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沙參9克 麥冬15克 冰糖3克 細生地15克 玉竹4.5克(炒香)
滋養(yǎng)胃陰。治陽明溫病,下后汗出,胃陰受傷者。
上藥用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兩次服。所余藥滓,再煮取200毫升服。
沙參三錢(9克)、麥門冬五錢(15克)、冰糖一錢(9克)、細生地五錢(15克)、炒香玉竹一錢五分(4.5克)。
水煎服。
益陰生津。
陽明溫病,下后汗出,胃陰受傷;或見胃脘灼熱隱痛,饑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秘結,或干嘔、呃逆,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者。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慢性胃炎、小兒厭食癥、口糜、呃逆等辨證屬胃陰虧損者,以及熱病后胃陰未復,胃氣不和,饑不能食,口燥咽干者。
1.萎縮性胃炎(經驗):印會河采用本方加減治療胃陰不足,胃酸過少之癥,癥見胃痛不脹,食后還飽,食酸甜或水果較舒,口渴不能多飲,大便干燥,舌質偏紅,苔少而干,脈細。痛甚加桃仁10克,丹參15克。(《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雜志》2001年第12期)
2.小兒厭食:本方加減治療脾胃陰虛型小兒厭食50例(治療組),對照組15例以中成藥兒寶顆粒沖服。以主要癥狀和癥狀積分改變評定療效。結果:治療組痊愈33例,顯效12例,有效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4.0%。(《江蘇中醫(yī)藥》2007年第3期)
3.小兒腹痛:(個案)以本方加減治療胃陰不足,氣化失常所致小兒腹痛。4劑后,患兒脘腹痛明顯減輕,且食欲增,便軟。4劑后諸證消失,又繼服1周以鞏固療效。1個月后患兒體重增加1千克,隨訪1年來未再復發(fā)。(《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05年第2期)
4.小兒尿頻:(個案) 以本方加減治療胃陰不足,氣化失常所致小兒尿頻。4劑后癥狀明顯好轉,夜間只起1次,白天也只五六次,效不更方,繼服4劑以鞏固療效。1周后諸癥消失。隨訪1年,未再復發(fā)。(《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05年第2期)
5.眩暈:本方加味治療眩暈108例。以臨床癥狀變化評定療效,3周為1個療程。結果;9例顯效,13例有效,6例無效。顯效者高血壓病31例,內耳眩暈癥29例,診斷不明4例。(《浙江中醫(yī)雜志》1994年第6期)
6.雜病(經驗):顧炳歧認為不論雜病郁火傷陰,或熱病傷陰轉為雜病,或藥物毒副作用傷陰均可出現(xiàn)益胃湯證,可用益胃湯加減治療。其針對眩暈、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腎功能衰竭、糖尿病、妊娠惡阻、因精神因素引起厭食癥、化療副作用引起的反應等,用益胃湯治療均取得一定療效。(《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益胃湯諸藥甘涼清潤,清而不寒,潤而不膩,藥簡力專,主要用于治療胃陰不足之證。如見汗多,氣短者,加黨參、五味子;陰液枯竭、胃氣垂絕者,沙參改用西洋參、生曬參或紅參;呃逆,加枇杷葉、柿蒂;嘔吐,加橘皮、竹茹;厭食,加山楂、谷芽、麥芽;大便干結,加白蜜、麻子仁等。
本方甘涼滋潤,若脘痞苔膩者,不宜使用。
通過改善中樞神經遞質代謝,緩解“慢性疲勞”大鼠軀體及心理的應激狀態(tài),促進疲勞狀態(tài)的恢復,從而實現(xiàn)“益陽明之津,補太陰之氣”。
益胃湯能養(yǎng)胃陰,冰糖玉竹與沙參,麥冬生地同煎服,溫病須慮熱傷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沙參9克 麥冬15克 冰糖3克 細生地15克 玉竹4.5克(炒香)
功能主治滋養(yǎng)胃陰。治陽明溫病,下后汗出,胃陰受傷者。
用法用量上藥用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兩次服。所余藥滓,再煮取200毫升服。
摘錄《溫病條辨》卷二清·《溫病條辨》:益胃湯組成沙參三錢(9克)、麥門冬五錢(15克)、冰糖一錢(9克)、細生地五錢(15克)、炒香玉竹一錢五分(4.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陰生津。
主治陽明溫病,下后汗出,胃陰受傷;或見胃脘灼熱隱痛,饑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秘結,或干嘔、呃逆,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者。
臨床應用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慢性胃炎、小兒厭食癥、口糜、呃逆等辨證屬胃陰虧損者,以及熱病后胃陰未復,胃氣不和,饑不能食,口燥咽干者。
1.萎縮性胃炎(經驗):印會河采用本方加減治療胃陰不足,胃酸過少之癥,癥見胃痛不脹,食后還飽,食酸甜或水果較舒,口渴不能多飲,大便干燥,舌質偏紅,苔少而干,脈細。痛甚加桃仁10克,丹參15克。(《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雜志》2001年第12期)
2.小兒厭食:本方加減治療脾胃陰虛型小兒厭食50例(治療組),對照組15例以中成藥兒寶顆粒沖服。以主要癥狀和癥狀積分改變評定療效。結果:治療組痊愈33例,顯效12例,有效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4.0%。(《江蘇中醫(yī)藥》2007年第3期)
3.小兒腹痛:(個案)以本方加減治療胃陰不足,氣化失常所致小兒腹痛。4劑后,患兒脘腹痛明顯減輕,且食欲增,便軟。4劑后諸證消失,又繼服1周以鞏固療效。1個月后患兒體重增加1千克,隨訪1年來未再復發(fā)。(《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05年第2期)
4.小兒尿頻:(個案) 以本方加減治療胃陰不足,氣化失常所致小兒尿頻。4劑后癥狀明顯好轉,夜間只起1次,白天也只五六次,效不更方,繼服4劑以鞏固療效。1周后諸癥消失。隨訪1年,未再復發(fā)。(《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05年第2期)
5.眩暈:本方加味治療眩暈108例。以臨床癥狀變化評定療效,3周為1個療程。結果;9例顯效,13例有效,6例無效。顯效者高血壓病31例,內耳眩暈癥29例,診斷不明4例。(《浙江中醫(yī)雜志》1994年第6期)
6.雜病(經驗):顧炳歧認為不論雜病郁火傷陰,或熱病傷陰轉為雜病,或藥物毒副作用傷陰均可出現(xiàn)益胃湯證,可用益胃湯加減治療。其針對眩暈、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腎功能衰竭、糖尿病、妊娠惡阻、因精神因素引起厭食癥、化療副作用引起的反應等,用益胃湯治療均取得一定療效。(《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方解益胃湯諸藥甘涼清潤,清而不寒,潤而不膩,藥簡力專,主要用于治療胃陰不足之證。如見汗多,氣短者,加黨參、五味子;陰液枯竭、胃氣垂絕者,沙參改用西洋參、生曬參或紅參;呃逆,加枇杷葉、柿蒂;嘔吐,加橘皮、竹茹;厭食,加山楂、谷芽、麥芽;大便干結,加白蜜、麻子仁等。
本方甘涼滋潤,若脘痞苔膩者,不宜使用。
現(xiàn)代研究通過改善中樞神經遞質代謝,緩解“慢性疲勞”大鼠軀體及心理的應激狀態(tài),促進疲勞狀態(tài)的恢復,從而實現(xiàn)“益陽明之津,補太陰之氣”。
方歌益胃湯能養(yǎng)胃陰,冰糖玉竹與沙參,麥冬生地同煎服,溫病須慮熱傷津。
摘錄清·《溫病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