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連翹湯

    《千金翼》卷二十二:連翹湯處方

    連翹3兩,漏蘆3兩,射干3兩,白蘞3兩,升麻3兩,梔子(擘)3兩,芍藥3兩,羚羊角(屑)3兩,黃芩3兩,生地黃8兩,寒水石5兩(碎),甘草2兩(炙)。

    功能主治

    背脊癰癤,舉身壯熱。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4升,去滓,分4服。

    摘錄《千金翼》卷二十二《幼科直言》卷五:連翹湯處方

    連翹、僵蠶、陳皮、甘草、桔梗、黃芩、丹皮(或加黃連)。

    功能主治

    小兒內(nèi)熱生口瘡,或牙根舌腫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兼服犀角丸。

    摘錄《幼科直言》卷五《幼科直言》卷五:連翹湯處方

    連翹、白茯苓、車前子、甘草梢、陳皮、當(dāng)歸、黃芩、丹皮。

    功能主治

    小兒白濁,疼痛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兼服犀角丸。

    摘錄《幼科直言》卷五《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連翹湯處方

    大黃1錢,連翹7分,射干7分,升麻7分,獨(dú)活7分,桑寄生7分,沉香7分,木香7分,藿香7分,丁香7分,甘草7分,麝香3分。

    功能主治

    妒乳,引熱堅(jiān)結(jié)腫痛,手不可近,大渴引飲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以利為度。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保命集》卷下:連翹湯別名

    連翹散

    處方

    連翹2斤,瞿麥1斤,大黃3兩,甘草1兩。

    功能主治

    瘰疬馬刀。

    用法用量

    連翹散(《明醫(yī)指掌》卷八)。

    摘錄《保命集》卷下《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八:連翹湯別名

    金蓮散

    處方

    連翹、山梔子仁、甘草(炙)、防風(fēng)(去叉)、蟬殼(去土,焙干)各等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嬰孩小兒嘲熱,傷寒夾驚。

    用法用量

    金蓮散(《普濟(jì)方》卷三六八)。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八《圣濟(jì)總錄》卷三十:連翹湯處方

    連翹1兩,大黃半兩(銼,炒),當(dāng)歸(切,焙)1兩,木香半兩,麥門冬(去心)1兩(焙),防風(fēng)(去叉)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黃芩(去黑心)1兩,犀角屑1兩,麝香(研)1錢,枳殼(銼,麩炒,去瓤)半兩,惡實(shí)(炒)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后毒氣攻手足,腫滿疼痛,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二:連翹湯處方

    連翹1兩,漏蘆(去蘆頭)1兩,黃連(去須)1兩,升麻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白蘞1兩,大黃(銼1兩,炒)1兩,甘草(炙1兩,銼)1兩,樸消(研)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后毒氣上攻,眼目赤痛,及生障翳。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入竹葉3-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早、晚食后各1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二《中國內(nèi)科醫(yī)鑒》:連翹湯處方

    連翹、黃芩、麻黃、升麻、川芎、甘草、大黃、枳實(shí)。

    功能主治

    諸瘡毒內(nèi)攻變腫者。

    用法用量

    毒盛者,加犀角、反鼻。

    摘錄《中國內(nèi)科醫(yī)鑒》《外科大成》卷三:連翹湯處方

    黃芩1錢5分,黃連1錢5分,當(dāng)歸1錢5分,赤芍1錢5分,連翹1錢,天花粉7分,玄參7分,枳殼5分。

    功能主治

    一切牙痛。

    用法用量

    水2鐘,煎8分,食遠(yuǎn)服。

    火勝則痛,必牽扯腮顴,加石膏;風(fēng)勝則腫,加防風(fēng);氣勝則長,加梔子;氣郁則脹,亦加梔子;痰勝則木,加貝母,外以醋漱之,去其痰涎,瀉其風(fēng)熱;疳(匿心)則黑,加使君子肉;蟲蝕則蛀,加檳榔,外以五靈脂湯化漱之,以殺其蟲。

    摘錄《外科大成》卷三《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七:連翹湯處方

    連翹1兩,山梔子(去皮)1兩,甘草(炙)1兩,黃芩(去黑心)1兩,秦艽(去苗土)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麥門冬(去心1兩,焙)1兩,知母(焙)半兩,荊芥穗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兒骨熱皮膚瘡,肌體瘦弱,身熱。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食后、臨臥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七《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七:連翹湯處方

    連翹、犀角(鎊)、黃耆(銼)、蔓荊實(shí)、青葙子(生)各等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瘰疬諸方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七《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八:連翹湯處方

    連翹1兩,瞿麥穗1兩,升麻3分,玄參3分,生干地黃(焙)3分,芍藥3分,甘草(炙)1分,射干半兩。

    制法

    上細(xì)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吹乳乳癰。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八《幼科直言》卷五:連翹湯處方

    連翹、花粉、牛蒡子、桔梗、貝母、黃芩、麥冬、枳殼、陳皮。

    功能主治

    小兒唇紅面赤,內(nèi)熱作喘者。

    用法用量

    加竹葉3片為引。兼服牛黃錠子。

    摘錄《幼科直言》卷五《名家方選》:連翹湯處方

    連翹、川芎、黃芩、芒消、荊芥、薄荷各等分,甘草。

    功能主治

    瘰疬堅(jiān)硬者,不分新久大小。

    用法用量

    方中甘草用量原缺。

    摘錄《名家方選》《片玉心書》卷五:連翹湯處方

    連翹、人參、川芎、黃連、生甘草、陳皮、白芍、木通。

    功能主治

    小兒頭面遍身生瘡,非干搽藥,忽然自平,加痰喘者。

    用法用量

    水煎,入竹瀝服。

    摘錄《片玉心書》卷五《云歧子脈訣》:連翹湯處方

    連翹2兩,柴胡半兩,當(dāng)歸半兩,生地黃半兩,赤芍藥半兩,黃芩1兩,大黃3錢。

    功能主治

    主脈浮,客脈洪,浮洪相合,熱結(jié)于胸中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1兩,水煎服。

    摘錄《云歧子脈訣》《痧痘集解》卷六:連翹湯處方

    連翹、防風(fēng)、甘草、荊芥、木通、車前、山梔、紫草、瞿麥。

    功能主治

    麻疹。

    摘錄《痧痘集解》卷六方出《臨癥指南醫(yī)案》卷八,名見《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連翹湯處方

    連翹、薄荷、黃芩、山梔、夏枯草、青菊葉、苦丁茶、桑皮。

    功能主治

    秋風(fēng)化燥,上焦受邪,目赤珠痛。

    摘錄方出《臨癥指南醫(yī)案》卷八,名見《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外臺(tái)》卷二十四引《崔氏方》:連翹湯處方

    連翹2兩,蜀升麻2兩,黃芩3兩,枳實(shí)2兩(炙),干藍(lán)3兩,芍藥2兩,玄參2兩,白蘞2兩,甘草2兩(炙),羚羊角(屑)2兩,通草2兩,黃耆2兩,大黃3兩。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患瘡腫而渴。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2升半,分3服。利1-2行后,更服去大黃、干藍(lán),即不利。

    注意

    忌海藻、菘菜。

    摘錄《外臺(tái)》卷二十四引《崔氏方》《直指》卷二十三:連翹湯處方

    連翹7錢,獨(dú)活7錢,川升麻7錢,射干7錢,木通7錢,桑寄生7錢,赤茯苓7錢,甘草(炙)7錢,半大黃(生用)半兩,木香半兩,乳香半兩,沉香半兩。

    制法

    上銼細(xì)。

    功能主治

    便毒腫結(ji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慢火煎服。

    摘錄《直指》卷二十三《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連翹湯處方

    連翹1兩半,玄參1兩半,木香1兩半,昆布(洗去成,焙)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犀角(鎊)1兩半,柴胡(去苗)1兩,甘草(炙,銼)1兩,木通(銼)1兩,芍藥1兩,黃芩(去黑心)1兩,沉香(銼)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升麻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男女長幼瘰疬結(jié)核,在項(xiàng)腋下,項(xiàng)強(qiáng)背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2盞,入生姜1棗大(拍碎),柳枝2寸長1握,細(xì)銼,煎至1盞,去滓溫服,空心、日午、夜臥各1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外臺(tái)》卷三十四引《集驗(yàn)方》:連翹湯處方

    連翹3兩,升麻3兩,杏仁(去皮尖)3兩,射干3兩,防己3兩,黃芩3兩,大黃3兩,芒消3兩,柴胡3兩,芍藥4兩,甘草(炙)4兩。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妒乳乳癰;附骨疽。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分服。

    注意

    忌海藻,菘菜。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妒乳乳癰總以清熱利竅解毒為主,連翹治癰腫惡瘡,甘草治臟腑邪氣,黃芩治惡瘡疽蝕,芍藥治血痹止痛,射干治胸中結(jié)氣,杏仁治產(chǎn)乳金瘡,升麻治風(fēng)腫諸毒,柴胡治腸胃結(jié)氣,防己通行十二經(jīng),大黃下瘀血血閉,芒消破五臟積熱。上下宣通而乳癰解矣。

    摘錄《外臺(tái)》卷三十四引《集驗(yàn)方》《經(jīng)效產(chǎn)寶》卷下:連翹湯處方

    連翹子10分,升麻10分,芒消10分,玄參8分,芍藥8分,白蘞8分,漢防己8分,夜干8分,大黃12分,甘草6分,杏仁80個(gè)(去尖)。

    功能主治

    利下熱毒。主產(chǎn)后妒乳并癰。

    用法用量

    用水9升,煎取3升,下大黃,次下消,分3服。

    摘錄《經(jīng)效產(chǎn)寶》卷下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莪術(shù)油82g 冰片75g性狀呈乳白色、乳黃色或棕黃色的子彈形。炮制上二味,將莪術(shù)油與75g聚山梨酯80混勻,冰片用適量的乙醇溶解,與上述油溶液混合均勻。另取聚氧乙烯硬脂酸酯1551g,置水浴上熔化,加入上述藥液,充分?jǐn)噭?,灌入栓劑模中?.....
  • 處方巴豆1錢(微炒,研末)。功能主治小兒初生,口內(nèi)兩腮腫起。用法用量糝膏藥上貼囟門。摘錄《瘍科遺編》卷下......
  • 處方麻黃16兩,連翹4兩,生石膏8兩,滑石8兩,羌活6兩,天麻4兩,梔子(炒)2兩,細(xì)辛4兩,防風(fēng)4兩,獨(dú)活4兩,甘草4兩,全蝎2兩,薄荷2兩,白芍2兩,大黃2兩,荊芥2兩,黃芩2兩,川芎2兩,桔梗2兩,菊花2兩,當(dāng)歸2兩,白術(shù)(炒)2兩,......
  • 處方纏豆藤1兩5錢(8月內(nèi)收取毛豆梗上纏繞紅黃大者,陰干),生地黃1兩,山楂肉1兩,牛蒡子1兩,辰砂1兩(水飛,研細(xì)),黑豆30粒,新升麻7錢5分,獨(dú)活2錢,甘草5錢,當(dāng)歸(酒浸)5錢,赤芍藥5錢,黃連5錢,桔梗5錢,連翹7錢,苦絲瓜2條(......
  • 處方青皮(麩炒)2錢,橘紅5錢,白術(shù)(去蘆,蜜水炒)1兩半,白茯苓7錢半,麥門冬(去心)1兩,使君子肉(銼,炒)7錢5分,山楂肉5錢,麥芽(炒)5錢,金櫻子5錢,金櫻子肉(炒)5錢,芡實(shí)仁2錢半,蓮心肉(隔紙炒)5錢,甘草2錢。制法上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