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于陰道口外,稱子宮脫垂。子宮脫垂常伴有陰道前、后壁脫垂。中醫(yī)稱本病為“陰挺”。
病因病機
主要病機是沖任不固,帶脈提攝無力。
氣虛:素體虛弱,中氣不足;產(chǎn)程過長,或分娩時用力太過,或產(chǎn)后過早操勞持重,或久咳不愈,或便秘努責,損傷中氣。中氣下陷,沖任帶脈失于固攝,以致子宮下垂。
腎虛:先天不足,或房勞多產(chǎn),或年老體弱,腎氣虧虛,沖任不固,帶脈弛縱,以致子宮下垂。
治療應根據(jù)“虛者補之,陷者舉之,脫者固之”的原則,以益氣升提,補腎固脫為主。
辨證論治
1.氣虛
[證候]子宮下移或脫出陰道口外,勞則加劇,小腹下墜,神倦乏力,少氣懶言,面色無華,胃納不佳,小便頻數(shù),或帶下量多;舌淡,苔薄,脈緩弱。
[治法]補益中氣,升陽舉陷。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主要藥物:人參、黃芪、白術、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續(xù)斷、金櫻子、杜仲。
腰酸明顯,加杜仲、川斷;帶下量多,色白質(zhì)稀者,加山藥、芡實、茯苓、桑螵蛸。
2.腎虛
[證候]子宮下移或脫出陰道口外,日久不愈,腰酸腿軟,頭暈耳鳴,小便頻數(shù),夜間尤甚,小腹下墜,帶下清??;舌質(zhì)淡,苔薄,脈沉弱。
[治法]補腎固脫,益氣升提。
[方藥]大補元煎加減。
主要藥物:人參、山藥、熟地黃、杜仲、當歸、山茱萸、枸杞、炙甘草、黃芪。
若帶下增多、色白質(zhì)稀者,加金櫻子、芡實、牡蠣。
若子宮脫出日久,表面紅腫疼痛,甚或潰瘍滲液,色黃穢臭,舌略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予以龍膽瀉肝湯合五味消毒飲(龍膽草、山梔子、黃芩、車前子、通草、澤瀉、生地黃、當歸、柴胡、甘草、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加減,以清熱利濕。
中成藥
補中益氣丸:每次9克,每日兩次,口服,適用于氣虛型子宮脫垂。
五子補腎丸: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適用于腎虛失固所致的子宮脫垂。
龍膽瀉肝丸:每次9克,每日兩次,口服,適用于兼加濕熱所致的子宮脫垂。
經(jīng)驗方
1.益氣升提湯
[藥物組成]生黃芪30克,黨參15克,升麻4.5克,白術12克,益母草24克,枳殼12克,地骨皮4.5克,石榴皮4.5克。
[適應證]脾虛氣陷之子宮脫垂。
[用法用量]水煎分服,每日一劑。
2.升宮湯
[藥物組成]黨參50克,白術、茯苓、烏梅、金櫻子、桑寄生各10克,炙甘草、柴胡、升麻、制附片各5克,黃芪15克,當歸30克,杜仲15克。
[適應證]子宮脫垂,陰道前后壁膨出,小腹下墜,腰脊酸痛,神疲乏力等證。
適宜技術
1.熏洗法
(1)祛濕固脫方:麻黃6克,炒枳殼12克,透骨草9克,五倍子9克,小茴香6克。布包,溫水浸泡15分鐘后,煎數(shù)沸。趁熱先熏后洗,然后將子宮脫出部分輕輕還納,臥床休息。
子宮脫垂較重者,加桑寄生、升麻、金櫻子;因摩擦破潰有分泌物者,加桑螵蛸、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等;兼見白帶,陰癢者,加蛇床子、馬鞭草、枯礬、清半夏、刺猬皮之類藥。另可用五倍子、石榴皮、生枳殼、露蜂房,配以坐藥納入陰中。
(2)金銀花30克,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30克,蛇床子30克,黃連6克,苦參15克,黃柏10克,枯礬10克。煎水熏蒸,稍涼后坐浴,每次15~30分鐘,每日1~2次。適用于子宮脫出,伴黃水淋淋、濕熱下注者。
2.外敷法
(1)杜仲、枳殼、蓖麻子(去殼)各30克,共研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藥散適量,以食醋調(diào)和成膏狀,貼敷臍中,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
(2)處方:升麻、黃芪、柴胡、黨參各10克,枳殼15克,麝香0.3克。以上方藥除麝香另研外,余藥共研細末,以食醋調(diào)和成膏狀,備用。治療時囑病人平臥于床上,取麝香0.15克,納入臍中,再用藥膏貼敷其上,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3天換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3.針灸法
(1)體針
主穴為:①維胞穴(關元旁開6寸),進針后大幅度捻轉,病人即有子宮收縮感;②子宮穴(髂前上棘與恥骨聯(lián)合中點向內(nèi)一橫指),進針后向恥骨聯(lián)合方向深刺,深度以病人感到陰部發(fā)酸上抽感為止;③三陰交。
配穴為長強、百會、陰陵泉。若有膀胱膨出者,可針刺關元透曲骨,或橫刺橫骨;直腸膨出者,可針刺提肛肌穴,有往上抽動感為度。
氣虛下降,取氣海、曲骨、維胞、子宮、足三里、中極穴;腎虛下脫,取關元、子宮、維胞、腎俞、三陰交穴;肝經(jīng)濕熱取中極、子宮、帶脈、大敦、陰陵泉穴。虛證用補法或加溫針,實證用瀉法。
(2)耳針:取子宮、交感、脾、腎、外生殖器穴,埋針或用磁珠貼,每日按壓數(shù)次。
(3)艾灸:取百會、足三里、氣海、長強穴,隔姜灸或溫針灸。
4.體操療法
(1)夾臀分腳運動:直體仰臥,兩腳尖向左右兩側分開,同時兩側臀部夾緊,同時提肛10秒,然后還原,共6次。
(2)提肛運動:仰臥,兩手托住腰部,兩膝彎曲,撐床,髖部向上挺起,同時提肛10秒鐘后還原,共做6次。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于陰道口外,稱子宮脫垂。子宮脫垂常伴有陰道前、后壁脫垂。中醫(yī)稱本病為“陰挺”。
病因病機
主要病機是沖任不固,帶脈提攝無力。
氣虛:素體虛弱,中氣不足;產(chǎn)程過長,或分娩時用力太過,或產(chǎn)后過早操勞持重,或久咳不愈,或便秘努責,損傷中氣。中氣下陷,沖任帶脈失于固攝,以致子宮下垂。
腎虛:先天不足,或房勞多產(chǎn),或年老體弱,腎氣虧虛,沖任不固,帶脈弛縱,以致子宮下垂。
治療應根據(jù)“虛者補之,陷者舉之,脫者固之”的原則,以益氣升提,補腎固脫為主。
辨證論治
1.氣虛
[證候]子宮下移或脫出陰道口外,勞則加劇,小腹下墜,神倦乏力,少氣懶言,面色無華,胃納不佳,小便頻數(shù),或帶下量多;舌淡,苔薄,脈緩弱。
[治法]補益中氣,升陽舉陷。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主要藥物:人參、黃芪、白術、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續(xù)斷、金櫻子、杜仲。
腰酸明顯,加杜仲、川斷;帶下量多,色白質(zhì)稀者,加山藥、芡實、茯苓、桑螵蛸。
2.腎虛
[證候]子宮下移或脫出陰道口外,日久不愈,腰酸腿軟,頭暈耳鳴,小便頻數(shù),夜間尤甚,小腹下墜,帶下清??;舌質(zhì)淡,苔薄,脈沉弱。
[治法]補腎固脫,益氣升提。
[方藥]大補元煎加減。
主要藥物:人參、山藥、熟地黃、杜仲、當歸、山茱萸、枸杞、炙甘草、黃芪。
若帶下增多、色白質(zhì)稀者,加金櫻子、芡實、牡蠣。
若子宮脫出日久,表面紅腫疼痛,甚或潰瘍滲液,色黃穢臭,舌略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予以龍膽瀉肝湯合五味消毒飲(龍膽草、山梔子、黃芩、車前子、通草、澤瀉、生地黃、當歸、柴胡、甘草、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加減,以清熱利濕。
中成藥
補中益氣丸:每次9克,每日兩次,口服,適用于氣虛型子宮脫垂。
五子補腎丸: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適用于腎虛失固所致的子宮脫垂。
龍膽瀉肝丸:每次9克,每日兩次,口服,適用于兼加濕熱所致的子宮脫垂。
經(jīng)驗方
1.益氣升提湯
[藥物組成]生黃芪30克,黨參15克,升麻4.5克,白術12克,益母草24克,枳殼12克,地骨皮4.5克,石榴皮4.5克。
[適應證]脾虛氣陷之子宮脫垂。
[用法用量]水煎分服,每日一劑。
2.升宮湯
[藥物組成]黨參50克,白術、茯苓、烏梅、金櫻子、桑寄生各10克,炙甘草、柴胡、升麻、制附片各5克,黃芪15克,當歸30克,杜仲15克。
[適應證]子宮脫垂,陰道前后壁膨出,小腹下墜,腰脊酸痛,神疲乏力等證。
[用法用量]水煎分服,每日一劑。
適宜技術
1.熏洗法
(1)祛濕固脫方:麻黃6克,炒枳殼12克,透骨草9克,五倍子9克,小茴香6克。布包,溫水浸泡15分鐘后,煎數(shù)沸。趁熱先熏后洗,然后將子宮脫出部分輕輕還納,臥床休息。
子宮脫垂較重者,加桑寄生、升麻、金櫻子;因摩擦破潰有分泌物者,加桑螵蛸、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等;兼見白帶,陰癢者,加蛇床子、馬鞭草、枯礬、清半夏、刺猬皮之類藥。另可用五倍子、石榴皮、生枳殼、露蜂房,配以坐藥納入陰中。
(2)金銀花30克,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30克,蛇床子30克,黃連6克,苦參15克,黃柏10克,枯礬10克。煎水熏蒸,稍涼后坐浴,每次15~30分鐘,每日1~2次。適用于子宮脫出,伴黃水淋淋、濕熱下注者。
2.外敷法
(1)杜仲、枳殼、蓖麻子(去殼)各30克,共研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藥散適量,以食醋調(diào)和成膏狀,貼敷臍中,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
(2)處方:升麻、黃芪、柴胡、黨參各10克,枳殼15克,麝香0.3克。以上方藥除麝香另研外,余藥共研細末,以食醋調(diào)和成膏狀,備用。治療時囑病人平臥于床上,取麝香0.15克,納入臍中,再用藥膏貼敷其上,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3天換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3.針灸法
(1)體針
主穴為:①維胞穴(關元旁開6寸),進針后大幅度捻轉,病人即有子宮收縮感;②子宮穴(髂前上棘與恥骨聯(lián)合中點向內(nèi)一橫指),進針后向恥骨聯(lián)合方向深刺,深度以病人感到陰部發(fā)酸上抽感為止;③三陰交。
配穴為長強、百會、陰陵泉。若有膀胱膨出者,可針刺關元透曲骨,或橫刺橫骨;直腸膨出者,可針刺提肛肌穴,有往上抽動感為度。
氣虛下降,取氣海、曲骨、維胞、子宮、足三里、中極穴;腎虛下脫,取關元、子宮、維胞、腎俞、三陰交穴;肝經(jīng)濕熱取中極、子宮、帶脈、大敦、陰陵泉穴。虛證用補法或加溫針,實證用瀉法。
(2)耳針:取子宮、交感、脾、腎、外生殖器穴,埋針或用磁珠貼,每日按壓數(shù)次。
(3)艾灸:取百會、足三里、氣海、長強穴,隔姜灸或溫針灸。
4.體操療法
(1)夾臀分腳運動:直體仰臥,兩腳尖向左右兩側分開,同時兩側臀部夾緊,同時提肛10秒,然后還原,共6次。
(2)提肛運動:仰臥,兩手托住腰部,兩膝彎曲,撐床,髖部向上挺起,同時提肛10秒鐘后還原,共做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