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左歸丸

    處方

    大懷熟地250克 山藥120克(炒)枸杞子120克 山茱萸肉120克 川牛膝90克(酒洗,蒸熟,精滑者不用)菟絲子120克(制)鹿膠120克(敲碎,炒珠)龜膠120克(切碎,炒珠)

    制法

    上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滋陰補腎,益精養(yǎng)血。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yǎng)營衛(wèi),漸至衰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遺淋不禁,或眼花耳聾,或口燥舌干,或腰酸腿軟。

    用法用量

    空腹時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100丸。

    如真陰失守,虛火炎上者,宜用純陰至靜之劑,本方去枸杞子、鹿角膠,加女貞子90克、麥冬90克;如火煉肺金,干枯多嗽者,加百合90克;如夜熱骨蒸,加地骨皮90克;如小水不利、不清,加茯苓90克;如大便燥結(jié),去菟絲子,加肉蓯蓉90克;如氣虛者,加人參90~120克;如血虛微滯,加當歸120克;如腰膝酸痛,加杜仲90克,鹽水炒用;如臟平無火而腎氣不充者,加破故紙90克、蓮肉、胡桃肉各120克,龜版膠不必用。

    備注

    本方系從《小兒藥證直訣》地黃丸加減衍化而成。方中熟地、山藥、山茱萸補益肝腎陰血;龜版膠、鹿角膠均為血肉有情之品,二味合用,峻補精血,調(diào)合陰陽;復(fù)配菟絲子、枸杞子、牛膝補肝腎,強腰膝,健筋骨。合用具有滋陰補腎,益精養(yǎng)血之功。

    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巴豆1粒(去凈油),冰片3厘。制法用飯粘以手捏爛為丸。雄黃少許為衣。功能主治乳癰。用法用量將丸捏扁貼眉心處,用清涼膏如錢大蓋之,夏貼3個時辰,春、秋冬貼1日,去之。摘錄《仙拈集》卷三......
  • 處方糯米不計多少。制法立冬日凈淘,水浸,置北墻陰下,至立春日取以為粉。功能主治解暴暑。主用法用量每服2錢,新汲水調(diào)下。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一......
  • 處方寒水石(生)牡蠣(燒)樸消 青黛各30克 輕粉3克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主燒燙傷,創(chuàng)面破潰疼痛。用法用量新水或油調(diào)搽。摘錄《活法機要》......
  •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呼和浩特方):冰霜梅蘇丸處方花粉1兩,葛根1兩,蘇葉1兩,柿霜2兩,薄荷2兩,山楂2兩,馬梅肉5兩。制法上為細末,冰糖滓起母子,滾此藥面,如黃豆大,再包白糖打如鈕扣。功能主治暑濕。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呼和浩特......
  • 《瘍科心得集》卷下:冰青散別名碧丹(《瘍科心得集》卷下)。處方川連 兒茶 青黛 燈心炭各0.9克 西黃0.6克 冰片0.9克 人中白(煅)1.5克制法研為細末。功能主治主口糜疳腐,及爛喉頭,乳蛾,喉痹,喉疳,喉癬。用法用量吹敷患處。證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