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耆六一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黃耆六一湯別名

    黃耆湯(《普濟(jì)方》卷二二九)。

    處方

    黃耆(去蘆,蜜炙)180克 甘草30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補(bǔ)氣生津。治諸虛不足,肢體勞倦,胸中煩悸,唇口干燥,面色萎黃,不能飲食;或先渴而欲發(fā)瘡癤,或病癰疽后而渴者。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大棗1枚,煎至10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局方》卷五(寶慶新增方):黃耆六一湯別名

    黃耆湯、黃耆飲

    處方

    黃耆(去蘆,蜜炙)6兩,甘草(炙)1兩。

    功能主治

    平補(bǔ)氣血,安和臟腑。主氣虛津傷,肢體勞倦,口常干渴,面色萎黃,不思飲食;或先渴而后生瘡癤,或患癰疽之后而口渴;或衛(wèi)虛自汗;或痔漏膿水不絕。

    用法用量

    黃耆湯(《普濟(jì)方》卷二二九)、黃耆飲(《證治要訣類(lèi)方》卷二)。

    摘錄《局方》卷五(寶慶新增方)《外科正宗》卷三:黃耆六一湯處方

    黃耆(半生,半蜜水炒)6錢(qián),甘草(半生,半炙)1錢(qián)5分,人參1錢(qián)。

    功能主治

    流注潰后,膿水出多,口干作渴,煩躁不寧。

    用法用量

    水2鐘,煎8分,食遠(yuǎn)服。

    摘錄《外科正宗》卷三《外科精要》卷下:黃耆六一湯處方

    綿黃耆6兩(用淡鹽水潤(rùn),飯上蒸),粉草1兩(半生半炙)。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治渴補(bǔ)虛,免癰疽。主渴疾癰疽,潰后作渴。

    用法用量

    每服2錢(qián),侵晨、日午以白湯調(diào)下;不應(yīng),作大劑,水煎服。古人號(hào)黃耆為羊肉,可見(jiàn)其能補(bǔ)也。

    摘錄《外科精要》卷下《直指》卷九:黃耆六一湯處方

    黃耆(炙)6錢(qián),甘草(炙)1錢(qián),白術(shù)3錢(qián),白芍藥3錢(qián)。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虛勞自汗。

    用法用量

    每服2錢(qián),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直指》卷九《朱氏集驗(yàn)方》卷一:黃耆六一湯處方

    黃耆、當(dāng)歸、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

    風(fēng)濕相搏,肌肉瞤動(dòng)。

    用法用量

    本方治上癥,宜先服滲濕湯,次用是藥。

    摘錄《朱氏集驗(yàn)方》卷一
更多中藥材
  • 《圣惠》卷二十八:艾葉煎丸處方艾葉4兩(微炒),白頭翁1兩。制法上為末,用米醋3升,先熬藥末一半成膏,后入余藥末相和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冷勞,臍腹疼痛,或時(shí)泄??;兼治婦人勞后帶下。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摘錄《圣惠》卷二十......
  • 處方艾葉15克 生姜25克 雞蛋2個(gè)制法將上3味加水適量同煮;待雞蛋熟,剝?nèi)?,?fù)入原湯中煨片刻。功能主治溫經(jīng),止血,安胎,散寒。適用于崩漏及胎動(dòng)不安、習(xí)慣性流產(chǎn)。用法用量吃蛋飲湯,每日2次。摘錄《民間方》......
  • 處方干艾葉15克(鮮者30克)南粳米50克紅糖適量制法艾葉煎取濃汁去渣,與粳米、紅糖加水煮為稠粥。功能主治溫經(jīng)止血,散寒止痛。適用于婦女虛寒性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小腹冷痛等。用法用量月經(jīng)過(guò)后3天服,月經(jīng)來(lái)前3天停。每日2次,早晚溫?zé)岱⒁夥碴幪撗?.....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七:艾葉飲處方艾葉、當(dāng)歸(切,焙)、人參、生干地黃(焙)、地榆、干姜(炮)、阿膠(炙令燥)各等分。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半產(chǎn)后,惡露不斷,心悶氣短。用法用量每服3錢(qián)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摘錄《圣濟(jì)總錄》......
  • 處方艾葉50克 雞蛋2個(gè) 白糖適量制法將艾葉加水適量煮湯,打入雞蛋煮熟,放白糖溶化即成。功能主治溫腎安胎。適用于習(xí)慣性流產(chǎn)。用法用量每日晚睡前服。摘錄《民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