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加味麻風(fēng)丸

    處方

    大胡麻620克 小胡麻620克 川牛膝120克 白蒺藜620克 苦參500克 防風(fēng)250克荊芥250克 當(dāng)歸180克 茅蒼術(shù)180克 川斷120克 苡仁120克 黃柏180克 浮萍620克 馬齒莧750克

    制法

    共研細(xì)末,水泛為丸。

    功能主治

    養(yǎng)血祛風(fēng),燥濕殺蟲(chóng)。治癘風(fēng)未深,初起之癥。

    用法用量

    每日早、午、晚三次,每次服6克或9克。每丸3克,照數(shù)加楓子膏,春、秋用0.24克,冬用0.3克,捻圓,以茅尖茶葉0.3克煎湯過(guò)口。

    備注

    制楓子膏法:楓子肉,銅鍋內(nèi)炒至三分紅色,七分黑色為好,太過(guò)無(wú)力,不及傷眼。炒后研成膏,如紅砂糖一樣,用鋼杓盛,置火上熬四五滾,倒在紙上,放土面上,以物蓋之待用。如上面霉,拭去后,仍可使用。

    摘錄《青囊秘傳》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川厚樸(去皮,姜制,炒)1兩半,川白姜(濕紙煨)1兩半,肉豆蔻1兩半,(面裹煨)1兩半,白術(shù)(炒)1兩半,附子(去皮臍,切小塊,姜汁罨1宿,炒)1兩,肉桂(去粗皮)1兩,丁香1兩,蓽茇7錢半。制法上為細(xì)末,神曲、生姜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
  • 處方蒼術(shù)4斤(米泔水浸軟,竹刀子刮去皮,切作片子;1斤用椒3兩,去白炒黃,去椒;1斤用鹽3兩炒黃,去鹽;1斤用好醋1升,煮泣盡;1斤用好酒1升,煮泣盡),何首烏2斤(米泔水浸軟,竹刀子刮去皮,切作片子,用瓦甑蒸。先鋪黑豆3升,干棗2升,上放......
  • 處方當(dāng)歸1兩,牛膝1兩,蓯蓉(各酒浸,焙干)1兩,虎骨(酒炙黃)1兩,真川椒(去目,出汗)1兩,川萆薢(鹽水煮干)1兩,蒺藜(炒,搗去刺)1兩,川芎1兩,白附子(炮)3分,黃耆(蜜炙)3分,園白南星(炮)3分,何首烏3分,羌活3分,獨(dú)活3分......
  • 別名神仙九氣湯、九氣湯、神仙不老湯處方香附子(去盡黑皮,微炒)4兩,姜黃(湯浸1宿,洗凈,焙干稱)2兩,甘草1兩(炙)。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免嵐瘴之患。主九氣:膈氣、風(fēng)氣、寒氣、熱氣、憂氣、喜氣、驚氣、怒氣、山嵐瘴氣,積聚堅(jiān)牢如杯,心腹刺......
  • 處方象牙末5錢,萬(wàn)年冰(即糞窖年久磚,煅)5錢,青鹽3錢,輕粉3錢,密陀僧1錢。制法上為末,用飯搗丸錠子。功能主治痔漏。用法用量插入管內(nèi)。數(shù)日后,其管隨藥而出,不疼,自然生肌,不用收口藥。摘錄《惠直堂方》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