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秋季營養(yǎng):食粥解秋燥

    進入秋季,媽媽們的頭等大事由防暑轉(zhuǎn)向了防“燥”。是因為寶寶體質(zhì)較弱,再加上喜食焦香熱燥零食等,就容易內(nèi)生燥熱。

    秋燥會引起寶寶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唇干而裂、鼻燥衄血、大便燥澀、小便黃赤、皮膚干燥等。嚴重的還會出現(xiàn)咽喉干痛、口渴喜飲、痰黏難咳、鼻塞而干、咳嗽氣逆、感冒發(fā)熱、大便燥結(jié)、肛裂出血等等。

    為有效抵御“秋躁”,下面我們?yōu)閶寢寕兺扑]7款適合寶寶們解燥美味粥:

    梨子粥

    用梨子兩,洗凈后連皮帶核切碎,加粳米100克煮粥。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亦可用作秋季保健食品。

    木耳粥

    將白木耳5~10克浸泡發(fā)漲,加粳米100克,大棗3~5枚同煮粥。白木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陰潤肺、養(yǎng)胃生津的作用。

    百合粥

    新鮮百合60克,冰糖適量,加粳米100克煮粥。有清心潤肺之功效,對熱病后余熱未清、虛煩驚悸等癥,均比較適宜。

    芝麻粥

    將黑芝麻適量淘洗干凈,曬干后炒熟研碎,每次取30克,同粳米100克煮粥。芝麻可潤五臟,補虛氣。

    麥門冬粥

    用麥門冬20~30克,煎湯取汁,再以粳米100克煮粥待半熟,加入麥門冬汁和冰糖適量同煮。麥門冬可養(yǎng)陰生津,對肺燥、干咳、少痰等癥效果較好。

    菊花粥菊花50克煎湯,再與粳米100克同煮粥,具有清暑熱、散風熱、清肝火、明眼目的作用,對秋季風熱感冒、心煩、咽燥、目赤腫痛等有一定效果。

更多中藥材
  • 這個出汗的類型啊,有很多,中醫(yī)把它分為自汗,盜汗,那還有一部分病人呢?是自汗當中的一種,是以上半身出汗為主,特別是在稍微活動之后啊,或者是吃飯之后啊,或者是喝點水,馬上就出現(xiàn)上半身出汗,以頭面或者頭頸部為主。那這樣的病人呢,我們就要認真的分......
  • 臨床上,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老人過度的追求這些養(yǎng)生或者是健康,嚴格控制自己的飲食,或者以全素為主,甚至連蛋奶都不吃,臨床上我們發(fā)現(xiàn)有個別老年人甚至因為控制這些飲食造成了營養(yǎng)不良,甚至是嚴重的貧血,是在臨床上都發(fā)生過,這就得不償失了。老年人隨著年齡增......
  • 大家好,大家呢都對三伏貼呢有所了解,它的完整叫法呢,應(yīng)該叫做伏九貼敷法,就是在三九和三伏進行穴位的貼服,利用藥物滲透的原理,刺激穴位來達到振奮陽氣,祛病防病的效果。那適合哪些人群呢?伏九貼服呢,適合于反復(fù)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
  • 那么中醫(yī),通常把這類疾病歸結(jié)為胸痹心痛,或者是心悸怔忡等等。它主要的疼痛方式,通常我們所說的心胸痹痛,通俗來講叫心絞痛,或者是悶痛,刺痛,燒灼樣疼痛,或者是刀割樣疼痛。那么以絞痛和刺痛為多見。通常誘因都是因為勞累,比如說老年人早晨起來去早市......
  • 首先,就是失眠多夢,為什么會引起失眠多夢呢?是因為肝火擾動心神,中醫(yī)講,肝屬木,心屬火,肝火旺盛的時候,木能生火,就會使心火亢盛,心神就被擾動,就會引起心神不安,從而出現(xiàn)失眠多夢,那同樣,肝火也會犯胃,出現(xiàn)脘腹脹痛,肝屬木,胃屬土,木能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