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芍藥、肉桂(去粗皮)、川芎(不見火)、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干姜(炮)、防風(fēng)(去蘆)、巴豆(去心.膜.炒)、當(dāng)歸(去蘆)、生屑角(鎊)、桔梗、芫花(醋炒赤)、茯苓(去皮)、桑白皮(炒)、人參(去蘆)、黃芩、黃連(去須)、禹馀糧(醋淬.研飛)、蒲黃(微炒)、前胡(去蘆)、大戟(炒)、葶藶(炒)、麝香(研)、細(xì)辛(去苗)、雄黃(研飛)、朱砂(研飛)、紫菀(去蘆)、甘遂、牛黃(研),各一兩;蜈蚣十二節(jié)(去頭.足.炙),芫青二十八枚(入糯米同炒.候米色黃黑.去頭.足.翅用),石蜥蜴(去頭.尾.足.炙)四寸。
上為細(xì)末,入研藥勻,煉蜜為圓,如小豆大,
治七種癖塊,五種癲病,十種注忤,七種飛尸,十二種蠱毒,五種黃病,十二種瘧疾,十種水病,八種大風(fēng),十二種;并風(fēng)入頭,眼暗漠漠,及上氣咳嗽,喉中如水雞聲,不得臥,飲食不作肌膚,五臟滯氣,積聚不消,壅閉不通,心腹脹滿,連及胸背,鼓脹氣堅(jiān)結(jié),流入四肢,或腹叉心膈氣滿,時(shí)定時(shí)發(fā),十年、二十年不瘥。
五種下痢,疳蟲、蟲、寸白蟲、諸蟲。
上下冷熱,久積痰飲,令人多眠睡,消瘦無力,蔭入骨髓,便成滯疾,身體氣腫,飲食嘔逆,腰腳酸疼;四肢沉重,不能久行久立。
婦人因產(chǎn),冷入子臟,臟中不凈,或閉塞不通,胞中瘀血冷滯,出流不盡,時(shí)時(shí)疼痛為患,或因此斷產(chǎn),并小兒赤白下痢,及狐臭。耳聾、鼻塞等病。
瘧病,未發(fā)前服一圓,未瘥,如前更服。
若一歲以下小兒有疾者,令乳母服兩小豆大,亦以吐利為度。
近病及卒病用多服;積久疾病即少服;常服微溏利為度;卒病欲死,服一、二圓,取吐利即瘥。
卒中惡,口噤,服二圓,漿一合下,利即瘥。
五注鬼刺客忤,服二圓。
男、女邪病歌哭,腹大如妊身,服二圓,日三、夜一,間食服之。
蠱毒吐血,腹痛如刺,服二圓,不瘥,更服。
諸有痰飲者,服三圓。
冷癖,服三圓,日,三服,皆間食,常令微溏利。
宿食不消,服二圓,取利。
瘕癥積聚,服二圓,日三服。
拘急,心腹脹滿,心痛,服三圓。
上氣嘔逆,胸滿不得臥,服二圓,不瘥,更服。
大痢,服二圓,日三服。
疳濕,服二圓,以一圓如杏仁大,和醋二合,灌下部中。
水病,服三圓,日再服,間食服之,瘥止,人弱,即隔日服。
頭痛惡寒,服二圓,復(fù)取汗。
傷寒天行,服二圓,日三服,間食服之。
小便不通,服二圓,不瘥,明日再服。
大便不通,服三圓,又內(nèi)一圓下部中即通。
耳聾,耳,以綿裹如棗核,塞之。
鼻衄,服二圓。
癰腫、丁腫、破腫,內(nèi)一圓如麻子大,日一傅之,根亦自出。
犯下腫血出,以豬脂和涂,有孔,內(nèi)孔中,瘥。
癩瘡,以酢泔洗訖,取藥和豬脂傅之。
漏瘡有孔,以一圓內(nèi)孔中,和豬脂傅上。
痔瘡,涂綿筋上,內(nèi)孔中,日別易,瘥止。
瘰倁,以酢和涂上,瘥。
癬瘡,以布揩令汗出,以酢和涂上,日一易,瘥,止。
胸、背、腰、脅腫,以醋和傅腫上,日一易,又服二圓。
諸冷瘡積年不瘥,以酢和,涂之。
惡刺,以一圓內(nèi)瘡孔中,即瘥。
蝮蛇螫,以少許內(nèi)螫處,若毒入復(fù),心煩欲絕者,服三圓蜂螫,以少許傅之瘥。
婦人諸疾,胞衣不下,服二圓。
小兒驚俌,服一圓如米許,以涂乳,令嗍之,看兒大小加減。
小兒客忤,服一圓如米,和乳涂乳頭,令嗍之。以意量之。
蝎螫,以少許傅之瘥。
小兒乳不消,心腹脹滿,服一圓如米許,涂乳頭令嗍之,即瘥。
服此藥,以三圓為一劑,服不過三劑,萬病悉除,說無窮盡,故以萬病圓名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芍藥、肉桂(去粗皮)、川芎(不見火)、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干姜(炮)、防風(fēng)(去蘆)、巴豆(去心.膜.炒)、當(dāng)歸(去蘆)、生屑角(鎊)、桔梗、芫花(醋炒赤)、茯苓(去皮)、桑白皮(炒)、人參(去蘆)、黃芩、黃連(去須)、禹馀糧(醋淬.研飛)、蒲黃(微炒)、前胡(去蘆)、大戟(炒)、葶藶(炒)、麝香(研)、細(xì)辛(去苗)、雄黃(研飛)、朱砂(研飛)、紫菀(去蘆)、甘遂、牛黃(研),各一兩;蜈蚣十二節(jié)(去頭.足.炙),芫青二十八枚(入糯米同炒.候米色黃黑.去頭.足.翅用),石蜥蜴(去頭.尾.足.炙)四寸。
炮制上為細(xì)末,入研藥勻,煉蜜為圓,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七種癖塊,五種癲病,十種注忤,七種飛尸,十二種蠱毒,五種黃病,十二種瘧疾,十種水病,八種大風(fēng),十二種;并風(fēng)入頭,眼暗漠漠,及上氣咳嗽,喉中如水雞聲,不得臥,飲食不作肌膚,五臟滯氣,積聚不消,壅閉不通,心腹脹滿,連及胸背,鼓脹氣堅(jiān)結(jié),流入四肢,或腹叉心膈氣滿,時(shí)定時(shí)發(fā),十年、二十年不瘥。
五種下痢,疳蟲、蟲、寸白蟲、諸蟲。
上下冷熱,久積痰飲,令人多眠睡,消瘦無力,蔭入骨髓,便成滯疾,身體氣腫,飲食嘔逆,腰腳酸疼;四肢沉重,不能久行久立。
婦人因產(chǎn),冷入子臟,臟中不凈,或閉塞不通,胞中瘀血冷滯,出流不盡,時(shí)時(shí)疼痛為患,或因此斷產(chǎn),并小兒赤白下痢,及狐臭。耳聾、鼻塞等病。
用法用量瘧病,未發(fā)前服一圓,未瘥,如前更服。
若一歲以下小兒有疾者,令乳母服兩小豆大,亦以吐利為度。
近病及卒病用多服;積久疾病即少服;常服微溏利為度;卒病欲死,服一、二圓,取吐利即瘥。
卒中惡,口噤,服二圓,漿一合下,利即瘥。
五注鬼刺客忤,服二圓。
男、女邪病歌哭,腹大如妊身,服二圓,日三、夜一,間食服之。
蠱毒吐血,腹痛如刺,服二圓,不瘥,更服。
諸有痰飲者,服三圓。
冷癖,服三圓,日,三服,皆間食,常令微溏利。
宿食不消,服二圓,取利。
瘕癥積聚,服二圓,日三服。
拘急,心腹脹滿,心痛,服三圓。
上氣嘔逆,胸滿不得臥,服二圓,不瘥,更服。
大痢,服二圓,日三服。
疳濕,服二圓,以一圓如杏仁大,和醋二合,灌下部中。
水病,服三圓,日再服,間食服之,瘥止,人弱,即隔日服。
頭痛惡寒,服二圓,復(fù)取汗。
傷寒天行,服二圓,日三服,間食服之。
小便不通,服二圓,不瘥,明日再服。
大便不通,服三圓,又內(nèi)一圓下部中即通。
耳聾,耳,以綿裹如棗核,塞之。
鼻衄,服二圓。
癰腫、丁腫、破腫,內(nèi)一圓如麻子大,日一傅之,根亦自出。
犯下腫血出,以豬脂和涂,有孔,內(nèi)孔中,瘥。
癩瘡,以酢泔洗訖,取藥和豬脂傅之。
漏瘡有孔,以一圓內(nèi)孔中,和豬脂傅上。
痔瘡,涂綿筋上,內(nèi)孔中,日別易,瘥止。
瘰倁,以酢和涂上,瘥。
癬瘡,以布揩令汗出,以酢和涂上,日一易,瘥,止。
胸、背、腰、脅腫,以醋和傅腫上,日一易,又服二圓。
諸冷瘡積年不瘥,以酢和,涂之。
惡刺,以一圓內(nèi)瘡孔中,即瘥。
蝮蛇螫,以少許內(nèi)螫處,若毒入復(fù),心煩欲絕者,服三圓蜂螫,以少許傅之瘥。
婦人諸疾,胞衣不下,服二圓。
小兒驚俌,服一圓如米許,以涂乳,令嗍之,看兒大小加減。
小兒客忤,服一圓如米,和乳涂乳頭,令嗍之。以意量之。
蝎螫,以少許傅之瘥。
小兒乳不消,心腹脹滿,服一圓如米許,涂乳頭令嗍之,即瘥。
備注服此藥,以三圓為一劑,服不過三劑,萬病悉除,說無窮盡,故以萬病圓名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