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四烏鲗骨一蘆茹丸

    《黃帝內經·素問》卷十一:四烏鲗骨一蘆茹丸別名

    烏賊魚骨丸(《圣濟總錄》卷一五三)、烏魚骨丸(《宜明論方》卷一)。

    處方

    烏鲗骨四份 蘆茹一份

    制法

    以雀卵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益精補血,止血化瘀。治血枯。胸脅支滿,不思飲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鼻流清涕,先唾血,四肢清冷,頭暈目眩,二便出血,月事漸少以至經閉。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腹時用鮑魚汁送服。

    備注

    本方治證為肝腎精血虧損所致,方中烏鲗骨補腎益精,收斂止血,并可通血脈,治女子血閉;蘆茹活血通經,治女子經水不通;麻雀卵能益精血,調沖任;鮑魚汁養(yǎng)肝化瘀。組合成方,共奏益精補血,止血化瘀之效。

    摘錄《黃帝內經·素問》卷十一漢·《黃帝內經素問》:四烏鲗骨一蘆茹丸組成

    烏賊骨四份,茜草一份。

    用法

    上研末,以雀卵為丸。每服3~6克,每日2~3次。

    功效

    益精補血,止血化瘀。

    主治

    主治婦女血枯病,唾血,二便出血,胸脅脹滿,不思飲食,四肢清冷,頭暈目眩,發(fā)病可聞及腥臊氣味,鼻流清涕,月事漸少以至閉經,舌質淡,苔白,脈弦細或細弱。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經閉、崩漏等病癥。

    1.經閉:應用烏賊骨和茜草治療婦科疾病.二藥相配既能行血通經,又能止血固經,合用相得益彰。治療月經不調,沖任為病之經閉,烏賊骨配茜草擅治血枯經閉,事半功倍。(《山西中醫(yī)》2010年第8期)

    2.崩漏:加味四烏鲗骨一蘆茹丸(茜草、烏賊骨、地榆炭、棕櫚炭、炒續(xù)斷各15克,大黃炭12克)治療崩漏,對于經來逾期不止,淋漓不斷,突然下血入注之崩中或下血持續(xù)不止,量少,色紅之漏下,用藥后諸癥悉除,療效顯著。(《買用中醫(yī)雜志》2004年第7期)

    方解

    方中以烏賊骨收斂止血,茜草活血止血,兩藥相配,一澀一行;雀卵甘溫,能補益精血,標本兼顧。主要用于治療肝腎精血虧損所致的婦女崩漏、吐血便血等癥。臨床應用以崩漏下血、頭暈目眩、苔薄脈細為辨證要點《張氏醫(yī)通》評本方二藥并皆走血,故《內經》以本方治氣竭傷肝,血枯經閉等證。山西王裕寬言烏賊骨入肝腎二經,茜草入肝經,兩藥配伍,共奏補肝腎、固沖任之效。

    現(xiàn)代研究

    臨床也見于治療月經不調、不孕、功能性子宮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病癥。

    方歌

    四烏鲗骨一蘆茹,兩藥合用研為丸,經閉帶下血行緩,胎漏崩中用之止。

    摘錄漢·《黃帝內經素問》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鵝管蘆甘石(敲碎,浸童便7日,取起洗凈,人傾銀罐,煅,浸,煅3-5次)、冰片。制法每甘石粉1兩,入冰片1錢,為極細末,以無聲為度,入人乳粉3錢,研勻收貯,勿令泄氣。功能主治目赤腫痛,及一切星障。用法用量日用茶清調些少點眼角內,少瞑即爽。......
  • 處方爐甘石(火煅)2兩(為末),冰片2分。制法上藥以豬棕油搗成膏。功能主治臁瘡,及諸瘡久遠不收口者。用法用量先以茶汁加鹽少許洗凈瘡口,敷藥,以膏蓋之。摘錄《惠直堂方》卷三......
  • 處方冰片1錢,莧菜根(煅灰)1錢,薄荷1錢,黃柏1錢,月石1錢5分,兒茶1錢5分,人中白2錢,山豆根2錢,胡黃連2錢,枯礬5分,青黛5分,龍骨5分,烏海肉5分。制法上藥各為末,和勻。功能主治喉癬。用法用量吹用。楊梅喉癬,加輕粉1錢,柿霜1錢......
  • 處方龍骨1兩,蛤粉1兩,梅片5分。制法將龍骨、蛤粉先研為細面,然后再入海片研均。功能主治燥濕解毒。主濕熱流竄,皮膚糜爛。及鼻生粟米瘡,兒童鼻瘡,黃水瘡,禿瘡,腳氣。用法用量干敷或用香油調敷于患處。注意忌食辛辣、酒等物。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
  • 處方大田螺5枚(去殼,線穿曬干)白砒3.6克(面裹煨熟)冰片0.3克 硇砂0.6克制法螺肉切片,同白砒共碾為細末,加硇砂、冰片再碾,小罐密收。功能主治主瘰疬日久,堅核不消,或服消藥不效者,用本方點落疬核。又治癭瘤患大而蒂小,及諸般高突、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