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干葛湯

    《仁齋直指》卷二十三:干葛湯別名

    葛根湯(《普濟(jì)方》卷二九八)

    處方

    白干葛 枳殼(炒)半夏(制)茯苓 生干地黃 杏仁各15克 黃芩 甘草各7.5克

    制法

    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

    治酒痔。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黑豆100粒,生姜5片,白梅1個(gè),水煎服。

    摘錄《仁齋直指》卷二十三《癥因脈治》卷四:干葛湯處方

    干葛、知母、石膏、大黃、枳殼。

    功能主治

    溫?zé)岜憬Y(jié),發(fā)熱自汗,汗出熱仍不減,不惡寒而渴,或壯熱唇焦,口渴引飲,譫語神昏,大便不通,脈尺寸洪數(shù),為正陽陽明癥者。

    摘錄《癥因脈治》卷四《證治要訣類方》卷一:干葛湯處方

    干葛2錢,枳實(shí)(麩炒)1錢,梔子仁1錢,豆豉1錢,甘草5分。

    功能主治

    消癉,口渴咽干。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證治要訣類方》卷一《直指》卷二十三:干葛湯別名

    干葛散、葛根湯

    處方

    白干葛半兩,枳殼(炒)半兩,半夏(制)半兩,茯苓半兩,生干地黃半兩,杏仁半兩,黃芩1分,甘草1分。

    制法

    上銼。

    功能主治

    酒痔。酒痢便血。

    用法用量

    干葛散(《普濟(jì)方》卷二一二)、葛根湯(《普濟(jì)方》卷二九八)。

    摘錄《直指》卷二十三《雞峰》卷十八:干葛湯處方

    干葛3兩,甘草3分,半夏3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邪熱蓄于胃中,胃中得熱則氣不清,氣不清則陰陽渾,以致心下微煩,惡聞熱物,得熱即嘔,時(shí)時(shí)喜渴,其脈虛數(shù)或細(xì)而疾。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2盞,加生姜3片,竹茹棗許大,煎至1盞,去滓溫服。

    摘錄《雞峰》卷十八《普濟(jì)方》卷一三六引《經(jīng)驗(yàn)良方》:干葛湯處方

    石膏2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干葛1兩,川芎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傷寒頭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加生姜3片,水1盞,煎至7分,溫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三六引《經(jīng)驗(yàn)良方》《癥因脈治》卷一:干葛湯別名

    葛根湯

    處方

    干葛、桂枝、麻黃、白芍藥、甘草。

    功能主治

    傷寒陽明經(jīng)表證,目痛,鼻干,不眠,脈弦長。

    用法用量

    里有熱,加石膏;時(shí)寒時(shí)熱,加柴胡;惡寒身痛,加羌活;頭痛,加川芎。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
更多中藥材
  • 《簡明醫(yī)彀》卷八:八寶散處方牛黃、珍珠、琥珀、朱砂、雄黃、犀角、金箔、麝香、冰片。制法上為極細(xì)末。功能主治疔如白泡輕,黃黑根紫,脹痛,頭疼,寒熱煩嘔,指冷,狂躁,胸滿,危急將死。用法用量金與銀煎湯調(diào)下。注意戒谷味。摘錄《簡明醫(yī)彀》卷八《普濟(jì)......
  • 處方爐甘石1兩,羌活1錢,荊芥1錢,防風(fēng)1錢,細(xì)辛1錢,薄荷1錢,麻黃1錢,白芷1錢,赤芍1錢,大黃1錢,黃芩1錢,黃柏1錢,當(dāng)歸1錢,木賊草1錢,龍膽草1錢,密蒙花1錢,蔓荊草1錢,蟬衣1錢,菊花1錢。功能主治眼目諸疾,痔瘡。用法用量用泉......
  • 處方墨面560克 紅花 冰片各6克 麝香3克 熊膽12克 冰糖30克 阿膠48克制法共碾極細(xì)面,制成長方形小塊。功能主治清熱,鎮(zhèn)靜,止血。吐血,衄血,大小便血,急怒暴熱而驟然吐血。用法用量每服4.2克 白開水送下。注意服藥期間,忌食有刺激性......
  • 處方當(dāng)歸1兩,大黃半兩,枳殼3錢,赤芍3錢,木香3錢。功能主治婦人下痢赤白,腹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一九引《仙傳濟(jì)陰方》......
  •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八寶治紅丹處方荷葉5千克 石斛1.5千克 大小薊1千克 香墨1千克 甘草1千克 白芍1千克 丹皮2千克,藕節(jié)2千克 側(cè)柏炭2千克.黃芩2千克 百合2千克 梔子(炒焦)2千克 橘皮2千克 棕櫚炭500克 貝母750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