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血余散

    《圣濟總錄》卷七十:血余散處方

    亂發(fā)灰3克 人中白15克 麝香1.5克

    制法

    上三味,同細研勻。

    功能主治

    治鼻衄久不止。

    用法用量

    每用0.2克,吹入鼻中。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普濟方》卷三十八:血余散處方

    血余15克(燒灰)雞冠花根 柏葉各30克

    制法

    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

    治便血。

    用法用量

    臨臥溫酒調(diào)下6克。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八《赤水玄珠》卷二十六:血余散處方

    發(fā)灰6克 生蒲黃 生地黃 赤茯苓 甘草各3克

    功能主治

    治血淋。

    用法用量

    后四味水煎,調(diào)發(fā)灰,空腹時服。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大附子2兩(炮,去皮臍,切片),熟白艾1兩,川姜7錢(炮,洗)。功能主治臟寒,大便下血。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煎7分,去滓,食前溫服。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
  • 處方干姜末、熟艾各等分。制法以白面作餛飩,如酸棗大。功能主治脾虛有寒,瀉痢。用法用量每服40-50個,煮熟,空心服;腹脹者,炒厚樸煮汁熟,即煮餛飩食之。摘錄《雞峰》卷十四......
  • 處方艾葉(糯米糊蘸過,大火焙干)、麥糵(炒)各等分。制法上為細末,米醋打糯米粉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虛羸,久不進食,臟腑不固,小便常多。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醋湯、溫酒或米飲送下。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
  • 處方紫檀5兩,小柏5兩,茜根5兩,郁金5兩,胡椒5兩。制法上為末,水和,入臼中,更搗一萬杵為丸,陰干。功能主治久服益人神色,無諸病。主諸種病。先吐血,后嗽血。臨床應(yīng)用諸咽喉口中熱瘡者,以水煮升麻,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桐子大,旦服之,二服止......
  • 組成陳阿膠(烊沖)二錢(6克)、生白芍三錢(9克)、杵石決明五錢(15克)、雙鉤藤二錢(6克)、大生地黃四錢(12克)、清炙草六分(2克)、杵生牡蠣四錢(12克)、絡(luò)石藤三錢(9克)、茯神木四錢(12克)、雞子黃(先煎代水)兩枚(2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