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發(fā)酵食品打亂了維生素的均衡

    從廣義上來講,發(fā)酵食品是利用微生物(如細菌、酵母、真菌)對食品進行改造、加工得到的產物。在此過程中,微生物消耗了一部分營養(yǎng),改變了食品的營養(yǎng)成分,也增加了一些營養(yǎng)物質。發(fā)酵食品的種類很多,如豆腐乳、豆豉、酸奶、啤酒、泡菜等,那么,在各種營養(yǎng)成分的消長過程中,維生素的變化又如何呢?

    不同的發(fā)酵食品,不同的維生素種類,其變化是不一樣的。在腌菜和泡菜的制作過程中,蔬菜的維生素含量往往要降低。有人報道,不加香料的泡菜其B族維生素要損失75%~85%,維生素C幾乎全部損失。也有些蔬菜其維生素C可保留較大部分的,如切碎的圓白菜發(fā)酵時維生素C保存率很高,只是在進一步加工罐貯中,可損失25%一33%。有的時候,某些維生素也有可能增加,如不加香料的泡黃瓜中其胡蘿卜素的含量高于新鮮黃瓜。

    低度酒往往可以保存部分維生素。如新鮮葡萄每100g含維生素C18mg,發(fā)酵成葡萄酒后其維生素C含量高的可達8mg,維生素B2可保留50%左右。啤酒、黃酒、米酒等都含有少量的維生素。

    發(fā)酵乳制品的營養(yǎng)價值可以同加工前相媲美,尤其是維生素B2含量實際上還會增加。酸奶中的乳酸能夠在腸道內合成維生素E、葉酸及其他維生素。干酪在制作過程中,要破壞很多維生素,但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又要合成新的維生素。如有人在成熟的古烏達干酪中發(fā)現(xiàn)其維生素B1、B2的含量與未成熟的相比,分別亡升313%和332%;在艾丹姆干酪成熟過程中,其維生素B12增加了69%~134%,增加量的高低與所用細菌苗株有關。

    發(fā)酵的大豆制品在我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很流行。一種日本豆豉的維生素C含量與生大豆相似,但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上升了3倍,維生素B12幾乎增加了5倍。印度尼西亞的一種大豆發(fā)酵食品其維生素B1損失50%以上,但維生素B2的含量增加了1倍多,煙酸和維生素B12的含量也大大增加。維生素B2通常都只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在植物性食物中很難發(fā)現(xiàn),這對某些因各種原因而素食者大為不利。所幸的是發(fā)酵豆制品因微生物的作用,往往可產生維生素B12,如豆腐乳、豆豉、豆瓣醬、醬油等,都含有維生素Bl2,成為素食者的重要來源。

    發(fā)酵過程可以看作是利用微生物對食物的風味營養(yǎng)成分進行重新組合的過程,因此,應根據(jù)其作用規(guī)律,盡量減少損失,保持甚至增加維生素及其他營養(yǎng)素,提高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

更多中藥材
  • 痰濕質比較多見,我們常見的胖人,肥胖的人。痰濕體質癥狀表現(xiàn)為:口粘多痰,腹部肥滿,肚子比較大,面色油膩,并且頭發(fā)一面色油膩,性格比較穩(wěn)重,這個舌苔厚膩,舌苔是黃色的,厚厚的白白的膩的,并且這些人喜歡吃甜食,喜歡吃肉類這些東西。......
  • 陽虛質對應陰虛質,陰虛質最大特點是口渴。表現(xiàn)為,口燥咽干,手足辛熱,并且形體偏瘦,大便干結,還有這個情緒方面,情緒比較急躁。這些就是陰虛質的總體特征。......
  • 陽虛質主要表現(xiàn)是怕冷,這個比較多見,特別是女性同志比較多見,怕冷一族,它表現(xiàn)是畏寒肢冷,肌肉松軟,精神不振,還有性格內向。陽虛質這個病比較特點的就是,在暖和的天氣時,別人穿短袖,他戴著棉帽子,穿著棉衣,怕冷是陽虛質的典型表現(xiàn)。......
  • 氣虛質在臨床表現(xiàn)就是乏力,我們首先看病人沒勁乏力,就是氣虛質。它的表現(xiàn)主要是乏力自汗,肌肉松軟,氣短懶言,精神不振,并且這些人性格比較內向,這是氣虛質。......
  • 第一個是平和質,第二個呢是氣虛質,第三個是陰虛質,第四個陽虛質,第五個痰濕質,第六個濕熱質,第七個血瘀質,第八個氣瘀質,還有我們情況比較特殊的特稟質,共分為9種體質。每種體質癥狀表現(xiàn)是不一樣,我們先來了解這個平和質,平和質是我們正常的一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