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橘紅丸

    《中國(guó)藥典》:橘紅丸處方

    化橘紅75g 陳皮50g 半夏(制)37.5g 茯苓50g 甘草25g 桔梗37.5g 苦杏仁50g 紫蘇子(炒)37.5g 紫菀37.5g 款冬花25g 瓜蔞皮50g 浙貝母50g 地黃50g 麥冬50g 石膏50g

    性狀

    為棕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氣微香,味甜、微苦。

    炮制

    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細(xì)粉,過(guò)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煉蜜20~30g加適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煉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清肺,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出,胸悶口干。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7.2g,小蜜丸一次12g,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次。

    規(guī)格

    水蜜丸每100丸重10g,大蜜丸每丸重6g

    貯藏

    密封。

    摘錄《中國(guó)藥典》《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五:橘紅丸處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胡椒100粒,黑牽牛100粒,巴豆30粒(去皮,同前3味炒令焦,去巴豆不用),木香1分。

    制法

    上藥除巴豆外為細(xì)末,用蔥白汁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胃虛,腹脹硬。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萊菔子湯送下。乳食后臨臥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五《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橘紅丸處方

    化橘紅24兩,貝母16兩,茯苓16兩,麥冬16兩,杏仁(去皮,炒)16兩,生石膏16兩,瓜蔞皮16兩,橘皮16兩,生地16兩,桔梗12兩,紫菀12兩,法半夏12兩,蘇子(炒)12兩,甘草8兩,冬花8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重2錢(qián),蠟皮封固。

    功能主治

    清肺祛濕,止嗽化痰。主肺胃濕熱,咳嗽痰盛,胸中結(jié)滿,飲食無(wú)味。

    用法用量

    每服2丸,溫開(kāi)水送下,日2次。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冰糖1錢(qián),烏梅肉1分。功能主治甘酸養(yǎng)胃。主胎瘧。用法用量用水1茶鐘,濃煎半鐘服。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
  • 處方南天燭子10~15克 冰糖15克制法南天燭子于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或至次年春季采收,曬干后備用。每日取南天燭子10~15克,放入搪瓷杯內(nèi),加水適量煎湯,待煎沸5~7分鐘后,加入冰糖15克,稍煎即可。功能主治斂肺,止咳。適用于小兒百日咳。用法用......
  • 處方水發(fā)海參50克 冰糖適量制法將海參燉爛后,加入冰糖,再燉片刻即成。功能主治補(bǔ)腎益精,養(yǎng)血潤(rùn)燥。適用于高血壓。用法用量早飯前空腹服。摘錄《民間方》......
  • 處方香蕉2只 冰糖適量制法將香蕉去皮,加冰糖適量,隔水蒸。功能主治清熱潤(rùn)燥,解毒滑腸,補(bǔ)中和胃。適用于虛弱病人的便秘。用法用量每日服2次,連服數(shù)日。摘錄《廣東民間驗(yàn)方》......
  • 處方食醋100克 冰糖500克制法將冰糖放入食醋中溶化。功能主治去淤生新,消食健胃,補(bǔ)中益氣,清熱去火。適用于高血壓偏于陰虛和血脈淤滯者。用法用量每次服10克,每日3次,飯后服用。摘錄《新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