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木香流氣飲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木香流氣飲處方

    半夏(湯洗七次)二兩,陳皮(去白)二斤,厚樸(去粗皮.姜制.炒)、青皮(去白)、甘草、香附(炒.去毛)、紫蘇葉(去枝.梗),各一斤;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干木瓜、石菖蒲、白術(shù)、白芷、麥門冬,各四兩;草果仁、肉桂(去粗皮.不見火)、蓬莪(煨.切)、大腹皮、丁香皮、檳榔、木香(不見火)、藿香葉,各六兩;木通(去節(jié))八兩。

    炮制

    上粗末。

    功能主治

    調(diào)順榮衛(wèi),通流血脈,快利三焦,安和五臟。

    治諸氣痞滯不通,胸膈膨脹,口苦咽干,嘔吐少食,肩背腹脅走注刺痛,及喘急痰嗽,面目虛浮,四肢腫滿,大便秘結(jié),水道赤澀。

    又治憂思太過,怔忪郁積,腳氣風(fēng)熱,聚結(jié)腫痛,喘滿脹急。

    用法用量

    每四錢,水盞半,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去滓熱服。

    如傷寒頭痛,才覺得疾,入連根蔥白三寸煎,升降陰陽,汗出立愈。

    臟腑自利,入粳米煎。

    婦人血?dú)獍Y瘕,入艾,醋煎,并不拘時(shí)。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木香流氣飲處方

    半夏(湯洗七次)60克 陳皮(去白)1千克 厚樸(去粗皮,姜汁炒)青皮(去白)甘草(爁)香附(炒去毛)紫蘇葉各500克 人參 亦茯苓(去黑皮)木瓜 右菖蒲 白術(shù) 白芷 麥門冬各120克 草果 仁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蓬莪術(shù)(煨;切)大腹皮 丁香皮 檳榔 木香(不見火)藿香葉各180克 木通(去節(jié))240克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治氣滯痞滿不通,胸膈膨脹,口苦咽干,嘔吐食少,肩背腹脅走注刺痛;喘急痰嗽,面目虛浮,四肢腫滿,大便秘結(jié),小便赤澀;憂思太過,怔忪郁積,腳氣風(fēng)熱,聚結(jié)腫痛,喘滿脹急。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加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去滓熱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糯米不計(jì)多少。制法立冬日凈淘,水浸,置北墻陰下,至立春日取以為粉。功能主治解暴暑。主用法用量每服2錢,新汲水調(diào)下。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一......
  • 處方寒水石(生)牡蠣(燒)樸消 青黛各30克 輕粉3克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主燒燙傷,創(chuàng)面破潰疼痛。用法用量新水或油調(diào)搽。摘錄《活法機(jī)要》......
  •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呼和浩特方):冰霜梅蘇丸處方花粉1兩,葛根1兩,蘇葉1兩,柿霜2兩,薄荷2兩,山楂2兩,馬梅肉5兩。制法上為細(xì)末,冰糖滓起母子,滾此藥面,如黃豆大,再包白糖打如鈕扣。功能主治暑濕。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呼和浩特......
  • 《瘍科心得集》卷下:冰青散別名碧丹(《瘍科心得集》卷下)。處方川連 兒茶 青黛 燈心炭各0.9克 西黃0.6克 冰片0.9克 人中白(煅)1.5克制法研為細(xì)末。功能主治主口糜疳腐,及爛喉頭,乳蛾,喉痹,喉疳,喉癬。用法用量吹敷患處。證重者,......
  • 《古今名方》引易玉泉家傳方:冰香散處方苦瓜霜20g,硼砂20g,朱砂5g(水下),冰片5g,膽礬5g,雄黃精5g,人中黃5g,麝香3g,制僵蠶3g。制法上為極細(xì)末。功能主治泄熱消腫,祛腐止痛。主風(fēng)熱乳蛾(急性扁桃體炎)。用法用量以喉槍或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