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薏苡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L.Var.ma-yuen(Rpman)Stapp的成熟干燥種仁,原名薏苡仁,別名薏米、苡米,始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過去主產(chǎn)福建浦城、蒲田,稱蒲米仁,近年來河北安國、阜平和遼寧撫陽、莊河等地也大面積種植,分別稱祁米仁和關(guān)米仁?,F(xiàn)全國各省均有栽培種植。
薏苡含脂肪油、薏苡素、甾醇、氨基酸、維生素B1、薏苡仁酯,能利水滲濕,有助于清熱排膿和治肌肉風濕,又能健脾止瀉。味甘性寒,入脾胃肺經(jīng)。主治水腫腳氣、食少瀉泄、濕痹拘攣、肺癰、腸癰;作為輔藥,可用于利尿消炎、去濕止痛、健脾止瀉。
生長環(huán)境
薏苡喜溫暖濕潤氣候,海拔1200米以下的平地或坡地均可栽培,尤宜在地勢向陽、便于灌溉之處。在抽穗揚花期最怕干旱,不但結(jié)果少而空殼多,籽粒也不飽滿。土壤以肥沃潮濕、中性或微酸性、保水性能良好的黏質(zhì)壤土最為適宜,干旱瘠薄的砂土保水保肥力差的土壤不利生長,在過于疏松肥沃的砂壤生長,莖葉茂盛,但夏、秋間卻常易倒伏,而且易使莖葉陡長,反而結(jié)實不多。不宜連作,也不易以禾本作物為前作。在水田栽培可以增產(chǎn)。
栽培方法
一、整地
前作收獲后,及時整地,首先深翻,深約30厘米,深耕時施堆肥或雜肥,每畝約2000公斤,春季播種前再翻一次,耙細整平,做成1.3米寬的畦。如在山坡種植一般不做畦,但要開好排水溝和欄山堰,防止雨季雨水沖刷。
二、播種
種子處理。黑穗病是薏苡主要病害,為預防危害,播種前必須作種子處理,常用方法有三種:①沸水浸種:用清水將種子浸泡一夜,裝入篾箕,連篾箕在沸水中拖過,同時快速攪拌,以使種子全部受燙,入水時間在5~8秒鐘左右,立即攤開,晾干水氣后播種。每次處理種子不宜過多,以避免部分種子不能燙到,燙的時間不能超過10秒鐘,以防種子被燙死不能發(fā)芽。②生石灰浸種:將種子浸泡在60~65℃的溫水中10~15分鐘,撈出種子用布包好,用重物壓沉入5%的生石灰水里浸泡24~48小時,取出以清水漂洗后播種。③用1:1:100的波爾多液浸種24m48小時后播種。為避免播種后被鳥類啄食造成缺苗,播前可用毒餌拌種。
播種期。多在春分(3月中下旬),海拔較高地區(qū)多在清明至谷雨期間(4月上中旬),有伏旱的地方要盡量早播,如過遲,發(fā)芽快,就會因伏旱嚴重減產(chǎn)。
播種方法。通常習慣采用點播,穴距30厘米,穴深6厘米上下,每穴種籽6~8粒,每畝用種4~6公斤。播后畝施拌有人畜糞尿的火灰300~400公斤于穴中,再覆土與地面相平。
田間管理
1.間苗定株。幼苗長有3~4片真葉時間苗,每穴留苗4~5株,大面積生產(chǎn),如能掌握種子用量且能保障出全苗,也可以不必間苗。
2.中耕除草。通常進行三次。第一次結(jié)合間苗進行;第二次在苗高30厘米上下時,淺鋤,特別要注意勿傷根部;第三次在苗高50厘米、植株尚未封畦前進行,注意不要弄斷苗莖,并適時培土,以避免后期倒伏。
3.施肥。生長前期為提苗,應著重施氮肥,后期為促壯桿孕穗,應多施磷鉀肥。第一次中耕除草時,每畝施人畜糞尿1000~1500公斤,或硫酸銨l0公斤;第二次中耕除草前,用火灰拌人糞尿100公斤,在離植株10厘米處開穴施入,中耕時覆土;第三次在開花前于根外噴施1%~3%的過磷酸鈣溶液,過磷酸鈣用量掌握在每畝7.5~10公斤。
4.澆水。薏苡播種后如遇春旱,應及時澆水灌溉,供其發(fā)芽。拔節(jié)、孕穗和揚花期,如久晴不雨,更亦灌水,以防土壤水分不足,果粒不滿,出現(xiàn)空殼。雨季也要注意排除積水。
5.人工輔助授粉。薏苡是風媒花,雄花少,在無風情況下,雌花未全部授粉易出現(xiàn)秕粒??捎蓛扇藸坷K從莖頂橫拖過,搖動植株,使花粉傳播到雌花上,3~5天一次,直至揚花結(jié)束為止。
6.選育優(yōu)種。為防止或延緩品種的混雜、退化及黑穗病的傳播,選育優(yōu)種是保障高產(chǎn)的基礎(chǔ)。薏苡有高稈和矮稈兩個品種,矮稈種株高0.7~1.3米,分蘗較多,花期較短,結(jié)實較密,成熟較早,產(chǎn)量較高,適于作為種子留種,尤其是海拔較低、常遇伏旱的地區(qū)更應選擇早熟的矮稈種栽培。收獲前,在田間選擇株型矮、生長健壯、穗多穗大、無病害的單株,單獨收獲,曬干揚凈后貯存作種。也可選擇一定面積符合株選標準的區(qū)塊單收留種。對于大面積種植地區(qū),應建立專為繁殖良種的種子田,按著留種選優(yōu)種的要求,將株選得到的種子播于下年種子田,種子田收獲的籽種供下年大田播種。
病蟲害防治
1.病害
黑穗病,又名黑粉病,主要危害穗部,系由染病種子附著的病菌孢子,隨植株生長到達穗部,使新結(jié)實的種粒腫大呈球型或扁球形的褐色瘤,破裂后撤出大量黑粉(即病菌孢子),又繼續(xù)浸染。危害嚴重時病率可達90%以上,甚至顆粒不收。防治方法:注意選種和種子消毒處理;堅持半年田間單株選種,有條件的要建無病良種地;鑒于薏苡吸肥力強,黑穗病嚴重,故應實行輪作,避免連作,前作作物應以豆類、棉花、馬鈴薯等為宜。
葉枯病,危害葉部,呈現(xiàn)淡黃色小病斑,葉片黃枯。發(fā)病初期噴1:1:100波爾多液,或65%可濕性代森鋅500倍液。
2.蟲害
蟲害主要有粘蟲和玉米螟。粘蟲幼蟲危害葉片,咬成不規(guī)則缺刻,也危害嫩莖和嫩穗,大發(fā)生時葉片能被吃光。除治方法:在幼蟲期噴50%敵敵畏800倍液,成蟲期用糖醋毒液誘殺;為從根本消滅粘蟲,應挖土滅蛹。玉米螟一、二齡幼蟲鉆入幼苗心葉咬食葉肉或葉脈;抽穗期,二、三齡幼蟲鉆入莖內(nèi)為害,蛀成枯心或白穗,遇風折斷下垂。防治方法:早春將玉米、薏米莖桿燒毀,消滅越冬幼蟲;5月和8月夜間點黑光燈誘殺;心葉展開時,用殺螟粉200倍液澆心葉;土地周圍種植蕉藕也可誘殺之。
收獲與加工
收獲。采收期因品種和地區(qū)不同而異。早熟種小暑至立秋前(7月至8月初),中熟種處暑至白露(8月下旬至9月中旬),晚熟種霜降至立冬前(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南方一般在白露(9月上中旬),北方一般在寒露(10月上旬),以80%果實成熟為適宜收割期,不可過遲,避免成熟種子脫落減產(chǎn)。收割時選晴天割取全株或只割莖上部,用打谷機脫?;驎窀珊竺摿?。
加工。脫粒后曬干,揚去或風去雜質(zhì),將凈種子用碾米機碾去外殼和種皮,篩或風凈后即成商品藥材。
質(zhì)量鑒別
本品呈卵形、橢圓形,基部略平,頂端鈍圓。表面乳白色、光滑。常有少量淡棕色種皮殘存,基部凹入,中央有點狀種臍,側(cè)面有腹溝,溝內(nèi)淡棕色,依腹溝方向縱切可見胚乳較大,白色粉質(zhì),盾片狹長,淡黃色,胚細長,位于腹溝一側(cè),上端為胚根,下端為胚芽。種仁橫切腎形,質(zhì)堅硬,味甘。以粒大、色白、完整、無碎粒、無粉屑雜質(zhì)者為佳。
儲藏保管
薏苡在儲存中易發(fā)生蟲蛀和發(fā)霉,應在通風陰涼干燥處存儲,并適時晾曬和定期烘焙。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薏苡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L.Var.ma-yuen(Rpman)Stapp的成熟干燥種仁,原名薏苡仁,別名薏米、苡米,始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過去主產(chǎn)福建浦城、蒲田,稱蒲米仁,近年來河北安國、阜平和遼寧撫陽、莊河等地也大面積種植,分別稱祁米仁和關(guān)米仁?,F(xiàn)全國各省均有栽培種植。
薏苡含脂肪油、薏苡素、甾醇、氨基酸、維生素B1、薏苡仁酯,能利水滲濕,有助于清熱排膿和治肌肉風濕,又能健脾止瀉。味甘性寒,入脾胃肺經(jīng)。主治水腫腳氣、食少瀉泄、濕痹拘攣、肺癰、腸癰;作為輔藥,可用于利尿消炎、去濕止痛、健脾止瀉。
生長環(huán)境
薏苡喜溫暖濕潤氣候,海拔1200米以下的平地或坡地均可栽培,尤宜在地勢向陽、便于灌溉之處。在抽穗揚花期最怕干旱,不但結(jié)果少而空殼多,籽粒也不飽滿。土壤以肥沃潮濕、中性或微酸性、保水性能良好的黏質(zhì)壤土最為適宜,干旱瘠薄的砂土保水保肥力差的土壤不利生長,在過于疏松肥沃的砂壤生長,莖葉茂盛,但夏、秋間卻常易倒伏,而且易使莖葉陡長,反而結(jié)實不多。不宜連作,也不易以禾本作物為前作。在水田栽培可以增產(chǎn)。
栽培方法
一、整地
前作收獲后,及時整地,首先深翻,深約30厘米,深耕時施堆肥或雜肥,每畝約2000公斤,春季播種前再翻一次,耙細整平,做成1.3米寬的畦。如在山坡種植一般不做畦,但要開好排水溝和欄山堰,防止雨季雨水沖刷。
二、播種
種子處理。黑穗病是薏苡主要病害,為預防危害,播種前必須作種子處理,常用方法有三種:①沸水浸種:用清水將種子浸泡一夜,裝入篾箕,連篾箕在沸水中拖過,同時快速攪拌,以使種子全部受燙,入水時間在5~8秒鐘左右,立即攤開,晾干水氣后播種。每次處理種子不宜過多,以避免部分種子不能燙到,燙的時間不能超過10秒鐘,以防種子被燙死不能發(fā)芽。②生石灰浸種:將種子浸泡在60~65℃的溫水中10~15分鐘,撈出種子用布包好,用重物壓沉入5%的生石灰水里浸泡24~48小時,取出以清水漂洗后播種。③用1:1:100的波爾多液浸種24m48小時后播種。為避免播種后被鳥類啄食造成缺苗,播前可用毒餌拌種。
播種期。多在春分(3月中下旬),海拔較高地區(qū)多在清明至谷雨期間(4月上中旬),有伏旱的地方要盡量早播,如過遲,發(fā)芽快,就會因伏旱嚴重減產(chǎn)。
播種方法。通常習慣采用點播,穴距30厘米,穴深6厘米上下,每穴種籽6~8粒,每畝用種4~6公斤。播后畝施拌有人畜糞尿的火灰300~400公斤于穴中,再覆土與地面相平。
田間管理
1.間苗定株。幼苗長有3~4片真葉時間苗,每穴留苗4~5株,大面積生產(chǎn),如能掌握種子用量且能保障出全苗,也可以不必間苗。
2.中耕除草。通常進行三次。第一次結(jié)合間苗進行;第二次在苗高30厘米上下時,淺鋤,特別要注意勿傷根部;第三次在苗高50厘米、植株尚未封畦前進行,注意不要弄斷苗莖,并適時培土,以避免后期倒伏。
3.施肥。生長前期為提苗,應著重施氮肥,后期為促壯桿孕穗,應多施磷鉀肥。第一次中耕除草時,每畝施人畜糞尿1000~1500公斤,或硫酸銨l0公斤;第二次中耕除草前,用火灰拌人糞尿100公斤,在離植株10厘米處開穴施入,中耕時覆土;第三次在開花前于根外噴施1%~3%的過磷酸鈣溶液,過磷酸鈣用量掌握在每畝7.5~10公斤。
4.澆水。薏苡播種后如遇春旱,應及時澆水灌溉,供其發(fā)芽。拔節(jié)、孕穗和揚花期,如久晴不雨,更亦灌水,以防土壤水分不足,果粒不滿,出現(xiàn)空殼。雨季也要注意排除積水。
5.人工輔助授粉。薏苡是風媒花,雄花少,在無風情況下,雌花未全部授粉易出現(xiàn)秕粒??捎蓛扇藸坷K從莖頂橫拖過,搖動植株,使花粉傳播到雌花上,3~5天一次,直至揚花結(jié)束為止。
6.選育優(yōu)種。為防止或延緩品種的混雜、退化及黑穗病的傳播,選育優(yōu)種是保障高產(chǎn)的基礎(chǔ)。薏苡有高稈和矮稈兩個品種,矮稈種株高0.7~1.3米,分蘗較多,花期較短,結(jié)實較密,成熟較早,產(chǎn)量較高,適于作為種子留種,尤其是海拔較低、常遇伏旱的地區(qū)更應選擇早熟的矮稈種栽培。收獲前,在田間選擇株型矮、生長健壯、穗多穗大、無病害的單株,單獨收獲,曬干揚凈后貯存作種。也可選擇一定面積符合株選標準的區(qū)塊單收留種。對于大面積種植地區(qū),應建立專為繁殖良種的種子田,按著留種選優(yōu)種的要求,將株選得到的種子播于下年種子田,種子田收獲的籽種供下年大田播種。
病蟲害防治
1.病害
黑穗病,又名黑粉病,主要危害穗部,系由染病種子附著的病菌孢子,隨植株生長到達穗部,使新結(jié)實的種粒腫大呈球型或扁球形的褐色瘤,破裂后撤出大量黑粉(即病菌孢子),又繼續(xù)浸染。危害嚴重時病率可達90%以上,甚至顆粒不收。防治方法:注意選種和種子消毒處理;堅持半年田間單株選種,有條件的要建無病良種地;鑒于薏苡吸肥力強,黑穗病嚴重,故應實行輪作,避免連作,前作作物應以豆類、棉花、馬鈴薯等為宜。
葉枯病,危害葉部,呈現(xiàn)淡黃色小病斑,葉片黃枯。發(fā)病初期噴1:1:100波爾多液,或65%可濕性代森鋅500倍液。
2.蟲害
蟲害主要有粘蟲和玉米螟。粘蟲幼蟲危害葉片,咬成不規(guī)則缺刻,也危害嫩莖和嫩穗,大發(fā)生時葉片能被吃光。除治方法:在幼蟲期噴50%敵敵畏800倍液,成蟲期用糖醋毒液誘殺;為從根本消滅粘蟲,應挖土滅蛹。玉米螟一、二齡幼蟲鉆入幼苗心葉咬食葉肉或葉脈;抽穗期,二、三齡幼蟲鉆入莖內(nèi)為害,蛀成枯心或白穗,遇風折斷下垂。防治方法:早春將玉米、薏米莖桿燒毀,消滅越冬幼蟲;5月和8月夜間點黑光燈誘殺;心葉展開時,用殺螟粉200倍液澆心葉;土地周圍種植蕉藕也可誘殺之。
收獲與加工
收獲。采收期因品種和地區(qū)不同而異。早熟種小暑至立秋前(7月至8月初),中熟種處暑至白露(8月下旬至9月中旬),晚熟種霜降至立冬前(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南方一般在白露(9月上中旬),北方一般在寒露(10月上旬),以80%果實成熟為適宜收割期,不可過遲,避免成熟種子脫落減產(chǎn)。收割時選晴天割取全株或只割莖上部,用打谷機脫?;驎窀珊竺摿?。
加工。脫粒后曬干,揚去或風去雜質(zhì),將凈種子用碾米機碾去外殼和種皮,篩或風凈后即成商品藥材。
質(zhì)量鑒別
本品呈卵形、橢圓形,基部略平,頂端鈍圓。表面乳白色、光滑。常有少量淡棕色種皮殘存,基部凹入,中央有點狀種臍,側(cè)面有腹溝,溝內(nèi)淡棕色,依腹溝方向縱切可見胚乳較大,白色粉質(zhì),盾片狹長,淡黃色,胚細長,位于腹溝一側(cè),上端為胚根,下端為胚芽。種仁橫切腎形,質(zhì)堅硬,味甘。以粒大、色白、完整、無碎粒、無粉屑雜質(zhì)者為佳。
儲藏保管
薏苡在儲存中易發(fā)生蟲蛀和發(fā)霉,應在通風陰涼干燥處存儲,并適時晾曬和定期烘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