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增損四物湯(易簡方)

    處方

    當歸、川芎、人參、干姜(炮)、甘草(炙)、白芍藥,各等分。

    炮制

    上俰咀。

    功能主治

    治婦人氣血不足,四肢怠惰,乏力少氣。兼治產(chǎn)后下血過多,榮衛(wèi)虛損,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并皆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熱服。

    若產(chǎn)后寒熱,腹中刺痛,則有敗血,當用五積散加醋煎,及大圣散服之。

    若所下過多,猶有刺痛,亦宜服此二藥。

    一方治經(jīng)血凝滯腹內(nèi),血氣作疼,用四物湯加莪茂、官桂等分,名六合湯。

    一方治下血不止,及妊婦胎動,加熟艾、干姜、甘草、阿膠、黃等分,名膠艾湯。

    一法治血痢,止加膠、艾。治產(chǎn)后血搏,口干煩渴,加瓜蔞、麥門冬。

    煩熱小便澀大便秘,加大黃桃仁湯。脅脹,加厚樸、枳實。

    虛煩不得睡,加竹葉、人參。

    大渴煩躁,加知母、石膏。

    一方治婦人血虛,心腹酸痛不可忍者,去地黃加乾姜,名四神湯。

    大率產(chǎn)後,不問下血多少,須日進黑神散三服。下血少者,以大圣散間之。至二臘以後,腹內(nèi)略無疼痛,方服四物湯、建中湯之類。若早服之,則補住敗血,為後患不淺。黑神、大圣非逐血藥,但能推陳致新,多服不妨。今人往往疑其逐血性寒,則不然,看其用藥可見矣。若惡血去多,徐徐補之,亦不為晚,不可姑息以貽後患。

    且如古方用四順理中圓為產(chǎn)後進食之劑,既用蜜圓,又倍甘草,其甜特甚,豈能快脾?不若只用理中湯少損甘草。素有痰飲者,二陳湯之類服之為佳。

    且如妊婦惡阻,古方有茯苓圓、茯苓湯,內(nèi)有地黃、竹茹、川芎輩,定能定嘔,服之則愈見增極。大抵惡阻,皆由素有痰飲以致之,可用二陳湯改名小茯苓湯,用之極效,不可不知。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蒲公英2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6克,紅花8克,徐長卿12克,陳皮8克,大貝母12克。功能主治安胃,寧痛、散結(jié)。主氣滯阻絡。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袁正剛方......
  • 處方延胡索(醋制)63g 白礬(煅)250g 海螵蛸(去殼)187g性狀為類白色至淡黃色的片;氣微,味澀、微苦。炮制上三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加蜂蜜125g與適量的水,制成顆粒,干燥,壓制成1000片,即得。功能主治行氣活血,制酸止痛......
  • 處方白術(shù)2兩,茯苓1兩,藿香1兩,厚樸1兩,半夏1兩,甘草1兩,黃橘皮1兩。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脾胃氣虛,胸膈膨悶,心腹脹滿,嘔逆惡心,噫氣吞酸,口淡無味,四肢倦怠,全不思食。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摘錄《......
  • 處方芎1錢,當歸4錢,人參1錢,桃仁10粒,姜炭5分,炙草5分,藿香4分,砂仁4分,姜3片(有汗勿用)。功能主治消塊,溫胃。主產(chǎn)后七日內(nèi)嘔吐不止,全不納谷,血塊未除。摘錄《胎產(chǎn)秘書》卷下......
  • 處方白術(shù)1錢,白茯1錢,滑石(水飛)7分,砂仁(炒)7分,木香(煨)5分。功能主治脾胃俱受病,吐瀉兼作者。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停食,加枳實、山楂、曲糵;挾驚,加膽星、天麻;風,加防風、干葛;暑,加香薷、扁豆;虛,加人參;內(nèi)有熱,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