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甘遂通結湯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腹癥》:甘遂通結湯處方

    甘遂末0.6-1g(沖服),桃仁9g,木香9g,生牛膝9g,川樸15g,赤芍15g,大黃10-24g。

    功能主治

    行氣活血,逐水通下。主腸梗阻較重,腹脹疼痛,惡心嘔吐,大便秘結,腸腔積液較多者。

    注意

    本方藥性峻烈,非體壯邪實者禁用。

    摘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腹癥》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腹癥》:甘遂通結湯組成

    甘遂末0.6~1克、桃仁9克、木香9克、生牛膝9克、川樸15克、赤芍15克、大黃10~24克。

    用法

    除甘遂末外,其余藥水煎,后沖服甘遂末。

    功效

    行氣活血,逐水通下。

    主治

    主治單純性不全腸梗阻屬腸腑濕阻,癥見腹痛嘔吐,便秘,水走腸間,舌苔膩,脈弦滑。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胸腰椎損傷后腹脹。

    胸腰椎損傷后腹脹:60例胸腰椎損傷后腹脹患者,25例給予常規(guī)治療(禁食、持續(xù)胃腸減壓,液體支持治療),35例患者給予本方治療。結果:腹脹平均消失時間為7日,甘遂通結湯治療組腹脹平均消失時間為2日,甘遂湯結湯組腹脹消失后進食較早,利于病清恢復,減少因輸液過多及禁食帶來的痛苦和不便。(《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1期)

    方解

    方中甘遂末可峻下逐水;桃仁、木香、赤芍等可行氣活血。本方藥性峻烈,非體壯邪實者禁用。

    現(xiàn)代研究

    另有報道本方用于早期輕度腸扭轉、早期腸套疊、病期長、膨脹明顯的單純性腸梗阻和嵌頓性腹外疝(尚無腸壞死)。

    方歌

    甘遂通結用大黃,桃芍牛膝樸木香,行氣活血通腑結,藥猛力峻需當防。

    摘錄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腹癥》
更多中藥材
  • 《會約醫(yī)鏡》卷十四:安榮湯處方當歸(去尾)9~15克 熟地15~18克 丹參6克 淮山藥9克 白芍(酒炒)4.5克 丹皮3.6克 阿膠(蛤粉炒)6克 川續(xù)斷6克 甘草(炙)3克功能主治血分有熱,崩漏日久,六脈虛弱,體虧無神。用法用量水煎服。......
  • 處方生地5兩,通草1兩半,人參1兩半,紫菀2兩,燈心1兩半,當歸3兩,車前子3兩,麥冬3兩(去心)。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子淋澀痛,脈微數(shù)者。用法用量水煎3錢,去滓溫服。各家論述妊娠濕熱傷陰,氣不施方,故小便澀痛,淋瀝不已焉。生地滋陰壯水;木......
  • 處方白術2錢,當歸2錢,麥冬2錢,茯苓皮1錢,通草1錢,甘草4分,燈心5分,黃苓7分,竹葉10個。功能主治淋病。摘錄《蒿崖尊生》卷十四......
  •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安蟲丸處方干漆0.9克(杵碎,炒煙盡)雄黃 巴豆霜各3克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小兒蟲痛。(打蟲)用法用量量兒大小,每服5~30丸,用石榴根煎湯下;痛者,煎苦楝根湯或蕪荑湯下,發(fā)時服。摘錄《小兒藥證直......
  •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安蟲散處方胡粉(炒黃)檳榔 川楝子(去皮、核)鶴虱(炒)各60克 白礬(鐵器熬)7.5克 干漆(炒煙盡)15克 雄黃7.5克 巴豆霜7.5克功能主治驅(qū)蟲止痛。小兒蟲積成團,腹中疼痛,肚腹脹滿,大便秘結。(打蟲)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