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黃芩、柴胡、鉤藤、蘇梗、桔梗、山梔。
惱怒傷肝,木火刑金,內傷腋痛。
炙桑皮、骨皮、竹葉、荊芥、力子、甘草、元參、薄荷、木通、赤芍、連翹。
麻疹,眼現(xiàn)紅赤不開。
桑白皮、地骨皮、桔梗、杏仁、防風、黃芩、瓜蔞仁、知母、薄荷、枳殼、橘紅、甘草。
外感風邪,傷肺腋痛。
口渴加石膏、花粉、竹葉。
桑白皮(生)3錢,地骨皮3錢,生甘草8分,桔梗2錢,辛夷2錢,黃芩1錢5分,陳皮1錢5分,木通1錢5分(1方加山梔仁[生研]1錢)。
鼻痔。生鼻孔內,如肉贅下垂,色紫微硬,撐塞鼻孔,氣息不通,香臭莫辨,或臭不可近,痛不可搖。
水煎,食遠服。
桑白皮、地骨皮、白茯苓、知母、黃芩、人參、甘草。
小兒麻癥,肺炎喘嗽。
原書治上癥,以本方去人參、甘草。
桑白皮2錢,蘇梗1錢,川貝母1錢,橘紅1錢,甘草3分,瓜蔞皮3錢,杏仁2錢,地骨皮1錢半,茯苓2錢,雪梨3片。
雞胸,氣粗身熱。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防風、荊芥、桔梗。
傷風咳嗽,脈浮數(shù),自汗身熱。
桑根皮(姜汁和蜜炙)1兩,地骨皮1兩,甘草(炙)5錢,橘紅、桔梗。
上為散。
肺熱咳,手足心熱。
方中橘紅、桔梗用量原缺。
有熱,更加知母、黃芩。
如有客邪禁用。
桑皮(蜜炙)、地骨皮、甘草(生)、川貝母(去心,研)、麥冬(去心)、知母(生)、桔梗、黃芩、薄荷。
火嗽,面赤咽干燥,痰黃氣穢帶粘稠,便軟。
水煎服。
桑白皮1錢2分,地骨皮1錢2分,桔梗1錢2分,知母1錢2分,陳皮1錢2分,黃芩1錢,青皮1錢,甘草4分。
感熱喘嗽,口干煩熱,胸滿有痰。
用水2鐘,煎8分,食后溫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黃芩、柴胡、鉤藤、蘇梗、桔梗、山梔。
功能主治惱怒傷肝,木火刑金,內傷腋痛。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麻癥集成》卷四:加味瀉白散處方炙桑皮、骨皮、竹葉、荊芥、力子、甘草、元參、薄荷、木通、赤芍、連翹。
功能主治麻疹,眼現(xiàn)紅赤不開。
摘錄《麻癥集成》卷四《癥因脈治》卷一:加味瀉白散處方桑白皮、地骨皮、桔梗、杏仁、防風、黃芩、瓜蔞仁、知母、薄荷、枳殼、橘紅、甘草。
功能主治外感風邪,傷肺腋痛。
用法用量口渴加石膏、花粉、竹葉。
摘錄《癥因脈治》卷一《外科證治全書》卷二:加味瀉白散處方桑白皮(生)3錢,地骨皮3錢,生甘草8分,桔梗2錢,辛夷2錢,黃芩1錢5分,陳皮1錢5分,木通1錢5分(1方加山梔仁[生研]1錢)。
功能主治鼻痔。生鼻孔內,如肉贅下垂,色紫微硬,撐塞鼻孔,氣息不通,香臭莫辨,或臭不可近,痛不可搖。
用法用量水煎,食遠服。
摘錄《外科證治全書》卷二《麻科活人》卷三:加味瀉白散處方桑白皮、地骨皮、白茯苓、知母、黃芩、人參、甘草。
功能主治小兒麻癥,肺炎喘嗽。
用法用量原書治上癥,以本方去人參、甘草。
摘錄《麻科活人》卷三《馬培之醫(yī)案》:加味瀉白散處方桑白皮2錢,蘇梗1錢,川貝母1錢,橘紅1錢,甘草3分,瓜蔞皮3錢,杏仁2錢,地骨皮1錢半,茯苓2錢,雪梨3片。
功能主治雞胸,氣粗身熱。
摘錄《馬培之醫(yī)案》《癥因脈治》卷二:加味瀉白散處方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防風、荊芥、桔梗。
功能主治傷風咳嗽,脈浮數(shù),自汗身熱。
摘錄《癥因脈治》卷二《張氏醫(yī)通》卷十三:加味瀉白散處方桑根皮(姜汁和蜜炙)1兩,地骨皮1兩,甘草(炙)5錢,橘紅、桔梗。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熱咳,手足心熱。
用法用量方中橘紅、桔梗用量原缺。
有熱,更加知母、黃芩。
注意如有客邪禁用。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三《金鑒》卷五十三:加味瀉白散處方桑皮(蜜炙)、地骨皮、甘草(生)、川貝母(去心,研)、麥冬(去心)、知母(生)、桔梗、黃芩、薄荷。
功能主治火嗽,面赤咽干燥,痰黃氣穢帶粘稠,便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三《濟陽綱目》卷二十八:加味瀉白散處方桑白皮1錢2分,地骨皮1錢2分,桔梗1錢2分,知母1錢2分,陳皮1錢2分,黃芩1錢,青皮1錢,甘草4分。
功能主治感熱喘嗽,口干煩熱,胸滿有痰。
用法用量用水2鐘,煎8分,食后溫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