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性別分布
世界各國及我國資料均表明胃癌發(fā)病率及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但比值大小各地區(qū)有差異。我國按累積死亡率計算男性為女性的2.1倍。
2.年齡分布
國外資料表明,胃癌發(fā)病率及死亡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我國亦有同樣趨勢。胃癌高發(fā)國家日本發(fā)病年齡前移。據遼寧省九城市(1985~1989年)胃癌死亡率資料20歲前死亡病例很少,40歲后因胃癌死亡明顯增加,以后隨年齡增長死亡率亦上升。性比例45歲前差別不大,45歲后男性明顯高于女性。
3.種族與移民
在同一國家中不同種族的胃癌發(fā)病率不同。美國黑人的胃癌發(fā)病率高于白人。在夏威夷居住的夏威夷人、白人、中國人、菲律賓人及日本人胃癌發(fā)病率不同。
在移民流行病學研究中發(fā)現(xiàn),從日本移居到夏威夷的移民發(fā)病率下降,在日本大阪的男性發(fā)病率為91.4/10萬,而移居到夏威夷的日本人男性胃癌發(fā)病率為34.9/10萬。且發(fā)現(xiàn)在夏威夷的日本人由于生活習慣改變在時間和程度上的不同,出現(xiàn)了兩類不同的日本和西方的飲食類型,在夏威夷出生接受西方飲食的日本人胃癌危險性較低;仍食腌制蔬菜、干魚或咸魚的人則胃癌危險性高。以上移民胃癌的變化提示在遺傳、醫(yī)療保健和環(huán)境因素三者中,環(huán)境因素可能是胃癌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間生活習慣、居住環(huán)境和勞動條件等差別很大。以不同民族集居地的調整死亡率進行比較,明顯高于全國水平的有哈薩克族、回族、藏族、朝鮮族和蒙古族。尤以哈薩克族的回族為高,調整死亡率分別為38.73/10萬和37.65/10萬,其中男性高達48.26/10萬及50.65/10萬。而維吾爾族、彝族和苗族又明顯低于上述各民族,尤以苗族為低,見表11。在同一地區(qū)居住的民族間胃癌死亡率的差異亦有顯著意義,如吉林省延吉市朝鮮族明顯高于漢族。
表11.我國部分少數民族胃癌調整死亡率(1/10萬)
民族 合計 男 女
哈薩克族38.7348.2626.56
回族37.6550.6522.43
藏族23.7629.4518.91
朝鮮族23.4931.7115.40
蒙古族18.4123.2712.03
維吾爾族14.5818.2110.31
彝族9.
7511.428.
22
苗族9.
597.
825.
43
全國15.4120.9310.16
4.職業(yè)分布
Munos認為胃癌危險性的增高與某些職業(yè)有關,如煤礦工、從事非鐵金屬工作的工人,翻砂工、鍛工、煤氣工人及暴露于矽塵的工人。在前瞻性研究中觀察到胃癌調整死亡率較高的職業(yè)有:礦工及采石工341.9/10萬,交通運輸工140.5/10萬,服務工124.6/10萬和書寫工123.8/10萬。農民、伐木工、漁民的死亡率為118.2/10萬,技工、產品加工工為116.4/10萬,均高于特殊專業(yè)技術工(105.2/10萬)、售貨員(96.1/10萬)、經理和官員(65.4/10萬)。上海分析了1973~1977年工交財貿系統(tǒng)男性胃癌死亡職工4936例的工種,占前6位的是木工、炊事員、司爐工、財會人員、司機、油漆工。此外,從接觸石油制品工廠工人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應用原油、柴油、煤焦、酒精等工種,1975~1979年調整發(fā)病率高于上海市平均發(fā)病率1.7倍。內蒙昭盟地區(qū)牧民胃癌調整死亡率男性為50.08/10萬,占總癌亡的39.40%,女性為25.51/10萬(24.20%),顯著高于當地農民(P<0.01)。見表12。表12內蒙昭盟地區(qū)胃癌調整死亡率及構成(1976年)調 整死 亡 率(1/10萬)占總癌亡的構成(%)男女男女牧民 50.1825.5139.4024.20農民24.6914.4537.7027.90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1.性別分布
世界各國及我國資料均表明胃癌發(fā)病率及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但比值大小各地區(qū)有差異。我國按累積死亡率計算男性為女性的2.1倍。
2.年齡分布
國外資料表明,胃癌發(fā)病率及死亡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我國亦有同樣趨勢。胃癌高發(fā)國家日本發(fā)病年齡前移。據遼寧省九城市(1985~1989年)胃癌死亡率資料20歲前死亡病例很少,40歲后因胃癌死亡明顯增加,以后隨年齡增長死亡率亦上升。性比例45歲前差別不大,45歲后男性明顯高于女性。
3.種族與移民
在同一國家中不同種族的胃癌發(fā)病率不同。美國黑人的胃癌發(fā)病率高于白人。在夏威夷居住的夏威夷人、白人、中國人、菲律賓人及日本人胃癌發(fā)病率不同。
在移民流行病學研究中發(fā)現(xiàn),從日本移居到夏威夷的移民發(fā)病率下降,在日本大阪的男性發(fā)病率為91.4/10萬,而移居到夏威夷的日本人男性胃癌發(fā)病率為34.9/10萬。且發(fā)現(xiàn)在夏威夷的日本人由于生活習慣改變在時間和程度上的不同,出現(xiàn)了兩類不同的日本和西方的飲食類型,在夏威夷出生接受西方飲食的日本人胃癌危險性較低;仍食腌制蔬菜、干魚或咸魚的人則胃癌危險性高。以上移民胃癌的變化提示在遺傳、醫(yī)療保健和環(huán)境因素三者中,環(huán)境因素可能是胃癌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間生活習慣、居住環(huán)境和勞動條件等差別很大。以不同民族集居地的調整死亡率進行比較,明顯高于全國水平的有哈薩克族、回族、藏族、朝鮮族和蒙古族。尤以哈薩克族的回族為高,調整死亡率分別為38.73/10萬和37.65/10萬,其中男性高達48.26/10萬及50.65/10萬。而維吾爾族、彝族和苗族又明顯低于上述各民族,尤以苗族為低,見表11。在同一地區(qū)居住的民族間胃癌死亡率的差異亦有顯著意義,如吉林省延吉市朝鮮族明顯高于漢族。
表11.我國部分少數民族胃癌調整死亡率(1/10萬)
民族 合計 男 女
哈薩克族38.7348.2626.56
回族37.6550.6522.43
藏族23.7629.4518.91
朝鮮族23.4931.7115.40
蒙古族18.4123.2712.03
維吾爾族14.5818.2110.31
彝族9.
7511.428.
22
苗族9.
597.
825.
43
全國15.4120.9310.16
4.職業(yè)分布
Munos認為胃癌危險性的增高與某些職業(yè)有關,如煤礦工、從事非鐵金屬工作的工人,翻砂工、鍛工、煤氣工人及暴露于矽塵的工人。在前瞻性研究中觀察到胃癌調整死亡率較高的職業(yè)有:礦工及采石工341.9/10萬,交通運輸工140.5/10萬,服務工124.6/10萬和書寫工123.8/10萬。農民、伐木工、漁民的死亡率為118.2/10萬,技工、產品加工工為116.4/10萬,均高于特殊專業(yè)技術工(105.2/10萬)、售貨員(96.1/10萬)、經理和官員(65.4/10萬)。上海分析了1973~1977年工交財貿系統(tǒng)男性胃癌死亡職工4936例的工種,占前6位的是木工、炊事員、司爐工、財會人員、司機、油漆工。此外,從接觸石油制品工廠工人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應用原油、柴油、煤焦、酒精等工種,1975~1979年調整發(fā)病率高于上海市平均發(fā)病率1.7倍。內蒙昭盟地區(qū)牧民胃癌調整死亡率男性為50.08/10萬,占總癌亡的39.40%,女性為25.51/10萬(24.20%),顯著高于當地農民(P<0.01)。見表12。表12內蒙昭盟地區(qū)胃癌調整死亡率及構成(1976年)調 整死 亡 率(1/10萬)占總癌亡的構成(%)男女男女牧民 50.1825.5139.4024.20農民24.6914.4537.702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