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孫桂芝防治胃癌復發(fā)轉移經驗

    胃癌是全球高發(fā)腫瘤之一,占全部腫瘤的第二位,我國胃癌是各種惡性腫瘤中發(fā)病死亡率最高的。目前手術仍是治療胃癌的首選方案,但術后復發(fā)轉移則高達80%。胃癌術后復發(fā)轉移是嚴重危害生命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減少或避免術后復發(fā)轉移,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有著重要的作用。導師孫桂芝教授是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腫瘤專家、博士生導師,從醫(yī)四十余年,診治患者達上百萬人次,遍及國內外,療效顯著,還先后承擔國家多項中醫(yī)腫瘤攻關課題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學驗俱豐。筆者有幸跟師學習,侍診于左右,現就筆者對導師孫桂芝主任醫(yī)師防治胃癌復發(fā)轉移學術觀點和用藥經驗的理解加以總結。

    治病求本、攻補兼施

    胃癌,屬于中醫(yī)的反胃、胃脘痛等范疇。根據《醫(yī)宗必讀·積聚篇》所言“積之所成,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提出“因虛致瘤”,認為正氣不足是胃癌發(fā)生的主要原因,而邪氣入侵則是重要條件。同時強調正氣虧虛在胃癌發(fā)展中亦占主導地位,認為影響其復發(fā)轉移的因素很多,但基本因素是殘存癌細胞,即中醫(yī)之謂“伏邪”、“余毒”?!皻堄喽拘啊迸c人體正氣相爭,正能勝邪,諸癥趨于穩(wěn)定或好轉;正不抑邪,腫瘤則復發(fā)轉移。多種因素如七情內傷、過勞(包括勞神、體勞、房勞過度)以及治療(手術、化療、放療等)時攻伐太過等,均可進一步加重正氣虧虛而促進胃癌的復發(fā)與轉移。由此可見,余毒未消,伏邪未盡乃為胃癌復發(fā)與轉移之前提,正氣虧虛,正不抑邪則為胃癌復發(fā)與轉移的關鍵。孫師提出胃癌復發(fā)轉移的內因是正氣虧虛,虛則致積,積而益虛,虛以脾、胃、腎虛是本,病理基礎是氣滯、血瘀、痰凝是標的觀點。根據治病求本、扶正祛邪的指導思想,制定了以益氣養(yǎng)胃、健脾補腎、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攻補兼施為基本大法,方藥選用黃芪、太子參、黨參、白術、枸杞子、女貞子、菟絲子、補骨脂益氣養(yǎng)胃、健脾補腎以扶正為本,水紅花子、三七、蘇木、藤梨根、白花蛇舌草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以祛邪為標,防治胃癌術后的復發(fā)和轉移。以此基本治法組方不但能有效地改善術后患者氣血、陰陽平衡及臟腑功能的失調,而且協同化療具有減毒增效的作用,經過大量的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證實顯著改善胃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保護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黏度,殺滅體內殘存癌細胞,從而有效地阻斷胃癌的復發(fā)和轉移。

    辨病為先 辨證為主

    辨證與辨病是診斷疾病的兩種方法,孫師指出通過對病情資料的分析、判斷,將整體辨證與微觀辨病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抓住疾病本質。診斷以微觀辨病為先,治療以整體辨證為主。診斷應把辨病放在首要位置,因為辨病能抓住辨證的綱領。在辨病的基礎上辨證,以病為綱,從病辨證,既有全局觀念和整體認識,又有靈活機動性和階段性認識。其中對于病的治療有專方專藥,其針對性強;對于證的治療則隨證治之,其靈活性強,顯示了孫師診治胃癌的特色。孫師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尤其重視脾腎二臟,健脾補腎防止胃癌的復發(fā)和轉移。中醫(y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正如李東垣所述:“水為萬物之父,土為萬物之母,二臟安和,一身皆治,百病不生。”用藥方面,注重某些特效藥的運用,傳統(tǒng)方藥與現代研究相結合。白芷、血余炭、炒蜂房、生蒲黃具有祛腐生肌修復胃黏膜作用,在防治胃癌復發(fā)和轉移時,此乃每方必用之品。藤虎湯具有活血解毒之功效,也是治療胃癌多年的經驗方,現代研究顯示體外實驗具有抑制消化道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只有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取長補短,才能起到相得益彰的療效。

    防治并重 長期服藥

    胃癌患者多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免疫活性細胞難于識別、殺滅殘存于體內具有侵襲和轉移能力的癌細胞,而導致復發(fā)和轉移,多主要集中在術后前三年內,故主張堅持防治并重,長期服藥鞏固療效。扶助正氣,調動患者自身免疫力,參與腫瘤的調控;祛邪抗癌,抑制殺傷體內殘存的癌細胞,順利度過復發(fā)轉移率較高的術后前三年。孫師常常形象地把手術、化療、放療比喻為“正規(guī)軍”的“三大戰(zhàn)役”,之后的中醫(yī)藥治療比喻為“公安部”保駕護航。

    《內經》提出“治未病”的思想,強調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胃癌的發(fā)生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如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中度以上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屬于癌前病變者,如不積極治療,就可能轉變?yōu)槲赴R虼?,對胃癌的防治不能只從打擊癌細胞和單純治療的角度開展,預防胃癌的發(fā)生,防治癌前病變尤為重要。孫師應用中醫(yī)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對癌前病變有部分阻斷和逆轉作用,具有理想的治療效果。

    調攝飲食生活

    《靈樞·營衛(wèi)生會》篇曰:“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于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它強調指出:五臟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臟之本。因此,飲食調理對胃癌術后患者尤為重要。另外,情志失調亦可影響脾胃功能。思慮太過傷脾,脾虛則運化失職;怒則傷肝,肝失疏泄,橫逆犯胃。開方用藥的同時,注意指導患者的飲食生活,囑咐其少食多餐,飲食宜清淡、新鮮、易消化之品,忌辛辣刺激、堅硬粗糙、油膩之品,剛剛手術之后尤為注意。借鑒《本草綱目》提出因病忌口,強調忌煙和酒,忌羊肉和帶魚,其他不忌。腥膻走竄之品溫熱燥動,易傷陰血,誘發(fā)腫瘤轉移。此外特別強調“治心”,心理治療要貫穿整個治療過程中,孫師首先用自己樂觀的態(tài)度來感染患者,使他們保持心情舒暢,鼓勵他們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消除對疾病的恐懼心理,提倡患者知情。許多患者常說每當孫主任看過之后,頓感神清氣爽、精神百倍。其中多數患者對自己的病情了如指掌,從而更加積極配合治療,絲毫沒有“談虎驚心、談癌色變”的感覺?;蛟S這正是孫師療效卓著之秘籍。(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吳 潔)

更多中藥材
  • 胃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消化道腫瘤,據相關資料統(tǒng)計,在全球范圍內胃癌的發(fā)病率列居第四,而我國更是全球胃癌的高發(fā)區(qū),胃癌致死率在全球排列第一。胃癌目前仍是因腫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迄今為止,手術切除仍然是治療胃癌的最重要手段,但多數病人確診時已處于......
  • 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患癌癥,只是隨著人年齡增長愈易患癌。一般40歲以上最容易患癌。專家指出這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其一,發(fā)生癌癥之前存在一個時間較大的潛伏期。致癌因素作用于人體后,并不是馬上就會發(fā)病,往往要經過15-30年的致癌潛伏期。一般為2......
  • 大部份胃癌病人手術切除后仍可繼續(xù)享受正常生活,一般來說,飲食上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胃癌切除術后,使部分病人不能保持原有體重,由于創(chuàng)傷或不能正常進食,使體內蛋白質,脂肪等消耗,致使體重下降,還可發(fā)生一些維生素缺乏病及胃切除術后的并發(fā)癥。在胃癌......
  • 中醫(yī)辨證治療胃癌的方法是什么,我國是胃癌大國,所以每年都會有數萬人因為不同的因素而患上胃癌,又有數萬人因治療方法不當或者是治療不及時走向死亡。專家說:因為患者年齡、病情、癥狀等各方面都有不同,所以患者患者不要盲目的用藥治療,一定要辯證施治。......
  • 胃癌是全球范圍內惡性腫瘤的第二位死因,每年約80萬人新發(fā)胃癌、75萬人死于胃癌。亞洲地區(qū)的中國、日本、韓國發(fā)病人數最多,約占全球胃癌人數的3/4。胃癌是我國惡性腫瘤致死的首要原因,北方地區(qū)的發(fā)病率要高于南方。那么,胃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