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中藥處方(一)
【辨證】濕熱。
【治法】淡滲利水,清利濕熱,健脾燥濕。
【方名】止瀉湯。
【組成】匾蓄7.5克,瞿麥7.5克,車前子7.5克,木通5克,滑石7.5克,通草7.5克,黨參7.5克,赤苓7.5克,白術(shù)7.5克,生甘草5克,蓮肉7.5克,扁豆7.5克,薏苡仁7.5克,木香2克,黃連5克,罌粟殼3克,白頭翁7.5克。
【用法】水煎服,6個(gè)月以下患兒分6日服,1歲以內(nèi)分4日服,1歲以上分2日服,日服3次。
【出處】宋從有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脾虛熱,胃失和降。
【治法】健脾和胃,清熱利濕。
【方名】止泄靈。
【組成】車前子(微炒)32克,澤瀉(炒炭存性)64克,木瓜24克,胡黃連24克,焦白術(shù)24克,炒扁豆24克,生山藥24克,黨參16克,廣木香16克,葛根16克,桔梗9克。
【用法】共研細(xì)末過篩,瓶裝備用,開水調(diào)服,日服3次,3-6個(gè)月者每次1.2-1.5克,6個(gè)月-1歲服1.5-2克,1歲1個(gè)月-1歲8個(gè)月服2-3克,1歲8個(gè)月-2歲服3-4.5克。
【出處】胡安黧方。
中藥處方(三)
【辨證】濕熱泄瀉。
【治法】清熱除濕,斂陰固腸。
【方名】龍牡三石湯。
【組成】煅龍骨30克,煅牡蠣30克,生石膏30克,,寒水石30克,滑石30克。
【用法】煎湯化水,頻頻進(jìn)服,日服1-2劑。
【出處】李志山方。
中藥處方(四)
【辨證】脾胃虛弱。
【治法】補(bǔ)中益氣,健脾止瀉。
【方名】健脾粉。
【組成】黨參12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面,篩為散。2歲以下每次1-2克,日服2次,2歲以上加量,6歲以上者,每次3克,日服2次。
【出處】鄭振華方。
中藥處方(五)
【辨證】喂養(yǎng)失節(jié),饑飽無時(shí),損傷脾胃,健運(yùn)失司。
【治法】消導(dǎo)止瀉。
【方名】消導(dǎo)止瀉湯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中藥處方(一)
【辨證】濕熱。
【治法】淡滲利水,清利濕熱,健脾燥濕。
【方名】止瀉湯。
【組成】匾蓄7.5克,瞿麥7.5克,車前子7.5克,木通5克,滑石7.5克,通草7.5克,黨參7.5克,赤苓7.5克,白術(shù)7.5克,生甘草5克,蓮肉7.5克,扁豆7.5克,薏苡仁7.5克,木香2克,黃連5克,罌粟殼3克,白頭翁7.5克。
【用法】水煎服,6個(gè)月以下患兒分6日服,1歲以內(nèi)分4日服,1歲以上分2日服,日服3次。
【出處】宋從有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脾虛熱,胃失和降。
【治法】健脾和胃,清熱利濕。
【方名】止泄靈。
【組成】車前子(微炒)32克,澤瀉(炒炭存性)64克,木瓜24克,胡黃連24克,焦白術(shù)24克,炒扁豆24克,生山藥24克,黨參16克,廣木香16克,葛根16克,桔梗9克。
【用法】共研細(xì)末過篩,瓶裝備用,開水調(diào)服,日服3次,3-6個(gè)月者每次1.2-1.5克,6個(gè)月-1歲服1.5-2克,1歲1個(gè)月-1歲8個(gè)月服2-3克,1歲8個(gè)月-2歲服3-4.5克。
【出處】胡安黧方。
中藥處方(三)
【辨證】濕熱泄瀉。
【治法】清熱除濕,斂陰固腸。
【方名】龍牡三石湯。
【組成】煅龍骨30克,煅牡蠣30克,生石膏30克,,寒水石30克,滑石30克。
【用法】煎湯化水,頻頻進(jìn)服,日服1-2劑。
【出處】李志山方。
中藥處方(四)
【辨證】脾胃虛弱。
【治法】補(bǔ)中益氣,健脾止瀉。
【方名】健脾粉。
【組成】黨參12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面,篩為散。2歲以下每次1-2克,日服2次,2歲以上加量,6歲以上者,每次3克,日服2次。
【出處】鄭振華方。
中藥處方(五)
【辨證】喂養(yǎng)失節(jié),饑飽無時(shí),損傷脾胃,健運(yùn)失司。
【治法】消導(dǎo)止瀉。
【方名】消導(dǎo)止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