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胡黃連散

    《圣惠》卷九十三: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1分,母丁香1分,桂心1分,木香1分,犀角屑半分,肉豆蔻1分(去殼),當(dāng)歸1分(銼,微炒),麝香1分(細(xì)研)。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小兒冷熱氣不和,惡暴下痢,腹內(nèi)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以粥飲調(diào)下,日3-4服。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幼幼新書》卷二十六: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半兩,旱蓮子半兩,龍膽半兩,青黛半兩,烏梅肉(微炒)半兩,知母半兩,牛黃1分。

    制法

    上為散,棗瓤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疳渴黃瘦,壯熱不乳。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甘草湯下,日3次。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二: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1分,犀角屑1分,白羊肝(切,焙,為末)1分,麝香(研)1錢。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小兒干疳瘦瘁。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匕,空心、日午用生地黃汁小半盞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二《圣惠》卷八十八: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1分,知母1分,鱉甲半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柴胡半兩(去苗),地骨皮1分,黃芩1兩,梔子仁1分,川升麻1分,犀角屑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仁雙,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骨熱瘦瘁,心神煩躁,不得睡臥。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八《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二: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1分,葛根(銼)1分,玄參1分,枇杷葉(拭去毛,炙黃)1分,甘草(炙)1分,麥門冬(去心,焙)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小兒疳渴,引飲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以水1盞,入生姜少許,煎至5分,去滓,入蜜少許,再煎1兩沸,放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二《圣惠》卷八十七: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1分,犀角屑1分,生地黃汁2合,羊子肝1具(研,取汁),麝香半錢(細(xì)研),蜜半合。

    制法

    上搗胡黃連、犀角,細(xì)研為散,入麝香令勻,以羊子肝汁、地黃汁、蜜等調(diào)令勻。

    功能主治

    小兒疳熱,渴,干瘦。

    用法用量

    每服1茶匙,煎竹葉熟水調(diào)下藥汁。

    摘錄《圣惠》卷八十七《圣惠》卷八十九: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1分,珍珠末1分(研入),梔子仁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細(xì)散,入珍珠粉,同研令勻。

    功能主治

    小兒肝臟久積風(fēng)熱毒上攻,兩眼赤痛。

    用法用量

    每服1字,濃煎竹葉湯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九《幼幼新書》卷二十引《茅先生方》: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麥門冬、干葛、玄參、甘草(炙)、枇杷葉(炙去毛)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解諸熱。主小兒諸渴及疳渴。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7分,生姜1片,煎5分,入蜜3-5滴,同煎至4分,溫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引《茅先生方》《圣惠》卷八十五: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1分,牛黃1分(細(xì)研),麝香半分(細(xì)研),犀角屑1分,朱砂半兩(細(xì)研,水飛過)。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小兒驚熱不退。

    用法用量

    用乳汁調(diào)下1字,2歲以上,用溫水調(diào)下半錢,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五《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六: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1分,獺肝(炙)1分,蕪荑仁(焙)1分,秦艽(去苗土)1分,白術(shù)(銼)1分,柴胡(去苗)半兩,鱉甲(去裙襕,醋炙)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虛勞,嗜欲過傷,腎氣衰竭,咳嗽唾涎,瘦弱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取豬腎1只,小便1合,別煎酒2合沸,浸小便與腎,入藥,以碗蓋,候通口即服,豬腎不吃。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六《圣惠》卷二十七: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1兩,人參3分(去蘆頭),赤茯苓1兩半,柴胡1兩半(去苗),鱉甲1兩半(涂醋炙令微黃,去裙襕),梔子仁3分,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赤芍藥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桔梗1兩(去蘆頭),檳榔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虛勞骨熱,四肢煩疼,口干心躁。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童子小便1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注意

    忌莧菜。

    摘錄《圣惠》卷二十七《圣惠》卷八十二: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1分,犀角屑1分,牛黃1分(細(xì)研),龍膽1分(去蘆頭),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甘草1分(炙微赤,銼),知母1分。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小兒溫壯,常欲飲水。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以沙糖水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八十二《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張渙方: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半兩,胡粉半兩,白礬灰1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陰腫生瘡。

    用法用量

    粉連散、胡連散(《普濟(jì)方》卷四○七)。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張渙方《圣惠》卷七十: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3分,天靈蓋1兩(涂醋,炙令黃),鱉甲1兩半(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柴胡1兩(去苗),赤芍藥3分,生干地黃1兩,當(dāng)歸3分,地骨皮1兩,黃耆1兩(銼),麝香1分(細(xì)研),大黃1分,木香1分,青蒿1分,黃芩1分,犀角1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婦人熱勞體瘦,經(jīng)脈不通,四肢疼痛,口干煩渴,不得眠臥,飲食全少。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姜半分,桃、柳心各7莖,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圣惠》卷三十一: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1兩,人參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柴胡1兩(去苗),梔子仁1兩,麥門冬1兩(去心),犀角屑1兩,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桔梗1兩(去蘆頭),檳榔半兩,鱉甲2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勞,心神煩熱,食少乏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童子小便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注意

    忌豬肉、莧菜、醋物。

    摘錄《圣惠》卷三十一《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二: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1分,升麻半兩,鉛霜(研)1分。

    制法

    上除鉛霜外,搗羅為散,再同和勻。

    功能主治

    咽喉中壅塞如核,連頰腫痛。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匕,綿裹含化咽津,1日3-5度,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二《圣惠》卷九十三: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末半兩,白龍骨末半兩,白礬半兩(燒令汁盡),胡粉1分(微炒)。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小兒疳痢久不愈,肌肉消瘦,面黃發(fā)焦,啼叫不恒。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幼幼新書》引作“黃連散”。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宣明論》卷十四: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半兩,檳榔半兩,麝香少許(別研)。

    制法

    上為細(xì)末,研細(xì)點(diǎn)之。

    功能主治

    一切新久赤目疼痛,不能坐臥,并大小人口瘡。

    用法用量

    如口瘡,每服半錢,麝香1字,和勻貼之。

    注意

    忌食魚、豬、油膩物。

    摘錄《宣明論》卷十四《衛(wèi)生寶鑒》卷十一引麻孝卿方: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5分,細(xì)辛3錢,宣黃連3錢,藿香1錢。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口糜。

    用法用量

    每用半錢,干摻口內(nèi),漱千漱吐之。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一引麻孝卿方《普濟(jì)方》卷一八九:胡黃連散處方

    生地黃、胡黃連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用豬膽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dāng)作“胡黃連丸”。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八九《普濟(jì)方》卷三六九: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半兩,梔子仁半兩,牛黃(細(xì)研)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子芩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研入牛黃令勻。

    功能主治

    小兒熱病,壯熱心悶。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以蜜水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六九《嬰童百問》卷十:胡黃連散處方

    人參、胡黃連、草果、檳榔、甘草、柴胡各等分。

    制法

    上銼散。

    功能主治

    小兒瘧疾。

    用法用量

    水1盞,煎之3分服。

    摘錄《嬰童百問》卷十《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一: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1錢,五倍子5分,孩兒茶2分,麝2厘。

    制法

    上為極細(xì)末。

    功能主治

    疳瘡。

    用法用量

    先洗,后上藥。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一《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七: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2兩,黃連(去須)2兩,龍膽2兩,桑螵蛸1兩,知母1兩,秦艽(去苗土)1兩,柴胡1兩,枳殼(去瓤)1兩,人參1兩,桔梗1兩,射干1兩,白術(shù)1兩。

    制法

    上洗,銼,炒黃為散。

    功能主治

    急勞發(fā)熱,羸瘦頰赤,口干,心神煩躁。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以蔥、薤白、槐柳心、烏梅肉浸童子小便調(diào)下,或只用槐技、小麥煎亦得,空心、日午、夜臥各1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七《圣濟(jì)總錄》卷一○六:胡黃連散處方

    胡黃連2兩,菊花2兩,黃芩(去黑心)1兩,大黃(銼)1兩,井泉石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目風(fēng)瞼眥暴腫,日漸長(zhǎng)大,如梅李核,或胬肉疼痛,或小兒疳障。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用豬子肝2兩,竹刀細(xì)銼,以新汲水3合,攪和濾取汁調(diào)下。小兒每服1錢匕。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蒲公英2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6克,紅花8克,徐長(zhǎng)卿12克,陳皮8克,大貝母12克。功能主治安胃,寧痛、散結(jié)。主氣滯阻絡(luò)。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袁正剛方......
  • 處方延胡索(醋制)63g 白礬(煅)250g 海螵蛸(去殼)187g性狀為類白色至淡黃色的片;氣微,味澀、微苦。炮制上三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加蜂蜜125g與適量的水,制成顆粒,干燥,壓制成1000片,即得。功能主治行氣活血,制酸止痛......
  • 處方白術(shù)2兩,茯苓1兩,藿香1兩,厚樸1兩,半夏1兩,甘草1兩,黃橘皮1兩。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脾胃氣虛,胸膈膨悶,心腹脹滿,嘔逆惡心,噫氣吞酸,口淡無味,四肢倦怠,全不思食。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摘錄《......
  • 處方芎1錢,當(dāng)歸4錢,人參1錢,桃仁10粒,姜炭5分,炙草5分,藿香4分,砂仁4分,姜3片(有汗勿用)。功能主治消塊,溫胃。主產(chǎn)后七日內(nèi)嘔吐不止,全不納谷,血塊未除。摘錄《胎產(chǎn)秘書》卷下......
  • 處方白術(shù)1錢,白茯1錢,滑石(水飛)7分,砂仁(炒)7分,木香(煨)5分。功能主治脾胃俱受病,吐瀉兼作者。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停食,加枳實(shí)、山楂、曲糵;挾驚,加膽星、天麻;風(fēng),加防風(fēng)、干葛;暑,加香薷、扁豆;虛,加人參;內(nèi)有熱,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