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出處】《丹溪心法》
【分類】清熱劑-清臟腑熱
【組成】黃連(180克)吳茱萸(30克)
【功效】清瀉肝火,降逆止嘔。
【主治】肝火犯胃證。脅肋疼痛,嘈雜吞酸,嘔吐口音,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本方常用于胃炎、食道炎、胃潰瘍等屬肝火犯胃者。)
【用法】為末,水泛為丸,每服2-3克,溫開水送服。亦可作湯劑,用量參考原方比例酌定。
【禁忌】斟酌。
【方解】"本方證是由肝郁化火,橫逆犯胃,肝胃不和所致。肝之經(jīng)脈布于脅肋,肝經(jīng)自病則脅肋脹痛,犯胃則胃失和降,故嘈雜吞酸、嘔吐口苦,舌紅苔黃,脈象弦數(shù)乃肝經(jīng)火郁之候。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出處】《丹溪心法》
【分類】清熱劑-清臟腑熱
【組成】黃連(180克)吳茱萸(30克)
【功效】清瀉肝火,降逆止嘔。
【主治】肝火犯胃證。脅肋疼痛,嘈雜吞酸,嘔吐口音,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本方常用于胃炎、食道炎、胃潰瘍等屬肝火犯胃者。)
【用法】為末,水泛為丸,每服2-3克,溫開水送服。亦可作湯劑,用量參考原方比例酌定。
【禁忌】斟酌。
【方解】"本方證是由肝郁化火,橫逆犯胃,肝胃不和所致。肝之經(jīng)脈布于脅肋,肝經(jīng)自病則脅肋脹痛,犯胃則胃失和降,故嘈雜吞酸、嘔吐口苦,舌紅苔黃,脈象弦數(shù)乃肝經(jīng)火郁之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