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法制竹瀝丸

    《古今醫(yī)統(tǒng)》卷四十三:法制竹瀝丸處方

    陳皮(去白)白術(shù)(炒)白茯苓各90克 炙甘草 半夏曲 貝母 枳殼 神曲(炒)桔梗 黃芩各90克 玄明粉30克 香附子(制)30克

    制法

    上藥共為粗末,以竹瀝250毫升,入姜汁、酒各80毫升和勻,拌諸藥,日中曬干,仍依法入竹瀝、姜汁,拌曬七次為度;磨羅為細(xì)末,滴水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清熱降火,化痰止嗽。主痰火勞嗽,嘔惡不欲食。

    用法用量

    食后或臨臥時(shí)白湯送下80丸,三日便見(jiàn)效驗(yàn)。久病者七日效,疲者一月痊愈。

    摘錄《古今醫(yī)統(tǒng)》卷四十三《醫(yī)統(tǒng)》卷四十三引海上道人方:法制竹瀝丸處方

    陳皮(去白)3兩,白術(shù)(炒)3兩,白茯苓3兩,炙甘草3兩,半夏曲3兩,貝母3兩,枳殼3兩,神曲(炒)3兩,桔梗3兩,黃芩3兩,玄明粉1兩,香附子(制)1兩。

    制法

    上為粗末,用大瓷盆以竹瀝1碗,入姜汁,酒半盞和勻拌諸藥,日中曬干,仍依法入竹瀝、姜汁拌曬7次為度,磨羅為細(xì)末,酒水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清熱降火,化痰利膈,止嗽,止嘔吐,進(jìn)食開(kāi)胃。主勞嗽。

    用法用量

    每服80丸,食后或臥時(shí)白湯送下。3日便見(jiàn)效驗(yàn),久病者7日效,疲者1月痊愈。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四十三引海上道人方
更多中藥材
  • 《辨證錄》卷十三:變陽(yáng)湯處方人參、黃耆2兩,金銀花半斤(煎,湯代之),附子1錢,荊芥(炒黑)3錢,柴胡2錢,白芍1兩,天花粉5錢,生甘草5錢。功能主治背癰。背心發(fā)瘰,癢甚,已而背如山重,悠悠發(fā)紅暈,如盤之大。此陰癰初起之形象。用法用量井花水......
  • 處方甜杏4兩,白冰16兩。功能主治潤(rùn)肺化痰,清金降火。主用法用量研和為粉。開(kāi)水沖粘,當(dāng)茶點(diǎn)服用,摘錄《全國(guó)中藥成藥處方集》(福州方)......
  • 處方叭噠扁杏仁4兩(泡,去皮尖。藥杏仁不用)。制法研如糊,加真正山東柿霜1兩,上白蜜2兩,同研爛成膏,飯鍋上蒸透。功能主治咳嗽。用法用量每用2-3匙,放舌上潤(rùn)下。立愈。摘錄《同壽錄》卷二......
  • 處方故屋東壁土1升(碎),皂莢3挺(各長(zhǎng)1尺2寸)。制法搗土為散。功能主治肛門滯出。用法用量挹粉肛頭出處,取皂莢炙暖更遞熨,取入則止。摘錄《千金》卷二十四......
  • 處方陳壁土。功能主治脫肛。痢時(shí)用力太努,肛門墜下。用法用量河水煎,候脫肛熏洗,以五倍子末摻之。摘錄《幼科金針》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