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鉤藤5分,白茯苓5分,天麻2分半,防風2分半,朱砂(水飛)2分半,蟬退2分半,羌活2分半,獨活2分半,青皮2分半,炙甘草2分半。
小兒驚風內釣。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鉤藤散”。
鉤藤1兩,鉛丹(研)1兩,茵芋葉1兩,石膏(研)1兩,杜蘅1兩,防葵(炙)1兩,秦艽(去土)1兩,甘草(炙)1兩,菖蒲(九節(jié)者,去節(jié),焙)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松蘿(炒)半兩,蜣螂(去翅足,炒)半兩。
上將10味為末,與別研2味和勻,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小兒風癇,至大不除,發(fā)即百脈攣縮,行步不正,口面戾,言語無度。
每于食后良久服,5歲以下5丸,10歲以下7-10丸,15歲以上及長年并15丸,金銀湯送下。
鉤藤半兩,天竹黃1分(研細),牛黃1分(研細),胡黃連半兩,天麻1分,白附子1分(炮裂),干蝎1分(微炒),朱砂1分(研細),米粉1分,麝香半分(研細)。
上為末,用槐膠為丸,如綠豆大。
小兒天釣,身體壯熱,筋脈拘急,時時抽掣。
于囟門上津調摩1丸,荊芥湯送下1丸。2歲以上加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鉤藤5分,白茯苓5分,天麻2分半,防風2分半,朱砂(水飛)2分半,蟬退2分半,羌活2分半,獨活2分半,青皮2分半,炙甘草2分半。
功能主治小兒驚風內釣。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鉤藤散”。
摘錄《育嬰秘訣》卷二《圣濟總錄》卷十五:鉤藤丸處方鉤藤1兩,鉛丹(研)1兩,茵芋葉1兩,石膏(研)1兩,杜蘅1兩,防葵(炙)1兩,秦艽(去土)1兩,甘草(炙)1兩,菖蒲(九節(jié)者,去節(jié),焙)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松蘿(炒)半兩,蜣螂(去翅足,炒)半兩。
制法上將10味為末,與別研2味和勻,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風癇,至大不除,發(fā)即百脈攣縮,行步不正,口面戾,言語無度。
用法用量每于食后良久服,5歲以下5丸,10歲以下7-10丸,15歲以上及長年并15丸,金銀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五《圣惠》卷八十五:鉤藤丸處方鉤藤半兩,天竹黃1分(研細),牛黃1分(研細),胡黃連半兩,天麻1分,白附子1分(炮裂),干蝎1分(微炒),朱砂1分(研細),米粉1分,麝香半分(研細)。
制法上為末,用槐膠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天釣,身體壯熱,筋脈拘急,時時抽掣。
用法用量于囟門上津調摩1丸,荊芥湯送下1丸。2歲以上加之。
摘錄《圣惠》卷八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