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熊本武2005-12-1313:13:26中華中西醫(yī)雜志2004年9月第5卷第18期
筆者自1993~2003年,診治小兒遺尿癥50例,現小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分三個階段:年齡3~5歲22例,6~9歲20例,10歲以上8例。
1.2方法
采用穴位注射配合藥物治療,穴位注射前均作普魯卡因皮試,陰性者用。取含量為0.5%~1%普魯卡因溶液,用4號針頭在中極、三陰交兩穴各注0.2~0.5ml,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備注:注射后有輕度疼痛或當天發(fā)熱,可不必處理。)根據中醫(yī)辨癥可選用下面兩方。方一:益智仁、茯苓、澤瀉、白術、白蘞、白芍、梔子。方二:黨參、北沙參、白術、生地、覆盆子、桑螵蛸、黃芪、當歸、菖蒲、遠志、牡蠣、枸杞子、雞內金。兩方均水煎服,加水500ml濃煎,藥汁約30~100ml左右,1日2次。方一用于遺尿屬濕熱者,其他遺尿者均可選用方二。
1.3標準與結果
穴位注射配合藥物調理后,遺尿時能自醒共38例;遺尿次數減少,小便量增加,并能喚醒好轉10例;同法治療后,遺尿次數同前,癥狀改善不明顯為無效,共2例。
2病案介紹
患兒,女,8歲,于5歲患水痘后出現遺尿,每晚2~3次,白天活動過度,氣候變化,以及晚上睡前喝水均可致遺尿加劇。癥見:患兒面色少華,神疲乏力、不能喚醒,盜汗,舌苔厚白,舌質紅,脈細數。癥屬陰虛內熱、腎陰虧耗膀胱不約。治宜滋陰生津、益腎開竅,予以二方配合穴位注射。取中極、三陰交兩穴。普魯卡因含量為0.5%,每穴注射0.5ml,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中藥選用,黨參9g,沙參9g,白術9g,生地9g,覆盆子6g,桑螵蛸6g,黃芪15g,當歸9g,菖蒲6g,遠志6g,五味子6g,枸杞9g,雞內金6g。服藥治療后,遺尿次數減少2~3次。寐能自配。繼用二方,癥狀基本控制。
3討論
穴位注射法(也稱水針療法),是在祖國醫(yī)學臟象經絡學說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是針刺與藥物結合起來的一種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法。中醫(yī)學認為小兒遺尿是腎氣不足,膀胱不固引起的,現代醫(yī)學認為是由于大腦皮質及皮質下中樞功能失調引起的,也可因驟換環(huán)境以及不良習慣所致。小兒遺尿有濕熱與虛寒之分。方一中益智仁辛溫善腎臟,固腎精,縮尿;白蘞苦辛微寒,入心脾,清熱利濕,瀉心脾之火,治濕熱下注癥;茯苓滲濕健脾;梔子苦寒,清熱利小便,清心腎之濕熱,使之下行,且可制益智仁辛溫之性,使之縮尿而不燥熱;白芍微寒,養(yǎng)血柔肝益陰而收斂,利水而不傷陰;如果是小兒因脾腎虛寒所致的睡中遺尿,當去苦寒的梔子,加辛熱的補骨脂,溫補脾腎之陽;山萸肉酸澀溫,補益肝腎,澀精秘氣,止遺尿;變清濕熱為溫澀之劑。方二中:黨參、白術、雞內金補中益氣、健腎生津,生地、當歸養(yǎng)血補血,覆盆子、桑螵蛸補腎固精,五味子、沙參養(yǎng)陰生津,枸杞子補腎氣,生牡蠣斂陰澀精,黃芪補中益氣,遠志、菖蒲安神益智開竅,諸藥合用,共奏健脾補腎,養(yǎng)陰生津,安神寧心的功效。兩方應用靈活。辨證施治,得心應手。
作者單位:330124江西省新建縣聯圩鄉(xiāng)衛(wèi)生院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熊本武2005-12-1313:13:26中華中西醫(yī)雜志2004年9月第5卷第18期
筆者自1993~2003年,診治小兒遺尿癥50例,現小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分三個階段:年齡3~5歲22例,6~9歲20例,10歲以上8例。
1.2方法
采用穴位注射配合藥物治療,穴位注射前均作普魯卡因皮試,陰性者用。取含量為0.5%~1%普魯卡因溶液,用4號針頭在中極、三陰交兩穴各注0.2~0.5ml,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備注:注射后有輕度疼痛或當天發(fā)熱,可不必處理。)根據中醫(yī)辨癥可選用下面兩方。方一:益智仁、茯苓、澤瀉、白術、白蘞、白芍、梔子。方二:黨參、北沙參、白術、生地、覆盆子、桑螵蛸、黃芪、當歸、菖蒲、遠志、牡蠣、枸杞子、雞內金。兩方均水煎服,加水500ml濃煎,藥汁約30~100ml左右,1日2次。方一用于遺尿屬濕熱者,其他遺尿者均可選用方二。
1.3標準與結果
穴位注射配合藥物調理后,遺尿時能自醒共38例;遺尿次數減少,小便量增加,并能喚醒好轉10例;同法治療后,遺尿次數同前,癥狀改善不明顯為無效,共2例。
2病案介紹
患兒,女,8歲,于5歲患水痘后出現遺尿,每晚2~3次,白天活動過度,氣候變化,以及晚上睡前喝水均可致遺尿加劇。癥見:患兒面色少華,神疲乏力、不能喚醒,盜汗,舌苔厚白,舌質紅,脈細數。癥屬陰虛內熱、腎陰虧耗膀胱不約。治宜滋陰生津、益腎開竅,予以二方配合穴位注射。取中極、三陰交兩穴。普魯卡因含量為0.5%,每穴注射0.5ml,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中藥選用,黨參9g,沙參9g,白術9g,生地9g,覆盆子6g,桑螵蛸6g,黃芪15g,當歸9g,菖蒲6g,遠志6g,五味子6g,枸杞9g,雞內金6g。服藥治療后,遺尿次數減少2~3次。寐能自配。繼用二方,癥狀基本控制。
3討論
穴位注射法(也稱水針療法),是在祖國醫(yī)學臟象經絡學說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是針刺與藥物結合起來的一種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法。中醫(yī)學認為小兒遺尿是腎氣不足,膀胱不固引起的,現代醫(yī)學認為是由于大腦皮質及皮質下中樞功能失調引起的,也可因驟換環(huán)境以及不良習慣所致。小兒遺尿有濕熱與虛寒之分。方一中益智仁辛溫善腎臟,固腎精,縮尿;白蘞苦辛微寒,入心脾,清熱利濕,瀉心脾之火,治濕熱下注癥;茯苓滲濕健脾;梔子苦寒,清熱利小便,清心腎之濕熱,使之下行,且可制益智仁辛溫之性,使之縮尿而不燥熱;白芍微寒,養(yǎng)血柔肝益陰而收斂,利水而不傷陰;如果是小兒因脾腎虛寒所致的睡中遺尿,當去苦寒的梔子,加辛熱的補骨脂,溫補脾腎之陽;山萸肉酸澀溫,補益肝腎,澀精秘氣,止遺尿;變清濕熱為溫澀之劑。方二中:黨參、白術、雞內金補中益氣、健腎生津,生地、當歸養(yǎng)血補血,覆盆子、桑螵蛸補腎固精,五味子、沙參養(yǎng)陰生津,枸杞子補腎氣,生牡蠣斂陰澀精,黃芪補中益氣,遠志、菖蒲安神益智開竅,諸藥合用,共奏健脾補腎,養(yǎng)陰生津,安神寧心的功效。兩方應用靈活。辨證施治,得心應手。
作者單位:330124江西省新建縣聯圩鄉(xiāng)衛(wèi)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