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心理護理
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在國內尚未得到廣泛應用,大多數患者雖然愿意接受治療,但仍存在疑慮。針對各種心理問題,我們?yōu)榛颊呓榻B了胰島素泵的特性,詳述了有關低血糖的癥狀及處理措施。糖尿病控制與并發(fā)癥試驗(DCCT)已證明胰島素泵是強化治療的最佳手段,使糖尿病并發(fā)癥的危險性明顯降低。胰島素泵還避免了每日多次皮下注射之痛苦,使工作、生活更輕松自由。我們向患者講解并演示了有關泵的操作過程及其注意事項、機器發(fā)生報警后的應急處理和需要考慮的實際生活問題。經過耐心細致的解釋,患者及其家屬逐步消除了各種疑慮。
二、治療護理
1、置泵前的準備與護理
胰島素泵為電腦控制的高科技產品,我們選擇了需用胰島素治療并有一定文化知識的患者作為安泵對象。8患者安泵前3天先使用短效胰島素3餐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島素睡前注射,待其血糖基本平穩(wěn)后再行安泵。此時,應協助患者洗澡、更衣以防皮膚感染。
2、置泵方法及護理
①將所用物品備齊后攜至患者床前,解除其顧慮,囑患者取平臥或坐位,選擇臍部兩側不妨礙活動之處為穿刺點。用0.2%碘酊消毒2次,將軟管置式插頭放置于持針器上,左手捏緊皮膚,右手持針,按下開關,針頭即快速刺入皮下,拔出針芯,用護皮膜固定。調試胰島素泵:由醫(yī)師根據患者安泵前胰島素用量和血糖監(jiān)測結果,計算并設定初始的胰島素基礎釋放量和餐前大劑量,設定完畢后將泵置于腰帶或褲袋等處。
②護士在安泵過程中需協助醫(yī)師認真檢查胰島素儲液管和充注軟管內有無氣體,要立即排出直徑1mm以上的氣體。護士應熟練掌握不同濃度胰島素的安裝、調試及常見報警的處理,定時定量為患者輸注餐前大劑量,同時教會患者掌握胰島素劑量的計算和設定以及泵的操作技術和常見故障的處理。
3、安置后護理
①嚴密觀察血糖。置泵后前3天每日監(jiān)測血糖5~7次,3天后視血糖控制情況改為每日3~4次,為醫(yī)師調整胰島素用量提供可靠依據。
②注意低血糖反應,尤其是置泵后3~7天為胰島素劑量調整期,容易發(fā)生低血糖。本組病例中3例于置泵后3天內出現心慌、乏力、饑餓等低血糖反應,經及時發(fā)現和處理很快糾正。
③局部皮膚護理。充注軟管在皮下保留3~5天后,需連同舊的裝置一起拔出丟棄。更換部位用新的充注裝置,重新安裝皮下充注軟管,新充注部位與原充注部位應相隔2~3cm以上。用手輕輕將原穿刺點里面的組織液擠出,以0.2%碘酊或75%酒精消毒局部皮膚后,涂以紅霉素軟膏加以保護。如有感染,應立即更換充注部位和裝置,更換時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長期用泵者均應3~5天(冬季可適當延長至5~7天)更換一次充注部位。在護理隨訪中我們發(fā)現少數患者出于經濟上考慮,7~8天才更換充注裝置,這樣會增加局部感染的機會。
三、家庭及社會活動護理指導
1、家庭護理
攜帶胰島素泵治療的患者,一般在醫(yī)院經過短期治療護理后,帶泵出院即進入漫長的家庭治療護理期。為了確保患者在家里安全有效的治療,我們要求住院期間患者家屬必須來院兩次以上,接受胰島素泵相關知識教育3~4小時,教育內容為:
①胰島素泵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及報警后的處理措施。
②快速血糖測定法。
③皮膚感染對這類患者的危害性及簡單的皮膚護理措施。
④低血糖反應的癥狀及一般處理方法,要求老年患者的家屬懂得老年患者發(fā)生低血糖時,癥狀不典型且很危險,低血糖在夜間發(fā)生較多,家屬要協助觀察和防止低血糖。必要時患者睡前少量加餐或減少基礎釋放量。⑤教育患者走出認識誤區(qū)。多數患者認為安胰島素泵后,血糖控制即一勞永逸。胰島素泵雖然非常精確,但仍然在人的控制下工作,患者需堅持飲食控制和運動療法,才能達到治療目的。出院時,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關內容的考核,以加強教育效果。
2、社會活動護理指導
每個人的工作情況、生活習慣和心理狀態(tài)均不同,醫(yī)護人員要根據不同的具體需求進行個體化指導。
四、隨訪
隨訪是做好家庭護理的基礎。對所有帶泵患者,我們均進行了詳細而全面的隨訪,并保存表格式的隨訪記錄以便日后對照使用,對出現的問題隨時處理與再教育。
1、方法
①隨訪時間:對初裝泵者開始時每周隨訪1次,1月后改為每月1次。
②隨訪形式:生活能自理者在醫(yī)院隨訪,生活不能自理者,進行電話咨詢或家庭隨訪。
2、隨訪內容
①血糖控制與監(jiān)測情況。
②飲食控制及運動治療情況。
③胰島素泵使用情況。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一、心理護理
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在國內尚未得到廣泛應用,大多數患者雖然愿意接受治療,但仍存在疑慮。針對各種心理問題,我們?yōu)榛颊呓榻B了胰島素泵的特性,詳述了有關低血糖的癥狀及處理措施。糖尿病控制與并發(fā)癥試驗(DCCT)已證明胰島素泵是強化治療的最佳手段,使糖尿病并發(fā)癥的危險性明顯降低。胰島素泵還避免了每日多次皮下注射之痛苦,使工作、生活更輕松自由。我們向患者講解并演示了有關泵的操作過程及其注意事項、機器發(fā)生報警后的應急處理和需要考慮的實際生活問題。經過耐心細致的解釋,患者及其家屬逐步消除了各種疑慮。
二、治療護理
1、置泵前的準備與護理
胰島素泵為電腦控制的高科技產品,我們選擇了需用胰島素治療并有一定文化知識的患者作為安泵對象。8患者安泵前3天先使用短效胰島素3餐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島素睡前注射,待其血糖基本平穩(wěn)后再行安泵。此時,應協助患者洗澡、更衣以防皮膚感染。
2、置泵方法及護理
①將所用物品備齊后攜至患者床前,解除其顧慮,囑患者取平臥或坐位,選擇臍部兩側不妨礙活動之處為穿刺點。用0.2%碘酊消毒2次,將軟管置式插頭放置于持針器上,左手捏緊皮膚,右手持針,按下開關,針頭即快速刺入皮下,拔出針芯,用護皮膜固定。調試胰島素泵:由醫(yī)師根據患者安泵前胰島素用量和血糖監(jiān)測結果,計算并設定初始的胰島素基礎釋放量和餐前大劑量,設定完畢后將泵置于腰帶或褲袋等處。
②護士在安泵過程中需協助醫(yī)師認真檢查胰島素儲液管和充注軟管內有無氣體,要立即排出直徑1mm以上的氣體。護士應熟練掌握不同濃度胰島素的安裝、調試及常見報警的處理,定時定量為患者輸注餐前大劑量,同時教會患者掌握胰島素劑量的計算和設定以及泵的操作技術和常見故障的處理。
3、安置后護理
①嚴密觀察血糖。置泵后前3天每日監(jiān)測血糖5~7次,3天后視血糖控制情況改為每日3~4次,為醫(yī)師調整胰島素用量提供可靠依據。
②注意低血糖反應,尤其是置泵后3~7天為胰島素劑量調整期,容易發(fā)生低血糖。本組病例中3例于置泵后3天內出現心慌、乏力、饑餓等低血糖反應,經及時發(fā)現和處理很快糾正。
③局部皮膚護理。充注軟管在皮下保留3~5天后,需連同舊的裝置一起拔出丟棄。更換部位用新的充注裝置,重新安裝皮下充注軟管,新充注部位與原充注部位應相隔2~3cm以上。用手輕輕將原穿刺點里面的組織液擠出,以0.2%碘酊或75%酒精消毒局部皮膚后,涂以紅霉素軟膏加以保護。如有感染,應立即更換充注部位和裝置,更換時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長期用泵者均應3~5天(冬季可適當延長至5~7天)更換一次充注部位。在護理隨訪中我們發(fā)現少數患者出于經濟上考慮,7~8天才更換充注裝置,這樣會增加局部感染的機會。
三、家庭及社會活動護理指導
1、家庭護理
攜帶胰島素泵治療的患者,一般在醫(yī)院經過短期治療護理后,帶泵出院即進入漫長的家庭治療護理期。為了確保患者在家里安全有效的治療,我們要求住院期間患者家屬必須來院兩次以上,接受胰島素泵相關知識教育3~4小時,教育內容為:
①胰島素泵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及報警后的處理措施。
②快速血糖測定法。
③皮膚感染對這類患者的危害性及簡單的皮膚護理措施。
④低血糖反應的癥狀及一般處理方法,要求老年患者的家屬懂得老年患者發(fā)生低血糖時,癥狀不典型且很危險,低血糖在夜間發(fā)生較多,家屬要協助觀察和防止低血糖。必要時患者睡前少量加餐或減少基礎釋放量。⑤教育患者走出認識誤區(qū)。多數患者認為安胰島素泵后,血糖控制即一勞永逸。胰島素泵雖然非常精確,但仍然在人的控制下工作,患者需堅持飲食控制和運動療法,才能達到治療目的。出院時,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關內容的考核,以加強教育效果。
2、社會活動護理指導
每個人的工作情況、生活習慣和心理狀態(tài)均不同,醫(yī)護人員要根據不同的具體需求進行個體化指導。
四、隨訪
隨訪是做好家庭護理的基礎。對所有帶泵患者,我們均進行了詳細而全面的隨訪,并保存表格式的隨訪記錄以便日后對照使用,對出現的問題隨時處理與再教育。
1、方法
①隨訪時間:對初裝泵者開始時每周隨訪1次,1月后改為每月1次。
②隨訪形式:生活能自理者在醫(yī)院隨訪,生活不能自理者,進行電話咨詢或家庭隨訪。
2、隨訪內容
①血糖控制與監(jiān)測情況。
②飲食控制及運動治療情況。
③胰島素泵使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