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瀉青丸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瀉青丸處方

    當歸(去蘆頭,切,焙)龍膽草(焙)川芎 山梔子仁 川大黃(濕紙裹,煨)羌活 防風(去蘆頭,切,焙)各等分

    制法

    上件藥,為末,煉蜜和丸,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

    清瀉肝火。治肝熱搐搦。因肝火郁結,目赤腫痛,易驚易怒,不能安臥,尿赤便秘,脈洪實者。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丸至1丸,煎竹葉湯同砂糖溫水化下。

    備注

    方中龍膽草大苦大寒,直瀉肝火為主藥;配大黃、梔子、竹葉引導肝經實火從二便下行;肝火熾盛每易耗傷陰血,故用當歸、川芎養(yǎng)血;肝有郁火,單持清肝瀉火一法,其火難平,故配羌活、防風升散之品,以疏肝經郁火。

    摘錄《小兒藥證直訣》卷下明·《小兒藥證直訣》:瀉青丸出處

    瀉青丸,出自明·《小兒藥證直訣》。本方又名“瀉肝丸”“涼肝丸”。

    組成

    龍膽草、大黃、防風、羌活、川芎、當歸、山梔各一兩(各30克)。

    用法

    上藥均研細末,煉蜜為丸。竹葉煎湯加砂糖,溫開水化下,小兒劑量酌減;也可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各藥用量酌減至湯劑常規(guī)劑量。

    功效

    清肝瀉火。

    主治

    主治肝經郁火,目赤腫痛,煩躁易怒,不能安臥,尿赤便秘,脈洪實者。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鼻竇炎、單純皰疹性角膜炎等病癥。

    1.鼻竇炎:以本方加味口服結合靜滴滅滴靈治療20例,療程為1~3周,以臨床癥狀的消失判斷療效。結果:病例全部有效,其中急性5例,均在6日內治愈;慢性病例中,痊愈10例,好轉5例,治療時間最短9日,最長21日。(《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1998年第2期)

    2.單純皰疹性角膜炎:治療組50例共61只眼以本方加味煎湯治療,對照組30例共34只眼采用嗎啉胍滴眼,聚肌胞球結膜下注射治療,以臨床癥狀改善及熒光素鈉液染色轉陰進行療效評價。結果:治療組治愈57只眼,好轉3只眼,無效1只眼,總有效率98.36%;治愈時問最短13日,最長47日,平均31日。對照組治愈21只眼,好轉8只眼,無效4只眼,有效率為88.23%;治愈時間最短11日,最長513日,平均為33日。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陜西中醫(yī)》2005年第5期)

    方解

    本方治療肝經郁火所致眼病,方用龍膽草直瀉肝火;大黃、梔子助龍膽草瀉肝膽實火,導熱下行,從二便分消;羌活、防風辛散風邪肝火,能暢肝木調達舒暢之性,乃“火郁發(fā)之”之意;竹葉清熱除煩,引熱從小便而出;當歸、川芎養(yǎng)肝血以防火熱傷及肝陰,使瀉肝而不傷正。全方共奏清肝瀉火,養(yǎng)肝散瘀之效。

    方歌

    瀉青丸用龍腦梔,瀉火下行大黃施,羌防升散芎歸養(yǎng),瀉火養(yǎng)肝不宜遲。

    摘錄明·《小兒藥證直訣》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人參(去蘆)1錢(焙),白術(炒)1兩,白附子(炮)1兩,南星(姜汁1碗煮干切片,炒)1兩,天麻(炮)1兩,辰砂(別研)1兩,當歸(焙,去蘆)1兩,乳香(別研)1兩,沒藥(別研)1兩,吊藤(勾子者,焙)1兩,白僵蠶(直者,炒去絲)1兩,......
  • 處方人參1錢,百部1錢,山藥1兩,甘草3分,麥冬5錢,北五味10粒,白術2錢,茯神3錢。功能主治腎癆生蟲,夜臥常驚,或多恐怖,心懸懸未安,氣吸吸欲盡,淫夢時作,盜汗日多,飲食無味,口內生瘡,胸中煩熱,終朝無力,惟思睡眠,唇似朱涂,顴如脂抹,......
  •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安沖湯處方白術18克(炒)生黃耆18克 生龍骨18克(搗細)生牡蠣18克(搗細)大生地18克 生杭芍9克 海螵蛸12克(搗細)茜草9克 川續(xù)斷12克功能主治補氣養(yǎng)血,固澀安沖。婦女月經過多,過期不止,或不時漏下。用法......
  •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安沖湯處方白術18克(炒)生黃耆18克 生龍骨18克(搗細)生牡蠣18克(搗細)大生地18克 生杭芍9克 海螵蛸12克(搗細)茜草9克 川續(xù)斷12克功能主治補氣養(yǎng)血,固澀安沖。婦女月經過多,過期不止,或不時漏下。用法......
  • 處方山藥15克,白術9克,炙甘草6克,石蓮肉9克,川斷9克,熟地12克,椿根白皮9克,生牡蠣30克,烏賊骨12克。功能主治平補脾腎,調經固沖。主腎氣不固。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劉奉五婦科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