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當(dāng)歸3克 川芎2.1克 白芍藥(酒炒)3克 生地黃6克 陳皮2.4克 砂仁2.1克 半夏(姜制)2.4克 白茯苓3克 白術(shù)(土炒)香附(醋炒)各3克 枳實(炒)3克烏梅3個 藿香3克 赤茯苓3克 檳榔3克 木通3克 豬苓3克 黃芩(炒)3克 黃柏(酒炒)3克 知母(人乳拌,炒)3克赤芍藥3克 天門冬(去心)3克 麥門冬(去心)3克甘草2.4克
上藥銼碎。
治噎食翻胃,三陽枯竭,血虛有火者。
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入童便150毫升和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當(dāng)歸3克 川芎2.1克 白芍藥(酒炒)3克 生地黃6克 陳皮2.4克 砂仁2.1克 半夏(姜制)2.4克 白茯苓3克 白術(shù)(土炒)香附(醋炒)各3克 枳實(炒)3克烏梅3個 藿香3克 赤茯苓3克 檳榔3克 木通3克 豬苓3克 黃芩(炒)3克 黃柏(酒炒)3克 知母(人乳拌,炒)3克赤芍藥3克 天門冬(去心)3克 麥門冬(去心)3克甘草2.4克
制法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治噎食翻胃,三陽枯竭,血虛有火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入童便150毫升和服。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