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小青龍湯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小青龍湯處方

    半夏(湯洗.七錢),干姜(炮)、細(xì)辛(去葉)、麻黃(去根節(jié))、肉桂(去皮)、芍藥,各一錢半。甘草(炙.一錢),五味子(五分)。

    功能主治

    治傷寒表證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咳嗽微喘,又治肺經(jīng)受寒,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小青龍湯處方

    干姜(炮)、細(xì)辛(去葉)、麻黃(去節(jié).根)、肉桂(去粗皮)、芍藥、甘草(炒),各三兩。五味子二兩,半夏(湯洗七次.切作片)二兩半。

    炮制

    上將七味為粗末,入半夏令勻。

    功能主治

    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咳嗽微喘。又治溢飲,身體疼重,及咳逆倚息不得安臥;或因形寒飲冷,內(nèi)傷肺經(jīng),咳嗽喘急,嘔吐涎沫,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后。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傷寒論》:小青龍湯處方

    麻黃(去節(jié))9克 芍藥9克 細(xì)辛3克 干姜3克 甘草(炙)6克 桂枝6克(去皮)五味子3克 半夏9克(洗)

    功能主治

    解表蠲飲,止咳平喘。治風(fēng)寒客表,水飲內(nèi)停,惡寒發(fā)熱,無汗,咳喘,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脈??;溢飲,身體重痛,肌膚悉腫?,F(xiàn)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屬外感風(fēng)寒,內(nèi)有停飲者。

    用法用量

    上藥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300毫升,去滓,分兩次溫服。

    若口渴,去半夏,加栝樓根9克;微利,去麻黃,加蕘花(熬令赤色)5克;噎者,去麻黃,加附子(炮)1枚;若小便不利,少腹?jié)M者,去麻黃,加茯苓12克;若喘,去麻黃,加杏仁(去皮、尖)9克。

    備注

    方中麻黃、桂枝解表發(fā)汗,宜肺平喘;干姜、細(xì)辛溫肺化飲,半夏燥濕化痰;芍藥配桂枝調(diào)和營衛(wèi);五味子斂肺止咳,并防諸藥溫散太過而耗散肺氣;炙甘草緩和藥性,益氣和中。合用而成解表化飲,止咳平喘之劑。

    摘錄《傷寒論》漢·張仲景《傷寒論》:小青龍湯配方組成

    麻黃三兩,去節(jié)(9克);芍藥三兩(9克);細(xì)辛三兩(3克);干姜三兩(6克);甘草三兩,炙(6克);桂枝去皮(6克);五味子半升(6克);半夏半升,洗(9克)。

    用法用量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F(xiàn)代用法:水煎溫服。

    功效

    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主治

    外寒內(nèi)飲證。惡寒發(fā)熱,無汗,頭身疼痛,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甚則咳喘不能平臥,或干嘔,或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

    方解

    小青龍湯證為素有內(nèi)飲,復(fù)感風(fēng)寒,外寒引動內(nèi)飲所致。風(fēng)寒束表,皮毛閉塞,則惡寒發(fā)熱,無汗,頭身疼痛;外寒引動內(nèi)飲,致寒飲犯肺,肺失宣降,故喘咳痰稀量多,甚則不得平臥;若胃氣隨肺氣上逆,則干嘔;若水飲溢于肌膚,則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而脈浮為外寒里飲之證。治宜解表與化飲配合,使外邪得解,內(nèi)飲得化。方中麻黃、桂枝相須為用,發(fā)汗解表,且麻黃能宣肺平喘咳,桂枝能溫陽化內(nèi)飲,共為君藥。干姜、細(xì)辛為辛溫之品,既溫肺以化內(nèi)飲,又辛散助以解外寒,為臣藥。辛溫發(fā)散,易耗傷肺氣且傷津,故用五味子斂肺止咳,芍藥益陰血而斂津液,二藥與辛散之品相配,既增強(qiáng)止咳平喘之功,又防麻桂辛散太過,散收相配,相制相成;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共為佐藥。方中干姜長于溫暖脾肺而化飲,細(xì)辛長予解表溫肺而化飲,五味子長于收斂肺氣而止咳,凡寒飲犯肺之咳喘,三藥合用,無有不驗,是溫肺化飲的常用組合。炙甘草益氣和中,調(diào)和于辛散酸收之間,兼佐、使之用。藥雖八味,配伍嚴(yán)謹(jǐn),既可發(fā)表散寒,化飲平喘,又能斂肺兼顧正氣。

    臨床應(yīng)用

    1.用方要點:小青龍湯為治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停水飲之咳喘證的常用方,以惡寒,發(fā)熱、無汗、喘咳、痰白清稀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應(yīng)用:小青龍湯常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以及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肺炎、肺水腫、肺心病等屬于寒飲犯肺者。

    3.使用注意:方中藥物多為溫燥之品,故陰虛干咳無痰或痰熱證者,不宜使用。

    方歌

    小青龍治痰飲證,麻桂干姜芍草同,更有夏辛兼五味,溫陽化飲此方宏。

    摘錄漢·張仲景《傷寒論》
更多中藥材
  • 別名保安丸處方附子(炮)1兩,當(dāng)歸1兩,陳皮(去白)1兩,干姜(炮)1兩,蜀椒(去子)半兩,厚樸(去皮,以姜汁炙令香熟)半兩,吳茱萸半兩,舶上硫黃1分(另研至細(xì))。制法上為細(xì)末,硫黃末和勻,以米醋和作劑,分為兩團(tuán),別用白面半斤裹藥令勻,如燒......
  • 處方半夏半兩,天南星半兩,牽牛1兩,大黃半兩,黃柏1兩半,蛤粉1兩,巴豆4個(一方無巴豆有干姜)。制法上為末,水泛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補(bǔ)養(yǎng)氣血,宣行榮衛(wèi)。主久新諸嗽,或上逆涎喘,短氣痰鳴,咽干煩渴,大小便澀滯,肺痿勞劣,心腹痞滿急痛,膈......
  • 處方人參1兩,白術(shù)1兩,茯苓1兩,炙甘草5錢,南星(炮)5錢,白附子5錢,代赭石(煅,醋淬)1兩,蛇含石(煅)2錢。制法上為末,端陽日粽搗為餅,計重1錢。功能主治吐、瀉、驚、疳;吐瀉日久,恐傳慢驚。用法用量每服1餅,吐,生姜湯送下;瀉,米飲......
  • 處方人參2錢,白術(shù)2錢,黃耆(蜜水拌炒)2錢,茯苓1錢,白芍1錢,陳皮1錢,歸身1錢,甘草(炙)1錢,附子1錢,山萸肉1錢,五味子1錢,木香5分,砂仁5分。功能主治大補(bǔ)不足。主潰瘍。元氣素虛,精神怯弱,或膿水出多,神無所主,以致睡臥昏倦,六......
  • 處方透明硫黃(為末)2兩,蕎麥面2兩。功能主治癰疽發(fā)背腫毒。用法用量上用井花水調(diào)和作餅,焙干收下。要得硫黃性和,用時再末之。加乳香少許,井水調(diào),厚敷瘡上。如干,以雞羽蘸新水潤之。如此至瘡愈方歇。摘錄《直指》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