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蒺藜子丸

    《外臺》卷十五引《延年秘錄》:蒺藜子丸別名

    白蒺藜丸

    處方

    蒺藜子6分,黃耆3分,獨活3分,白芷3分,防風3分,薯蕷3分,枳實(炙)4分,人參4分,黃連4分,葳蕤2分,地骨白皮2分,桂心1分。

    制法

    上為末。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除風熱,消疹,兼補益,堅筋骨,倍氣力。主熱風沖頭面,癢如蟲行身上,時有風疹出。

    用法用量

    白蒺藜丸(《圣惠》卷二十四)。

    注意

    忌豬肉、生蔥。

    摘錄《外臺》卷十五引《延年秘錄》《圣濟總錄》卷十一:蒺藜子丸處方

    蒺藜子(沙苑者,酒浸令軟,研作膏)1兩半,枳實(去瓤,麩炒)1兩半,獨活(去蘆頭)3分,天門冬(去心,焙)3分,桂(去粗皮)3分,白術1兩,人參1兩。

    制法

    上為極細末,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風熱相并,體生(疒咅)(疒畾),發(fā)即攻沖,頭面赤熱,皮膚瘙癢,盛則成瘡,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用薄荷酒送下,空心、日午、臨臥各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一《圣濟總錄》卷一一○:蒺藜子丸處方

    蒺藜子(炒,去角)1兩,兔糞(喂黑豆后收者)2兩(焙),蟬蛻(去土、炒)1兩,蛇蛻(炙)1兩,木賊(以盒盛之,略燒存性,為末)1兩,決明子(微炒)1兩。

    制法

    上為末,用淡豆豉1兩,白面1匙,先爛研豉,入水和面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眼內(nèi)有瘡,但睛不損者。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加至20丸,早、晚食后用淡竹葉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見《圣濟總錄》卷一○○:蒺藜子丸別名

    蒺藜丸

    處方

    蒺藜子。

    制法

    蜜為丸,如胡豆大。

    功能主治

    延年益壽。主卒中五尸,腹痛脹急、不得氣息,上沖心胸,旁攻兩脅,或(石累)塊踴起,或攣引腰脊。耳聾。

    用法用量

    蒺藜丸(《仙拈集》卷二)。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見《圣濟總錄》卷一○○
更多中藥材
  • 處方惡實子(炒)2兩,神曲(炒)半兩,虎杖花1兩,山果子(和核)1兩。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小兒瘡疹倒靨黑色。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8分,入荊芥7穗,紫草10根,煎至4分,去滓,溫服。摘錄《普濟方》卷四○四......
  • 處方陳皮4錢,人參2錢,甘草4分。功能主治胃虛呃逆。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醫(yī)學入門》卷七......
  • 處方五倍子(燒存性)、乳香少許,降真香少許。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痔疾。用法用量用津液調(diào)少許,搽痔上。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六......
  • 處方五倍子1兩,白芷半兩,石灰3兩,堇泥1分。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止血,生肉,排膿。主刀斧傷,惡瘡。用法用量滴水為丸,作餅,晾干,刮下,摻。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八五引《吳氏集驗方》......
  • 處方熟石膏24克 升丹6克制法研極細末。功能主治提膿祛腐。潰瘍膿洗不暢。用法用量摻于瘡面,或制成藥線插人瘡中,外用膏藥或油膏蓋貼。摘錄《外傷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