腹脹者,炒厚樸煮汁熟,即煮餛飩食之。摘錄《雞峰》卷十四......
  • 處方艾葉(糯米糊蘸過,大火焙干)、麥糵(炒)各等分。制法上為細(xì)末,米醋打糯米粉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虛羸,久不進(jìn)食,臟腑不固,小便常多。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醋湯、溫酒或米飲送下。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