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木香丸

    《太平圣惠方》卷五:木香丸處方

    木香15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臍)赤石脂30克 吳茱萸15克(湯浸七遍,焙干,微炒)縮砂仁30克(去皮)訶黎勒30克(煨,用皮)高良姜22.5克(銼)陳橘皮30克(湯浸,去白、瓤,焙)當(dāng)歸22.5克(銼,微炒)草豆蔻22.5克(去皮)白術(shù)30克 厚樸4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脾臟虛冷,瀉痢腹痛,水谷不化,面色青黃,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空腹以熱粥飲下30丸。

    注意

    服藥期間,忌生冷、油膩。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五《太平圣惠方》卷三十:木香丸處方

    木香22.5克 蓽澄茄22.5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臍)干姜15克(炮裂,銼)吳茱萸15克(湯浸七遍,焙干,微炒)桂心22.5克 訶黎勒皮30克 硫黃22.5克(細(xì)研)陳橘皮30克(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虛勞,四肢厥逆,心腹氣脹,唇青嘔逆。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生姜、大棗湯送下,不計(jì)時(shí)候。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圣濟(jì)總錄》卷二十:木香丸處方

    木香30克 訶黎勒(煨,用皮)45克 白術(shù)30克 桂(去粗皮)30克 附子(炮裂,去皮、臍)60克 蕪荑(微炒)30克 高良姜(銼)30克 肉豆蔻(去殼)15克 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過)60克 干姜(炮)22.5克 甘草(炙,銼)15克

    制法

    上藥為末,神曲糊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腸痹。腹脹疴痛,時(shí)復(fù)飧泄,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時(shí)用生姜、大棗煎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衛(wèi)生寶鑒》卷八:木香丸處方

    檳榔 大黃(煨)各60克 陳皮(去白,焙)30克 木香 附子(炮)人參各30克 官桂 川芎 羌活 獨(dú)活 三棱(炮)各15克 肉豆蔻(去皮)6個(gè)

    制法

    上十二味,為細(xì)末,每料末60克,入牽牛凈末30克,蜜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風(fēng)邪中府,中焦氣滯,腹痛腹脹,食欲不振,大便不暢。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臨臥時(shí)用生姜、橘皮湯下。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八《張氏醫(yī)通》卷十五:木香丸處方

    木香 肉豆蔻 砂仁(炒)續(xù)隨子(去油)各9克 麝香3克 干蟾(燒存性)3枚

    制法

    上藥研末,煉蜜為丸,綠豆大。

    功能主治

    治小兒冷疳,泄瀉少食。

    用法用量

    每服5~15粒,薄荷煎湯送下。

    體虛者,去續(xù)隨子,加人參,白術(shù)、肉桂、干姜。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五《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木香丸處方

    木香 丁香各4.5克 干姜9克 麥芽(炒)15克 陳皮9克 巴豆(去殼,炒黑)30粒

    制法

    上藥研末,神曲煮糊為丸。

    功能主治

    治寒積冷食,腹痛拒按,或大便秘結(jié)。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或20丸,開水下,痛甚者倍之。所食之物,應(yīng)隨利出,如利不止,以冷粥飲之即止。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
更多中藥材
  • 處方桂枝1錢,桃仁1錢,延胡1錢,木通1錢,大黃1錢,烏頭8分,丹皮8分,牽牛子(別末)8分。功能主治疝氣。用法用量水煎,臨用點(diǎn)牽牛子末服。摘錄《觀聚方要補(bǔ)》卷五引福井氏方......
  • 別名知母湯處方知母(焙)3分,芍藥3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柴胡(去苗)3分,澤瀉3分,石膏1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半兩。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傷寒?dāng)?shù)日不解,心躁煩亂,小腹脹急,臍下悶痛,大渴喘乏。用法用量知母湯(《普濟(jì)方......
  • 處方當(dāng)歸、地黃、荊芥、防風(fēng)、石膏、升麻、玄參、丹皮。功能主治面腫連齒痛,出血。摘錄《證治寶鑒》卷十......
  • 處方紫菀2兩,細(xì)辛2兩,甘草(炙)2兩,款冬花3兩,桂心1兩,牡蠣1兩,豉1兩,竹葉1把。功能主治小兒逆氣而喘,久嗽傷肺。用法用量水7升,煮2升,五歲服5合。不知加。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嬰孺方》......
  • 處方熟地、丹皮、棗皮、茯苓、山藥、澤瀉、黃柏、知母、龍膽草。功能主治疝氣,水衰火蔽,脾氣尚強(qiáng),谷食未減者。各家論述此方用丹溪滋陰八味以養(yǎng)腎水,復(fù)以膽草直瀉厥陰邪火,所謂諸痛屬火是也。摘錄《證因方論集要》卷四引黃錦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