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梨狀肌損傷綜合征

    梨狀肌位于臀部深層,起于第2、3、4

    骶椎的前面,經(jīng)過坐骨大孔進入臀部,止于股骨大轉(zhuǎn)子尖。該肌把坐骨大孔分成梨狀肌上孔及梨狀肌下扎。臀部的血管和神經(jīng)大部分都經(jīng)過這上下兩孔進入或穿出骨盆,坐骨神經(jīng)總干也大多從梨狀肌下孔出盆腔。圖62。所以梨狀肌急、慢性損傷刺激或壓迫坐骨神經(jīng),常引起臀、腿痛稱為梨狀肌綜合征。病因為下肢閃、扭的,髖關節(jié)急劇外展、外旋,梨狀肌猛烈收縮,或由蹲位變直立時梨狀肌受到過度牽拉,或局部受寒引起肌肉痙攣等的刺激或壓迫該肌穿出的坐骨神經(jīng),均可引起臀部及小腿疼痛。

    臨床表現(xiàn)多數(shù)病人有扛抬重物或下肢扭、閃的外傷史。主要癥狀是臀部疼痛和下肢沿坐骨神經(jīng)分布有放射性疼痛,可因勞累或受凍加重。嚴重者,臀部呈“刀割樣”,“跳膿樣”劇痛、夜不能眠,自覺息肢變短,走路跛行。檢查:患肢內(nèi)旋抗阻力試驗陽性,梨狀肌體表投影有明顯壓痛,腰部無壓痛,日久臀部肌肉萎縮,直腿抬高試驗多為陽性。

    穴位:秩邊、下髎、環(huán)跳、殷門

    操作步驟:

    l.病人俯臥位

    (l)點按秩邊,下髎、環(huán)跳、殷門,每穴約2分鐘。

    (2)推法。醫(yī)者掌指著力,在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上,從小腿至腰骶部反復直推5-7次。

    (3)滾揉法。醫(yī)者兩手前臂交替著力,沿病人臀部至腰骶部,反復滾揉3分鐘。手法由淺漸深,主要放松臀大肌及臀中肌。

    (4)撥法。醫(yī)者兩手拇指交替著力,著重在骶骨側(cè)旁及大轉(zhuǎn)子尖端附近的最痛點處撥動5-7次。撥動方向與肌纖維方向垂直,手法要輕重相兼,由淺漸深,以病人有明顯的酸痛或串痛感為宜。

    (5)抖拉法。囑病人兩手緊握住床頭,腰部放松。醫(yī)者兩手握住踝上,做對抗牽拉,同時作上下左右抖動5-7次。

    2.病人仰臥位

    (1)點按風市、陽陵泉,每穴約半分鐘。

    (2)屈伸法。醫(yī)者一手握住患肢踝上,另一手前臂插入腘窩部,屈伸髖、膝關節(jié)5-7次,同時囑病人屈伸時用力蹬空。

    注意事項:

    (1)急性發(fā)作時注意休息和局部保暖。

    (2)經(jīng)穴按摩每天或隔天治療1次,直至癥狀消失。

更多中藥材
  • 教大家一個方法,用30到50克黃芪加適量的水,用黃芪煮出來的水再用來煮大米,黃芪是大補元氣的中藥,它能補氣,所謂氣呢,是一種能量,氣不足的時候啊,就疲勞,耐力差,我們用這樣的一個黃芪水煮粥煮飯,連著吃一周,一般氣虛的人就會感覺有改善。......
  • 當我們身體得了風寒感冒的時候,千萬別再喝冷水!《靈樞》記載,“形寒,寒飲則傷肺”,就是說呢,身體受了風寒,再喝涼水,兩韓共同侵襲,就會損傷肺臟。......
  • 夏季感冒與其他季節(jié)不同,夏季呢,天氣濕熱,我們又喜歡在空調(diào)房里面吃西瓜、冰棍,這個時候容易形成外感風寒夾濕證。有個治療暑濕感冒的方劑叫香薷散,出自《溫病條辨》香薷九克,白扁豆、厚樸各六克煎煮。此方呢,在治療暑熱的同時,還能兼顧脾胃,祛脾胃之......
  • 所謂病從口入,戊肝病毒會通過被污染的飲用水、肉類、海鮮、蔬菜、水果等直接或間接的經(jīng)消化道傳播。大多數(shù)人呢,被感染后會出現(xiàn)惡心、疲勞、胃口不好、黃疸等癥狀。不干呢是傳染性疾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其次它還會通過接觸母嬰血液等進行傳播。而戊肝目......
  • 近期多地疫情高發(fā),很多人呢都在家居家隔離兩周,甚至更長時間,這個有些人就開始睡眠逐漸不規(guī)律了,白天睡,晚上呢熬夜,要么追劇,要么打游戲,有些朋友問我呢,這算不算熬夜啊,這個睡眠時間也夠啊,我也沒有整天都不睡,我要告訴大家,這也是熬夜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