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紹派傷寒”有特色,俞氏底定“通俗論”

    江南古城——會稽(今紹興市),為古越之都城。此地《禹貢》稱其隸楊州之域,少康封其庶子無馀“于越”以奉禹祀,始以“越”稱;秦并天下,改為會稽郡。唐以后,則稱越州。宋紹興初,高宗南渡,扈蹕龍山,命升州為府,而冠以年號,此“紹興府”之所由來。

    紹興,城外有禹王陵、蘭亭、東湖、鑒湖、會稽山、越王陵寢等,均為風景如畫的歷史遺址,堪稱“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而城內更有龍山越王臺、沈園、青藤書屋、三味書屋、魯迅紀念館、和暢堂等,又都存豐富的人文史實,真是“人杰地靈”,確系“文物之邦”。這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扎實。從夏禹治水、越王復國、王羲之以文會友、陸游遺恨、徐渭寄跡、魯迅讀書、秋瑾革命等等,無不蘊蓄了紹興厚實的文化內涵。

    醫(yī)學與文化相依連,歷代載錄的紹興名醫(yī)有王充、裴宗元、陳師文、徐用誠、張景岳、趙晴初、高學山、章虛谷、俞根初、何秀山、何廉臣、傅賴園、胡寶書、楊質安、曹炳章、裘吉生等約150余位,他們或主“養(yǎng)生”、或究“醫(yī)經(jīng)”、或尚“臨床”、或專“溫補”,尤其以治“傷寒”學及實踐者,從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立獨樹一幟的“紹派傷寒”,為熱病、感證的論治豐富了內容。

    “紹派傷寒”的確立,首先要推崇的醫(yī)家應是俞根初。俞根初,名肇源,因其排行第三,故人們稱之曰“俞三先生”。系山陰(今紹興)人,清代乾隆——嘉慶間著名醫(yī)家(生于公元1734年,卒于公元1799年,享年66歲),其先世祖俞日新公,早在明朝洪武間即有醫(yī)名,傳至根初則已十代余。俞氏幼承庭訓,因其生性穎悟,加之謙遜好學,故弱冠即通《內》《難》,而于“傷寒”一門,則更顯功夫。他首先研讀仲景之書,繼則考究方中行、陶節(jié)庵、張景岳、吳又可諸家之說,并參合臨床,融會貫通,乃深得其中要領,故凡論病議證,恒多卓識,行醫(yī)40余年,屢起沉疴、力挽危夷。畢生因忙于診務,故無暇著述,僅就其臨證心得,記錄、編撰成冊(手稿3卷),名之曰《通俗傷寒論》,邑中習醫(yī)者爭相傳抄,后經(jīng)同邑名醫(yī)何秀山氏整理、評按,并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7年)付梓。嗣后,何廉臣再予勘訂,陸續(xù)刊載于《紹興醫(yī)藥月刊》(公元1928年),因廉臣于公元1929年謝世,全書未竟;越3年,由曹炳章補苴續(xù)成,并由上海六也堂書局正式出版。

    俞氏之《通俗傷寒論》所述,系有鑒于紹興臨江濱海,所處地卑,氣偏乎溫、濕,加之人們善飲,故凡居其地感邪而為病者,見證自然與中原(黃河流域)地區(qū)之感證迥異,亦當與吳中所發(fā)之溫病、瘟疫有別。書中明確提出“浙紹卑濕,凡傷寒恒多挾濕”,夫濕為陰邪,可從寒化,當“于辛溫中佐以淡滲者,防其停濕也;湖南高燥,凡傷寒者最易化燥,仲景于辛溫中佐以甘潤者,防其化燥也。辛溫發(fā)汗雖同,而佐使之法則異?!庇谑?,結合臨床之經(jīng)驗積累,創(chuàng)訂了不少清靈穩(wěn)當?shù)男Х?,諸如玳瑁郁金湯、羚羊鉤藤湯等均是。全書共載錄101方,堪稱“方方切用,法法靈通”。是書頗多灼見,無愧乎是一部診治熱病、感癥的專門著作,即使對后世之治學,亦多啟發(fā)。故近賢張山雷氏稱本書為“取之無盡,用之不竭。老醫(yī)宿學,得之而擴充見聞,即后生小子,又何往而不一覽了然,心領神悟。”

    “紹派傷寒”,底定于俞根初。首見于俞氏所著《通俗傷寒論?序言》中明確提出:“吾紹傷寒有??疲弧B派’?!辈⒎Q“其學說源于仲景、介賓,以擅治熱病,辨證重濕,施治主化,立法穩(wěn)健多變之特色,著稱于杏林。其與吳門之溫病學派雖同治熱病,但其辨證綱領及論治內容卻迥然不同,而又與一般仲景學派相異,自成一體?!?/p>

    考自東漢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后,評注、闡述者甚眾,然大多以經(jīng)釋經(jīng)、因古述古,終未能脫離卻桎梏。逮明代張景岳(介賓)《傷寒典》問世,其詮釋傷寒,強調了“今時皆合病、并病”,主張古方與新方隨宜而施,用古法當“通變”之。故徐榮齋老嘗云;“紹興述傷寒而能法古宜今,并足以繼仲景而昭來茲者,當推會稽張景岳”。張氏立論,大膽創(chuàng)新,為“紹派傷寒”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基于紹興的地理、氣候、民風習俗等多種因素,人們感時邪而發(fā)病者,當有溫、暑、濕、寒諸異。然而,紹興醫(yī)家統(tǒng)稱之曰“傷寒”,但又分別按臨床見證冠名曰“漏底傷寒”“夾脹傷寒”“夾痛傷寒”“大傷寒”“小傷寒”“脫腳傷寒”“暑濕傷寒”“濕溫傷寒”等等,這也正是紹興醫(yī)家“通俗”之處。俞氏《通俗傷寒論》詳盡論述,故“紹派傷寒”實由此而底定也。繼俞氏之后,有任洬波、何秀山、章虛谷、何廉臣、胡寶書、傅賴園、曹炳章、裘吉生等名家,分別從理論到臨床,加以擴充,使“紹派傷寒”漸臻完善?!敖B派傷寒”,以其通俗易懂、切實可法,且有不少臨床醫(yī)家,其治病之療效卓著,而為當?shù)孛癖娝J可。從有關醫(yī)著、遺案及醫(yī)療軼事研究,“紹派”也確有其特色存在。

更多中藥材
  • 艾葉為菊科植物艾的葉。艾多年生草本,生于路旁荒野、草地、林緣。分布于中國大部分地區(qū)。5至7月花尚未開、葉正茂盛時,采葉陰干。艾葉多皺縮,有短柄,完整葉呈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粗鋸齒,上表面灰綠色,有稀疏的柔毛及......
  • 金不換又稱田七屬于同種多年生草本。金不換和田七只是叫法不同而以,它原屬于同種只是不同的稱謂,高達30~60厘米。根莖短,具有老莖殘留痕跡;根粗壯肉質,倒圓錐形或短圓柱形,長約2~5厘米,直徑約1~3厘米,有數(shù)條支根,外皮黃綠色至棕黃色。金不......
  • 金不換是中藥三七的別名,形容三七的重要性。是明代著名的藥學家李時珍稱其為“金不換”。三七是中藥材中的一顆明珠,清朝藥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那么,金不換的功......
  • 相信針對很多老年朋友來說,最讓他們感到開心的就是自己身體能保持在健康的狀態(tài),這樣才能更好的安享晚年??闪钊烁械竭z憾的是,大多數(shù)老年朋友都會有血壓過高的癥狀,這就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利的影響。因此夏枯草降血壓的效果好嗎?帶著大家所提出的這......
  • 中醫(yī)的發(fā)展已經(jīng)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且中醫(yī)在治療疾病上面是屬于標本皆治的。像西醫(yī)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的。所以對于有些疾病通過中醫(yī)的治療是起到徹底治療的效果。但是在中醫(yī)治療的時候,必須要注意的就是吃中藥的禁忌問題。因為我們注意到了吃中藥的禁忌,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