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干葛清胃湯

    《傷寒大白》卷二:干葛清胃湯處方

    干葛、石膏、熟半夏、厚樸、廣皮、甘草。

    功能主治

    陽(yáng)明外有表邪,內(nèi)有積熱,嘔吐,目痛鼻干,先渴后嘔,無(wú)汗,脈浮大。

    各家論述

    干葛解表,石膏清里,加半夏、厚樸、廣皮化痰涎,和胃止嘔。

    摘錄《傷寒大白》卷二《癥因脈治》卷一:干葛清胃湯處方

    升麻、川黃連、山梔、丹皮、生地、甘草、干葛。

    功能主治

    內(nèi)傷膏粱積熱,口眼斜,肌肉不仁,脈右關(guān)洪長(zhǎng);外感陽(yáng)明積熱,齒痛,脈右關(guān)沉數(shù);飲食內(nèi)傷,腸胃積熱之痢,脈滑大者。

    用法用量

    右上盤(pán)牙痛,加枳殼、石膏;右下盤(pán)牙痛,加石膏、桑白皮;上正門(mén)牙痛、加川連;下正門(mén)牙痛,加知母、黃柏;上二虎牙痛,加葛根、石膏;下二虎牙痛,加白芍藥;左上盤(pán)牙痛,加柴胡、黃芩;左下盤(pán)牙痛,加白芍藥、黃芩。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癥因脈治》卷四:干葛清胃湯處方

    升麻、葛根、甘草、川黃連。

    功能主治

    酒積腹痛,口苦舌干者。

    用法用量

    口干脈大,加石膏、知母。

    摘錄《癥因脈治》卷四《癥因脈治》卷一:干葛清胃湯處方

    清胃湯加干葛。

    功能主治

    內(nèi)傷酒濕成癱,四肢不舉,熱在上者。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癥因脈治》卷二:干葛清胃湯處方

    升麻、生地、丹皮、川連、甘草、干葛、石膏。

    功能主治

    外感牙衄,身熱有汗,右脈浮數(shù),無(wú)表邪者。

    摘錄《癥因脈治》卷二《癥因脈治》卷二:干葛清胃湯處方

    干葛、竹茹、黃連、廣皮、甘草。

    功能主治

    內(nèi)傷陽(yáng)明嘔吐,吐苦水,脈長(zhǎng)大而洪。

    摘錄《癥因脈治》卷二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雪梨60枚(壓取汁20杯),生地、白茅根、生藕(合取汁10杯),白蘿卜、麥冬、荸薺(合取汁5杯)。制法上加白蜜1斤,飴糖8兩,竹瀝1杯,柿霜1兩,熬成膏。功能主治滋液潤(rùn)燥,化痰保肺。主肺燥干咳失血,及肺痿出血,肺癰大勢(shì)已退,余熱未除。用......
  • 《丹臺(tái)玉案》卷四:保肺飲處方知母 天門(mén)冬 五味子 川貝母 杏仁各3克 天花粉 麥門(mén)冬 紫菀茸 款冬花 百合 桔梗 蘇子 阿膠各2.5克功能主治主久患咳嗽,肺金衰弱,上氣喘急,口干喉啞,痰中帶血絲,或咯出鮮血,或痰如灰色,將成肺痿。用法用量水......
  • 處方郁金3錢(qián),延胡索4錢(qián),紫蔻仁2錢(qián),枳實(shí)3錢(qián),香附米3錢(qián),牽牛2錢(qián),毛蒼術(shù)4錢(qián),茯苓3錢(qián),甘草2錢(qián)。功能主治黃疸。因內(nèi)積郁悶之氣,客于脾胃,使脾胃之氣不得自知,久之其脾胃虛衰,其敗壞之色先染脾胃臟腑,久之隨血絡(luò)液絡(luò)將其黃色散布于周身,甚者......
  • 處方天南星(生)、半夏(生)、橘紅、寒水石(煅通赤)、白礬(枯)、川烏(炮,去皮臍)、白附子(生)、干姜(炮)、赤茯苓各等分。制法上為末,用生姜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肺氣咳嗽,痰厥頭暈,嘔吐涎沫,喘滿(mǎn)氣急。用法用量每服30丸,濃生......
  • 《全國(guó)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保胎丸處方當(dāng)歸5兩,生白芍5兩,川貝5兩,枳殼(麩炒)4兩,白術(shù)(麩炒)4兩,生地4兩,川芎4兩,荊芥穗3兩,生黃耆3兩,甘草3兩,艾炭2兩5錢(qián),砂仁2兩5錢(qián),菟絲子4兩,羌活1兩5錢(qián),黃芩3兩,厚樸(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