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附子散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附子散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 干姜(炮.一兩) 防風(去叉.一兩) 山茱萸(去核.一兩) 細辛(一兩) 山芋(一兩半)

    炮制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治風眩,目痛耳聾。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匕,空心溫酒調下。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明·方賢著《奇效良方》:附子散處方

    附子(炮)、官桂、當歸、白術,各二錢半。干姜(炮)、半夏曲,各二錢。

    功能主治

    治陰證傷寒,唇青面黑,身背強痛,四肢厥冷;及諸虛寒沉寒。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五片,紅棗二枚,煎至一鐘,食前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附子散處方

    附子(生.去皮.臍)、龍骨,各一兩。

    炮制

    上搗羅為細散。

    功能主治

    治小兒大腸虛冷,肛門脫出,多因下痢得之,宜以藥傅。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傅在脫肛上,按令入,頻用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附子散處方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臍)敗龜版60克(涂酥炙微黃)虎脛骨60克(涂酥炙微黃)當歸30克(銼,微炒)芎藭30克 桂心30克 沒藥30克 澤蘭30克 亂發(fā)灰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銼)麝香7.5克(細研)檳榔30克

    制法

    上藥搗細羅為散,入麝香,研令勻。

    功能主治

    治一切傷折,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6克。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附子散處方

    附子30克(生,去皮、臍)龍骨30克

    制法

    上藥搗細羅為散。

    功能主治

    治小兒脫肛。

    用法用量

    每用散3克,敷在肛上,挼按令入,頻頻用之,以愈為度。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類證活人書》卷十六:附子散處方

    附子23克(炮裂,去皮)桂心15克 當歸15克(銼,微炒)干姜7.5克(炮裂,銼)半夏7.5克(湯洗七次去滑)白術15克

    制法

    上藥搗篩為細散。

    功能主治

    治陰毒傷寒,唇青面黑,身背強,四肢冷,婦人血室痼冷沉寒,赤白崩漏,臍腹癘痛。

    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如一小時后仍未出汗,再服。

    摘錄《類證活人書》卷十六《圣惠》卷十四:附子散別名

    沉香散

    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熟干地黃1兩半,芎3分,桂心3分,人參3分(去蘆頭),白茯苓1兩,桑螵蛸1兩(微炒),當歸3分(銼,微炒),沉香1兩,牛膝1兩(去苗),磁石2兩(搗碎,淘去赤汁),石斛1兩(去根),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后,腎臟虛羸,耳無所聞,腳膝乏力。

    用法用量

    沉香散(《普濟方》卷一四 四)。

    摘錄《圣惠》卷十四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五十三: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1兩,五味子1兩,木香1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風虛耳聾,頭腦旋悶,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空心以暖酒調下,夜臨臥時再服。

    摘錄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五十三《圣惠》卷三十五:附子散處方

    附子1顆(炮裂,去皮臍,切4分,涂蜜炙令微黃),馬藺子1兩,牛蒡子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咽喉閉塞。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溫水調下,1日4-5次。

    摘錄《圣惠》卷三十五《圣惠》卷三十: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3分,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白術3分,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虛勞,四肢逆冷,心神煩躁,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三十《圣惠》卷十二: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3分,白術1兩,高良姜3分(銼),甘草2分(炙微赤,銼),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手足厥冷,脈細欲絕。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二方出《圣惠》卷二十四,名見《圣濟總錄》卷十八:附子散處方

    附子半兩(去皮臍),硫黃半兩(細研),蒼耳1握(陰干)。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癘瘍風,斑駁如白瘕。

    用法用量

    用米醋調,先以布揩其上赤,即以藥涂之,干即更涂之。

    摘錄方出《圣惠》卷二十四,名見《圣濟總錄》卷十八《圣惠》卷四十四: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杜仲3分(去粗皮,炙微黃,銼),五味子3分,磁石3兩(搗碎,水淘去赤汁),牡丹3分,萆薢1兩(銼),桂心3分,續(xù)斷3分,牛膝3分(去苗),熟干地黃1兩,羌活3分,當歸3分(銼,微炒),木香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五種腰痛,腎臟虛冷,行立艱難。

    用法用量

    每服用羊腎1對,切去脂膜,先以水1大盞半,煮腎令熟,去腎,加藥末5錢、生姜半分、大棗3枚、椒3-7枚,煎至5分,去滓,空心溫服,晚食前再服之。

    摘錄《圣惠》卷四十四方出《圣惠》卷四十,名見《普濟方》卷四十四:附子散處方

    黑豆1合(揀令凈),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別搗為細末),生姜1兩(切,與豆同炒,豆熟為度)。

    功能主治

    風毒攻注頭目,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上以酒1大盞,煎姜、豆至7分,去滓,分為2服,每服調附子末1錢,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圣惠》卷四十,名見《普濟方》卷四十四《外臺》卷二十五引《古今錄驗》:附子散處方

    蜀附子1枚(炮),曲3分,干姜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中寒下痢膿血,婦人漏下。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食前以酒送下,1日2次。

    摘錄《外臺》卷二十五引《古今錄驗》方出《隱居效方》(見《肘后方》卷五)。名見《醫(yī)心方》卷十七引《古今錄驗》:附子散處方

    附子8分,藜蘆2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羊疽瘡,有蟲癢。

    用法用量

    敷之。蟲自然出。

    摘錄方出《隱居效方》(見《肘后方》卷五)。名見《醫(yī)心方》卷十七引《古今錄驗》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見《圣濟總錄》卷六:附子散處方

    生附子。

    制法

    上為末,置管中。

    功能主治

    中風,口噤不開。

    用法用量

    吹口內舌下。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見《圣濟總錄》卷六《衛(wèi)生總微》卷十:附子散處方

    白附子(炮)半兩,南星(炮)半兩,黑附子(炮,去皮臍)1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兒虛風呵欠,吐逆涎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盞,加生姜2片同煎,仍不住手攪,煎至半小盞,分3服。甚效。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圣惠》卷六:附子散別名

    附子湯

    處方

    附子1兩半(炮裂,去皮臍),人參1兩(去蘆頭),干姜1兩(炮裂,銼),赤芍藥1兩,桂心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大腸虛冷,乏氣拘急,腰痛羸瘦。

    用法用量

    附子湯(《圣濟總錄》卷五十)。

    注意

    忌熱面、雞、豬、魚等。

    摘錄《圣惠》卷六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二○一:附子散別名

    定嘔湯

    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干姜1兩(炮裂,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霍亂,吐少嘔多。

    用法用量

    定嘔湯(《普濟方》卷二○一)。

    摘錄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二○一《圣惠》卷四十四: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牛膝3分(去苗),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羌活1兩,桂心半兩,當歸1兩半(銼,微炒),防風2兩(去蘆頭),延胡索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腰痛強直,不能俯仰,及筋脈拘急。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四《圣惠》卷二十七:附子散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芎1兩,石斛(去根,銼)1兩,獨活1兩,牛膝(去苗)1兩,當歸1兩,熟干地黃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3分,丹參3分,防風(去蘆頭)3分,白術3分,黃耆(銼)3分,木香3分,五加皮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虛勞偏枯,肌體虛弱,氣血不行,半身枯細,肢節(jié)無力,食少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空腹及晚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二十七《圣惠》卷四十七: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干姜3分(炮裂,銼),桂心1兩,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芎3分,當歸1兩(銼碎,微炒),木香半兩,五味子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下焦虛寒,腹痛氣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七《圣惠》卷十四: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干姜半兩(炮裂,銼),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3分,白術3分,細辛3分,木香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后,百日內未平復,合陰陽,遂成陰陽易病,四肢厥冷,心痛煩悶,手足拘拳。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四方出《圣惠》卷六十九,名見《普濟方》卷三一八:附子散處方

    附子5兩(生用),熏陸香1兩,松脂1兩半,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研),桂心1兩,當歸1兩(銼,微炒),蕓苔子1兩,芫花1兩,巴豆1兩(去心)。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婦人血風走注,腰膝骨節(jié)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方中巴豆,《普濟方》作“巴戟”。

    摘錄方出《圣惠》卷六十九,名見《普濟方》卷三一八《圣惠》卷六十九:附子散處方

    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當歸1兩(銼,微炒),芎1兩,前胡1兩(去蘆頭),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芩1兩,細辛3分,白鮮皮1兩,茯神1兩,羌活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漢防己1兩,桂心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麻黃1兩(去根節(ji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婦人中風,筋脈拘急,四肢疼痛,言語謇澀,心胸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九《圣惠》卷六十七: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敗龜2兩(涂酥炙微黃),虎脛骨2兩(涂酥炙微黃),當歸1兩(銼,微炒),芎1兩,桂心1兩,沒藥1兩,澤蘭1兩,亂發(fā)灰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麝香1分(研細),檳榔1兩。

    制法

    上為細散,入麝香研令勻。

    功能主治

    一切傷折,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七《圣惠》卷七十九:附子散處方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干姜半兩(炮裂,銼),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甘草3分(炙微赤,銼),白術2分,黃耆3分(銼),赤石脂2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產后膿血痢,日夜數(shù)十行,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粥飲調下,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七十九《圣惠》卷十: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人參1兩(去蘆頭),桂心1兩,麻黃1兩(去根節(jié)),茯神1兩,漢防己1兩半,黃芩1兩半,甘草1兩(炙微赤,銼),赤芍藥1兩,枳殼2兩(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傷寒中風,四肢不舉,言語謇澀,煩疼壯熱。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頻服。

    摘錄《圣惠》卷十《圣濟總錄》卷九十七:附子散處方

    附子1枚(炮裂,去皮臍)。

    制法

    削去外面,留中心如棗大,為細散。

    功能主治

    大便冷秘。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蜜水調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七《圣惠》卷五十九: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神曲3分(炒微黃),干姜3分(炮裂,銼),甘草1分(炙微赤,銼),當歸半兩(銼,微炒)。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冷熱氣不和,腹痛,下痢膿血。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粥飲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圣惠》卷五十九: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黃連1兩(去須,微炒),訶黎勒1兩(煨,用皮),干姜1兩(炮裂,銼),甘草1兩(炙微赤,銼),密陀僧1兩(燒,研細)。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久赤白痢,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粥飲調下,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圣惠》卷五十九:附子散處方

    附子1枚(生,去皮臍),烏梅2枚。

    制法

    上二味,各燒令半生半熟,共為細散。

    功能主治

    赤白痢不止,多渴。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食前以粥飲調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圣惠》卷七十一: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去皮臍),藜蘆半兩(去蘆頭)。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婦人乳疽及妒乳,作寒熱疼痛。

    用法用量

    用醋調敷之,干即再敷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一《圣惠》卷五十一:附子散處方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前胡半兩(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人參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檳榔半兩,石膏2兩(搗碎),芎半兩。

    制法

    上銼細和勻。

    功能主治

    痰厥頭痛,胸滿短氣,嘔吐白沫,飲食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一《圣惠》卷四十七: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干姜半兩(炮裂,銼),甘草3分(炙微赤,銼),桂心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霍亂吐瀉,欲垂命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七《圣濟總錄》卷一一四:附子散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磁石(煅,醋淬7遍)1分,龍骨1分,菖蒲1分,藁本(去苗土)1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耳聾。

    用法用量

    以綿裹1錢匕,塞耳中。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四《圣惠》卷六十四:附子散處方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川椒1分(去目),白礬3分(燒令汁盡,研細),膩粉2錢,雄黃1分(研細)。

    制法

    上附子、椒二味為末,次加白礬、膩粉、雄黃,相和令勻。

    功能主治

    冷瘡,日夜發(fā)歇疼痛。

    用法用量

    每使時,以清麻油調令得所,以敷瘡上,1日換2次。

    摘錄《圣惠》卷六十四《圣濟總錄》卷八:附子散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半,桂(去粗皮)2兩半,細辛(去苗葉)1兩半,干姜(炮)2兩半,防風(去叉)2兩半,甘草(炙,銼)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中風手臂不隨,口面偏斜。

    用法用量

    每用1錢至2錢匕,溫酒調下,空心、午時各1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圣惠》卷六十七: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沒藥1兩,蒲黃1兩,當歸1兩,芎1兩,姜黃1兩,赤芍藥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理血止痛。主從高墜下,落馬車輾,一切傷折。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七《張氏醫(yī)通》卷十六:附子散處方

    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干姜、桂心、人參、防風、芎、羚羊角。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中風手臂不仁,口面斜。

    用法用量

    水煎,加竹瀝,日服1劑。

    各家論述

    《醫(yī)略六書》:陽虛風中,遏熱傷筋,故筋脈牽引,僻不仁焉。附子、桂心補以溫營;麻黃、防風散風發(fā)表;人參扶元氣;川芎活血脈;干姜暖胃溫中,俾邪勿復入;細辛通氣散邪,使營衛(wèi)以行;羚羊平厥陰之火;竹瀝滋少陰之津,潤則風邪外解,絡氣清和,脾得為胃行津液于肢臂焉。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六《圣惠》卷二十二: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酒浸過,炮裂,去皮臍),白附子1兩(生用),白僵蠶1兩(生用),天南星1兩(生用),海桐皮1兩,狼毒半兩(以醋煮半日,細切,曬干),麝香1分(細研),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干姜半兩(炮裂)。

    制法

    上為細散。加麝香,都研令勻。

    功能主治

    急風。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熱豆淋酒調下,良久再服,必吐涎出,相次以熱蔥酒1盞投之。蓋覆令有汗為效。

    摘錄《圣惠》卷二十二《圣惠》卷二十一: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烏蛇肉2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干蝎1兩(微炒),天麻1兩,天南星1兩(炮裂),白附子1兩(炮裂),防風1兩(去蘆頭),白僵蠶1兩(微炒),蟬殼1兩,麻黃1兩(去根節(jié)),藿香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破傷風。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一《圣惠》卷二十一: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五加皮3分,麻黃3兩(去根節(jié)),獨活3分,當歸3分,秦艽3分(去苗),赤茯苓3分,芎3分,桂心3分,萆薢3分(銼),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風身體疼痛,四肢懈惰。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

    忌生冷、油膩、毒魚、滑物。

    摘錄《圣惠》卷二十一《圣惠》卷二十: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細辛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當歸1兩(銼,微炒),桂心1兩,赤芍藥1兩,生干地黃1兩,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微炒),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風入腹中,(疒丂)痛無時,發(fā)則搶心,脹滿拘急。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圣惠》卷五十五:附子散處方

    附子1分(炮裂,去皮臍),干姜1分(炮裂,銼),生干地黃2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腎黃。

    用法用量

    分為3服,每服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五《圣濟總錄》卷十六:附子散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干姜(炮)1兩,細辛(去苗葉)1兩,防風(去叉)1兩,山茱萸1兩,山芋1兩半。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風眩目疼耳聾。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空心溫酒調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六《圣惠》卷四十七: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草豆蔻1兩(去皮),人參3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當歸半兩(銼,微炒),干姜半兩(炮裂,銼),桂心半兩,木瓜1兩(干者),厚樸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冷霍亂虛煩,吐瀉轉筋,冷汗出,腹中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七《圣濟總錄》卷六:附子散處方

    附子1枚(重1兩者,慢火炮裂,去皮臍),白附子(炮裂)1分。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中風牙關緊急,遍身強硬。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溫酒調下。3服見效。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活人書》卷十六:附子散別名

    附子湯、大附子當歸散

    處方

    附子3分(炮裂,去皮),桂心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干姜1分(炮裂,銼),半夏1分(湯洗7次去滑),白術半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陰毒傷寒,及諸沉寒痼冷等陰盛陽虛之證。

    用法用量

    附子湯(《圣濟總錄》卷二十七)、大附子當歸散(《醫(yī)方類聚》卷一五七引《施圓端效方》)。

    摘錄《活人書》卷十六《圣惠》卷十:附子散別名

    人參散

    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人參(去蘆頭)1兩,白茯苓1兩,前胡(去蘆頭)1兩,白術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桂心1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1兩,獨活1兩,當歸(銼,微炒)1兩,石膏2兩,干姜半兩(炮裂,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陰痙,頸項強直,四肢拘急疼痛,足冷口噤。

    用法用量

    人參散(《普濟方》卷一三二)。

    摘錄《圣惠》卷十方出《證類本草》卷十引《簡要濟眾方》,名見《圣濟總錄》卷八十四:附子散處方

    黑附子1兩(去皮臍,生用)。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腳氣連腿腫滿,久不愈。

    用法用量

    用生姜汁調如膏,涂腫上,藥干再調,涂之腫消為度。

    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十引《簡要濟眾方》,名見《圣濟總錄》卷八十四《圣濟總錄》卷九十一:附子散處方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木香1分。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虛勞大便泄瀉。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用豬腎1對,去筋膜批開,摻藥并蔥白、鹽各少許在內,濕紙裹,慢火煨熟,細嚼,米飲送下,空心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一《圣惠》卷九十二: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生,去皮臍),龍骨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小兒脫肛。

    用法用量

    每用散1錢,敷在肛上,挼按令入,頻頻用之,以愈為度。

    摘錄《圣惠》卷九十二《圣惠》卷七十一:附子散處方

    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沒藥1兩,桂心2兩,威靈仙1兩,干漆1兩(搗碎,炒令煙出),牛膝1兩(去苗)。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婦人腰腳積年疼痛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一《圣惠》卷八十四:附子散處方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蜣蜋1分(去翅足,微炒),人參1分(去蘆頭),葛根半兩(銼),桂心1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兒中風、傷寒,眼目不開,手足厥冷,口多出涎,啼聲不出,齒噤,或時覺躁悶。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生姜少許,煎至4分,去滓,分2次溫服。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圣惠》卷七: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石斛3分(去根,銼),杜仲3分(去粗皮,炙微黃,銼),五味子3分,人參3分(去蘆頭),熟干地黃1兩,續(xù)斷3分,牛膝3分(去苗),桂心1兩,沉香1兩,黃耆3分(銼),當歸3分(銼,微炒),木香3分,白龍骨1兩,磁石2兩(搗碎,水掏去赤汁)。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腎臟風虛,兩耳常鳴,腰背痛強,小便多利,虛羸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七《圣惠》卷三: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沉香1兩,桂心1兩,木瓜1兩半,高良姜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肝虛風冷所搏,轉筋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注意

    忌雞、豬、毒魚、大蒜等。

    摘錄《圣惠》卷三《圣惠》卷四十七:附子散處方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草豆蔻半兩(去皮),桂心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高良姜半兩(銼),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霍亂腹?jié)M,虛鳴氣逆,手足俱冷。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七《圣惠》卷十二: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干姜3分(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1兩(去蘆頭),白茯苓3分,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訶黎勒3分(煨,用皮)。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其脈沉微;或因下后,心腹痞滿。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二《圣惠》卷十二: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半兩,白術1兩,紫蘇莖葉1兩,木香半兩,大腹皮半兩(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頭痛急悶,心腹痞滿,氣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二《圣惠》卷十一:附子散別名

    桂附散

    處方

    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桂心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半夏1分(湯浸7遍去滑),干姜1分(炮裂,銼),白術半兩,天南星1分(炮裂),木香1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陰毒傷寒,唇青面黑,身重背強,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

    桂附散(《普濟方》卷一三五)。

    摘錄《圣惠》卷十一《圣惠》卷七十八:附子散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白術半兩,當歸(銼,微炒)半兩,吳茱萸(湯浸7遍,焙干,微炒)半兩,桂心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丁香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脾胃虛寒,腹痛吐瀉,手足厥冷,或自汗口噤。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粥飲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圣惠》卷五十九: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黃連1兩(去須,微炒),龍骨1兩,當歸3分(銼,微炒),地榆1兩(銼),木香半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冷熱痢,腹痛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粥飲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普濟方》卷一五六引《十便良方》: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搗),桂心末1錢,補骨脂1錢。

    功能主治

    腰腳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上以水1大盞,煎至5分,和滓,空心溫服,垂所患腳坐良久,以候藥力。

    摘錄《普濟方》卷一五六引《十便良方》《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惠眼觀證》:附子散別名

    回陽散

    處方

    附子(炮)半兩,北前胡半兩,甘草半兩,人參半兩,桔梗半兩,麻黃(去節(jié))1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補虛。主小兒吐瀉及傷寒脾虛腹熱,或手足冷,虛汗不已,喉內虛喘。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至1錢,淡姜湯調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惠眼觀證》《圣惠》卷五十九: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干姜半兩(炮裂,銼),白術3分,桂心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龍骨3分,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冷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粥飲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圣惠》卷九十一:附子散處方

    附子半兩(去皮),雄黃1分(研細),白礬1分,吳茱萸半分,米粉半合。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小兒濕癬。

    用法用量

    以綿搵撲,日3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一《圣惠》卷十九: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細辛、干姜1兩(炮裂,銼),甘草1兩(炙微赤,銼),桂心1兩,麥門冬1兩(去心),獨活1兩,當歸1兩,白術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中風,失音不語,氣厥無脈,手足拘急。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圣濟總錄》卷一三七:附子散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皂莢1挺(去皮子,炙),吳茱萸(湯洗,焙,炒)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一切癬。

    用法用量

    用新布揩癬令濕,然后涂藥,每日2-3上。如干癬,以醋調涂。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七《普濟方》卷三六一引《傅氏活嬰方》:附子散處方

    附子、白及、百合、川烏、南星、柏子仁、五加皮(皆生用)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胎寒風證,頭項軟弱;小兒中風卒死,四肢厥冷,口內涎流,眼目斜,身首反張。

    用法用量

    用好酒涂角項上,干即再用。小兒中風卒死等癥,用鉤藤煎湯灌之,或得蘇醒。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一引《傅氏活嬰方》《得效》卷六:附子散處方

    綿附子1兩(炮,去皮臍,鹽水內浸良久),澤瀉(不蛀者)1兩。

    制法

    上銼散。

    功能主治

    陽虛小便不通,兩尺脈俱沉微,用淋閉通滑之劑不效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燈心7莖,煎服,隨通而愈。

    摘錄《得效》卷六《圣惠》卷二十三: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防風1兩(去蘆頭),五加皮1兩,萆薢1兩,薏苡仁1兩,桂心1兩,牛膝1兩(去苗),獨活1兩,當歸1兩,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海桐皮1兩,木香1兩,仙靈脾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中風,半身不遂,肢體無力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三《胎產心法》卷下:附子散處方

    人參1錢,白術(土炒)1錢,當歸2錢,陳皮4分,丁香4分,干姜4分,附子5分(制)。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產后無塊痛,霍亂吐瀉,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粥飲調下。

    摘錄《胎產心法》卷下《圣惠》卷二十九: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熟干地黃2兩,白龍骨1兩,桂心3分,續(xù)斷1兩,干姜1兩(炮裂),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虛勞小便數(shù),或不禁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二十九《醫(yī)方考》卷三:附子散處方

    附子1枚(干姜煎湯潤7次)。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寒痰翻胃。

    用法用量

    每服3錢。

    各家論述

    膈上有寒痰壅塞中、下二焦之氣,陰遏其陽,蓄極則通,故令翻胃。附子辛熱能解寒痰,寒痰既解,則氣道疏通,而無蓄極之陽矣,故翻胃頓除。

    摘錄《醫(yī)方考》卷三《圣惠》卷二十三:附子散處方

    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桂心2兩,赤箭1兩,牛膝1兩(去苗),狗脊1兩,萆薢1兩,當歸1兩,丹參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仙靈脾1兩,海桐皮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中風,手足不遂,肢體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三《朱氏集驗方》卷四:附子散處方

    大黑附子1枚(作兩截,中心各剜小孔,入丁香49粒,塞滿,以竹針插合,置磚上炭火熁4周,淬生姜自然汁半碗,再熁再淬,以盡為度,去皮,切,焙)。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虛弱翻胃。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半,加粟米1捻,北棗2個,水煎,食前服。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四《普濟方》卷二四九引《衛(wèi)生家寶》: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去皮尖臍),胡椒半兩,川楝子10個(炒,去核),舶上茴香半兩(炒),馬藺花半兩(醋半盞,煮干)。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腸疝氣。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空心溫酒調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四九引《衛(wèi)生家寶》《醫(yī)學綱目》卷二十二引《本事》:附子散處方

    人參1兩,茯苓(白者)2兩,附子7錢以上重者(炮,去皮臍),粉草1兩,黃耆1兩(鹽炙)。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保全胃氣,生肌肉,進飲食,順榮衛(wèi),常服大有補益。主男、婦、小兒唇青面黃,肚里冷疼,引牽小腹,以至翻胃換食,嘔吐,口苦舌干,少寤多寐,腳手牽掣,不拘年日遠近,一切脾冷病。

    臨床應用

    翻胃有一婦人,年四十余,久患翻胃,面目黃黑,歷三十余年,醫(yī)不能效,脾俞諸穴燒灸交遍,其病愈甚。服此藥七日,頓然全愈,服至一月,遂去其根。

    用法用量

    每服3大錢,鹽湯煎服。

    摘錄《醫(yī)學綱目》卷二十二引《本事》《圣濟總錄》卷一四四:附子散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敗龜(醋炙,去裙襕)半兩,虎腦骨(醋炙)半兩,栗楔半兩,千金藤(銼,炒)半兩,補骨脂半兩,白芷半兩,骨碎補(去毛,炒)半兩,自然銅(煅3遍,醋淬,研)半兩,續(xù)斷半兩,赤芍藥半兩,當歸(切,米炒)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牛膝(酒浸1宿,焙)半兩,烏藥半兩,沒藥(研)1分,乳香(研)1分。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閃肭打撲傷損,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蘇枋木酒調下,日進3-5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四《傅青主女科·產后編》卷下:附子散處方

    白術1錢,當歸2錢,陳皮4分,黑姜4分,丁香4分,甘草4分(1本有附子5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產后霍亂吐瀉,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粥飲送下。

    注意

    須無塊痛方可服。

    摘錄《傅青主女科·產后編》卷下《醫(yī)略六書》卷三十: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人參1兩,桂心1兩,白術2兩(炒),炙草5錢,吳茱1兩(醋炮,炒),白芍1兩半(酒炒),丁香1兩,木香1兩(煨)。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產后氣陽兩虧,不能化育生土,而寒邪內滯,故腹痛吐瀉,脾陰暗耗,脈細軟微澀微數(shù)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烏梅湯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方中附子補火扶陽以御寒;肉桂補火溫營以散寒;人參扶元補氣,脾胃自壯;白術崇土健脾,中氣自強;吳茱萸溫中降逆,力能止痛;白芍藥斂陰和脾,性善止瀉;母丁香溫中散滯;廣木香調氣醒脾;炙甘草緩中,以益脾胃也。為散、烏梅湯煎,俾氣陽內充,則火土合德,而寒邪目散,腸胃肅清,何患腹痛不退,吐瀉不止哉。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三十《普濟方》卷一四六引《千金》: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細辛3分,干姜(炮裂,銼)半兩,白術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茴香子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后陰陽易,小腹急痛,陰腫,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一四六引《千金》《圣惠》卷十三:附子散處方

    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桔梗半兩(去蘆頭),防風1兩(去蘆頭),桂心1兩,羌活1兩,干姜1兩(炮裂,銼),黃耆1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兩感傷寒,遍身疼痛,腦目疼悶,心胸煩熱,四肢沉重。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良久,吃熱粥投之,衣蓋取汗。

    摘錄《圣惠》卷十三《圣惠》卷六: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麻黃1兩(去根節(ji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1分(炙微赤,銼),赤茯苓3分,菖蒲半兩,肉桂1兩(去皴皮),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肺臟傷風冷,聲嘶不出,或吃食后虛喘。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圣濟總錄》卷一一九:附子散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升麻1分,桂(去粗皮)1分,細辛(去苗葉)1分,麻黃(去根節(jié))1分,人參1分,干姜(炮)1分,黃芩(去黑心)1分,甘草(炙,銼)1分,當歸(切,焙)1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匿蟲)齒,齒齦紫黑,皴癢臭爛。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貼齒齦上,日3-5遍。咽津不妨。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九《圣惠》卷三: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酸棗仁半兩(微炒),防風半兩(去蘆頭),羚羊角屑半兩,人參3分(去蘆頭),桂心半兩,羌活半兩,甘菊花1分,蔓荊子半兩,白鮮皮半兩,茯神3分,薯蕷3分,黃芩半兩,龍齒1兩,芎半兩,天麻半兩,黃耆半兩(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肝中風,上攻頭目眩暈,心驚悸悶,四肢筋脈拘急。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圣惠》卷二十七:附子散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牛膝(去苗)1兩,桂心1兩,當歸1兩,五加皮3分,防風(去蘆頭)3分,萆薢(銼)3分,杜仲(去粗皮,炙微赤,銼)3分,續(xù)斷3分,丹參3分,沉香3分,木香3分,枳殼(麩炒微黃,去瓤)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風勞,肌體羸瘦,皮膚不仁,肢節(jié)煩疼,腰膝無力,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二十七《千金》卷八:附子散處方

    附子5兩,桂心5兩,細辛6兩,防風6兩,人參6兩,干姜6兩。

    制法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中風,手臂不仁,口面僻。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稍增之。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附子復陽勝陰,佐桂、姜和營開痹,辛、防祛風逐濕,人參助諸藥力也。

    摘錄《千金》卷八《圣濟總錄》卷一八二:附子散處方

    附子(生,銼)2枚,干姜(炮)2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小兒凍足爛瘡。

    用法用量

    入綿中裝襪。如有瘡膿,即調臘月豬脂涂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二《圣濟總錄》卷四十四:附子散處方

    附子(去皮臍,用黃連各半兩銼碎,同銚子內炒微黃,不用黃連)、木香(用吳茱萸各半兩銼碎,同炒微黃,不用茱萸)。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脾臟虛冷,泄痢及白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空心、食前用陳米飲調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四《圣濟總錄》卷二十八:附子散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干姜(炮)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人參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柔痓,身體強直,汗出不止,腹內急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以姜粥飲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八《圣濟總錄》卷二十:附子散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狗脊(去毛)1分,山芋半兩,熟干地黃(焙)半兩,王孫(去土,生用)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天雄(炮裂,去皮臍)半兩,山茱萸半兩,秦艽(去苗土)半兩,干漆(酒炒,令煙出)半兩,防風(去叉)半兩,甘草(炙)半兩,白蘞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周痹,肢體腳膝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空心溫酒調下,日2夜1,漸加至1錢半匕。服之1月愈。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圣惠》卷七十三:附子散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當歸1兩(銼,微炒),桂心1兩,硫黃1兩(研細),硇砂1兩(研細),白礬灰1兩,禹余糧1兩(燒,醋淬7遍),鹿角(尖屑)1兩(炒黃)。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婦人久赤白帶下,臍腹冷痛,腰膝麻疼。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圣濟總錄》卷十:附子散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虎腦骨(酥炙令黃)1兩,桂(去粗皮)1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止疼痛。主白虎風。

    用法用量

    每服1-2錢匕,溫鹽酒調下,空心、午時各1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圣濟總錄》卷七十四:附子散處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干姜(炮)1兩,龍骨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大便鶩溏,滑利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食前煎烏梅湯調下,1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四《圣惠》卷九十三:附子散處方

    附子1枚(炮裂,去皮臍),龍骨半兩,赤石脂半兩(研細),密陀僧1分(研細),黃丹1分(微炒),胡粉1分(炒微黃),烏賊魚骨1分(燒灰),赤芍藥1分,棗5枚(燒灰),訶黎勒1分(煨,用皮),炭皮1分。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小兒疳痢,多有白膿,腹內(疒丂)痛。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以粥飲調下,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圣濟總錄》卷五十四:附子散處方

    附子4兩(炮裂,去皮臍,趁熱切作片子,厚薄如錢。用生姜半斤取汁,以慢火煮附子,令汁盡,焙干),縮砂仁(慢火炒熟)1兩,肉豆蔻(去殼,炮)半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半兩,茴香子(微炒)1分。

    制法

    上為散。入乳缽內,更研令細,瓷盒內盛貯,無令透氣。

    功能主治

    補益元臟,和脾胃,進飲食。主三焦俱虛,脾腎二臟冷氣,滑泄不止,飲食不進,致肌體羸瘦,行步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用羯羊子肝去筋膜,切作小片子,入藥末在內,入蔥白、鹽、醋少許,拌和勻,用竹杖子作串子,于猛火上炙令香熟,乘熱吃,用溫酒1盞半送下;如不飲酒,即以粟米飲送下,空心早、晚食前服。如60以上及久患者,即藥至4錢匕,服至3日見效。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四
更多中藥材
  • 別名保命丹處方麝香(揀去毛皮,干研)3錢,辰砂(明透者,水飛凈)3錢,冰片(梅花大塊)1錢,珍珠(研細末)1錢,琥珀1錢,山豆根1兩(熬汁另用),文蛤(洗凈,煅)1兩,山慈姑(洗去毛皮,凈焙)2兩,雄黃(鮮明大塊,研凈)3錢,千金子(白者,......
  • 處方人參3錢,白術3錢,茯苓1錢,炙甘草5分,橘紅8分,枳殼7分,桔梗7分,半夏7分,五味子7分,桑皮7分,黃芩1錢。功能主治咯痰帶血而出。摘錄《不居集》上集卷十四......
  • 處方砂仁、香附、陳皮、紫蘇、秦艽、川芎、當歸、白芍、黃耆、白術、杜仲、艾葉、酒芩、童便。功能主治妊娠腹中有孕已四五月,因驚跌仆,胎動不安,已下血者。各家論述驚則氣逆,驚則心虛,神不守舍。驚則肝風愈熾,砂、附、陳、蘇皆所以順氣也;耆、術、歸、......
  • 《扶壽精方》:保命延壽丹處方胡桃仁半斤,小紅棗半斤,白蜜半斤,酥4兩,蒼術1兩,甘草1兩,厚樸(各去皮)1兩,陳皮(去白)1兩,生地黃1兩,熟地黃1兩,天門冬(去心)1兩,麥門冬(去心)1兩,破故紙1兩,川芎1兩,白芍藥1兩,白術1兩,牛膝......
  • 處方人參5錢,當歸5錢,白茯5錢,烏藥5錢,杏仁5錢,砂仁5錢,川烏5錢,川草烏5錢,何首烏5錢,五加皮5錢,枸杞子5錢,牛膝5錢,杜仲5錢,肉桂5錢,蒼術5錢(制),肉蓯蓉1兩,破故紙1兩,甘草1兩,木香3錢,枳殼3錢,干姜3錢,虎骨(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