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再造散

    《傷寒六書》卷三:再造散處方

    人參 黃耆 川芎 甘草 熟附子 桂枝 細辛 羌活 防風 煨生姜 芍藥

    功能主治

    助陽解表。治陽虛外感。惡寒發(fā)熱,寒重熱輕,頭痛項強,肢冷無汗,倦怠嗜睡,舌淡苔白,脈弱無力,或浮大無力。

    用法用量

    上藥用水400毫升,加大棗2枚,煎至200毫升,溫服。

    夏日熱甚,加黃芩、石膏。

    備注

    方中參、耆、姜、桂、附子、甘草益氣助陽;川芎、芍藥、大棗活血和營;羌、防、辛發(fā)其表邪。共成扶陽解表之功。

    摘錄《傷寒六書》卷三明·《傷寒六書》:再造散組成

    黃芪(6克)、人參(3克)、桂枝(3克)、甘草(3克)、熟附子(3克)、細辛(2克)、羌活(3克)、防風(3克)、川芎(3克)、煨生姜(3克)。

    用法

    上藥各等分,研細末。每用15克,加大棗2枚,或再加芍藥一撮,水煎服。原書未著用量?,F(xiàn)作湯劑,加大棗2枚、芍藥3克,水煎服。

    功效

    助陽益氣,解表散寒。

    主治

    陽氣虛弱,外感風寒,癥見惡寒發(fā)熱,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面色蒼白,語氣低微,舌淡苔白,脈沉無力,或浮大無力。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流行性感冒、過敏性鼻炎、項背筋膜炎等病癥。

    1.流行性感冒:以本方作湯劑加減治療單純性流行性感冒60例,與西藥(阿司匹林、偽麻黃堿滴鼻液、復方甘草片、磷酸奧司他韋)治療60例對照。療程均為5日。療效評定以癥狀消失即為痊愈。結(jié)果:治愈45例,顯效11例,有效2例,無效2例。(《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 013年第9期)

    2.過敏性鼻炎:以本方作湯劑加減治療70例。療程為30日。將臨床癥狀、鼻鏡檢查、買驗室檢查中的各項指標計分,以分數(shù)判定療效。結(jié)果:總有效率97. 14%。治療前后對60例鼻分泌物嗜酸性細胞涂片檢查有20%呈陽性,治療后均轉(zhuǎn)為陰性。(《湖南中醫(yī)雜志》1999年第3期)

    3.項背筋膜炎:本方作湯劑,治療50例。服藥5~30劑不等。腰背痛消失,活動自如,無復發(fā)即為治愈。結(jié)果:治愈18例;好轉(zhuǎn)2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0.00%。(《河南中醫(yī)》2012年第2期)

    方解

    本方系桂枝湯合麻黃細辛附子湯去麻黃,再加羌活、防風、川芎、人參、黃芪而成。黃芪、人參補元氣,固肌表;熟附子、桂枝、細辛助陽散寒以解表寒;羌活、川芎、防風加強解表散寒;芍藥涼血散血,制附、桂、羌、辛之辛烈溫燥而不礙汗;甘草甘緩,使汗出不猛而邪盡去;煨生姜溫胃,大棗滋脾,合以升騰脾胃生發(fā)之氣,調(diào)和營衛(wèi)而助汗出。如此配伍,扶正而不留邪,發(fā)汗而不傷正,相輔相成,以免顧此失彼,變生不測。

    臨床應(yīng)用以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無力或浮大無力為辨證要點。原書著稱:“夏月加黃芩、石膏,冬月不必加?!北痉叫詼卦铮瑢ρ摳泻驕夭〕跗鹫?,不可使用。

    現(xiàn)代研究

    臨床報道尚見于治療心律失常、蕁麻疹等證屬陽氣虛弱,外感風寒者。

    方歌

    再造散用參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參,細辛煨姜大棗入,陽虛外感服之安。

    摘錄明·《傷寒六書》
更多中藥材
  • 《魏氏家藏方》卷十:艾茸丸處方白艾葉(細銼末,醋半盞同煮,醋盡為度)半兩,當歸(去蘆,酒浸)半兩,赤芍藥半兩,吳茱萸(湯泡7次,炒)半兩,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半兩,天雄(炮,去皮臍,銼,再炒)半兩,沒藥(別研)半兩,蓽茇半兩,木香(不見火......
  • 別名艾葉回陽散處方硫黃5錢,雄黃5錢,艾茸1斤。功能主治陰瘡黑陷而不痛者。用法用量艾葉回陽散(《古方匯精》卷二)。摘錄《金鑒》卷六十二......
  • 處方生艾蒿數(shù)升。功能主治食諸肉骨哽。用法用量水、酒共1斗,煮取3-4升,稍稍飲之。摘錄方出《外臺》卷八引《肘后方》,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二四......
  • 別名艾葉酒處方白艾蒿10束(每束如升許大,凈擇水洗,銼細)。制法煮取濃汁,拌曲末,一如常醞法,酒熟去糟取清酒。功能主治大風癩病,身體面目俱有瘡痍,惡汁自出。用法用量艾葉酒(《圣濟總錄》卷十八)。摘錄《圣濟總錄》卷十八......
  • 處方好醋、艾。制法好醋炆艾。功能主治驗胎。主過月或月數(shù)未足,難明是否有孕者。用法用量服半盞后,腹中翻,大痛,是有孕;不為痛,定無。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