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療疾病時,口服給藥最常見??诜幱卸喾N劑型,送服時需要的水量也不盡相同。
中藥沖劑用150毫升
沖劑,顧名思義就是沖著喝的藥劑,那么,用多少水沖服才合適呢?首先,我們要明確沖劑的來源,中藥沖劑是在中醫(yī)湯藥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的,用水沖開后即相當(dāng)于煎好的湯劑,所以我們需要參照煎制湯藥的方法。煎藥時,每付中藥煎兩次,每次煎150—200毫升,混在一起分兩次服下。所以,飲用中藥沖劑每次用水150毫升就可以了。例如感冒清熱顆粒,用150—180毫升沖開服下,再用一口水漱漱口即可。但西藥中的散劑不在此列,例如蒙脫石散(思密達)只需50毫升水沖服即可。
膠囊至少300毫升水
一般的口服劑型,例如大部分片劑,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用水太多會稀釋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藥物的吸收。
為了保護藥物、遮蓋異味、改變?nèi)芙馑俣然蛉芙獾奈恢?,我們用膠囊把藥品裝起來,制成了膠囊劑。但膠囊是由膠質(zhì)制成的,遇水會變軟變黏,服用后易附著在食道壁上,造成損傷甚至潰瘍,所以送服膠囊時要多喝水,以保證藥物確實被送達胃部,因此飲水量應(yīng)不少于300毫升。并且,咽下時應(yīng)稍稍低頭,膠囊會更順利地服下。
特殊藥物需水量更大
另外,一些對消化道有刺激的藥物,例如四環(huán)素類藥物等,不論劑型如何,均要加大送服的水量,以減輕對消化道的刺激。還有些藥物的代謝過程比較特殊,服用期間也需要飲用較多的水,例如磺胺類藥物和喹諾酮類藥物,代謝時易在尿中析出結(jié)晶,損傷泌尿系統(tǒng),因此服藥期間必須大量喝水,或者同時口服一些堿化尿液的藥物,如碳酸氫鈉等。
吃六味地黃丸 喝淡鹽水
六味地黃丸是常用的中成藥,由六味中藥組成,有滋補腎陰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腎陰不足、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盜汗遺精等病證。六味地黃丸多為蜜丸,通常人們會用溫開水送服。其實,最好的方法是用溫的淡鹽水。
為了更好地提高治療效果,或者處理一些復(fù)雜的病情,中成藥常常配伍使用,一是兩種以上的中成藥配伍;二是中成藥與湯藥配伍;第三就是中成藥與藥引配伍,主要是利用藥引引導(dǎo)藥物直達病變處,以提高療效。
六味地黃丸用淡鹽水送服,就是中藥與藥引的配伍。食鹽也是一味中藥,其味咸性寒,有清火、涼血、解毒的作用。因其味咸,可引藥入腎,所以可以作為藥引,幫助六味地黃丸直達病變處,更好地發(fā)揮補腎的作用。此外,又可利用鹽的寒性,給腎陰虛、有虛火的病人清火。
其他宜用淡鹽水送服的中成藥還有:金鎖固精丸、四神丸、黑錫丹、大補陰丸、左歸丸、左磁丸、虎潛丸等,多為治療腎虛的藥物。
礦泉水送藥不科學(xué)
除了飲水的量,水質(zhì)的不同也會對藥效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對于絕大多數(shù)藥物來說,白開水是最好的。
茶水可以解油膩、助消化、利尿、緩解便秘,還有助于預(yù)防冠心病、高脂血癥等。但其內(nèi)含有大量的鞣質(zhì),容易和藥品中的蛋白質(zhì)、生物堿、金屬離子等發(fā)生相互作用。例如含鐵的補血藥,鞣質(zhì)和鐵結(jié)合會產(chǎn)生沉淀,阻礙鐵的吸收。含蛋白質(zhì)的消化酶類制劑,也會與鞣質(zhì)結(jié)合而降低藥效。此外,茶葉中的咖啡因?qū)︽?zhèn)靜安神類藥品有對抗作用,也會降低其藥效。所以,不要用茶水送服藥物。
礦泉水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普遍了,但是其中存在一些礦物質(zhì)和金屬離子,例如鈣,對有些藥物也會有影響。說明書上注明,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阿侖膦酸鈉等藥物嚴禁與鈣制劑一起服用,所以盡量不要用礦泉水送服。
最近發(fā)現(xiàn),橙汁對一些由肝臟代謝的藥物有干擾,可以阻礙其代謝,從而增強毒性。例如調(diào)節(jié)血脂的他汀類藥物,治療心臟病的塞利洛爾等。所以,不僅禁用果汁送服上述藥物,在服藥期間,也盡量不要飲用果汁。
服止咳糖漿5分鐘內(nèi)別喝水
止咳糖漿是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類非處方藥,由于口感好、服用方便,受到咳嗽患者,尤其是兒童和老年人的喜愛。一些人習(xí)慣在服用糖漿后立即大量飲水,認為這樣可以快速祛除藥物的特殊味道,并盡快將藥液送入胃腸道。實際上,這樣做不利于止咳糖漿藥效的發(fā)揮。
這是因為,止咳糖漿的止咳作用一方面有賴于胃腸吸收,另一方面要依靠糖漿覆蓋在咽部黏膜表面,直接減輕炎癥的刺激。若服藥后立即大量喝水,首先會降低咽部的藥物濃度,其次會稀釋胃液,影響胃腸道對藥物的吸收。因此,有些醫(yī)生會建議患者至少在喝糖漿后5分鐘內(nèi)不要喝水,以提高療效。但如果黏稠的糖漿太刺激咽部,甚至引起不適,則另當(dāng)別論。
六類藥不要碰熱水
用白開水送服藥物是個常識,但有些人喜歡用50—60攝氏度以上的熱水服藥。殊不知,部分藥品遇熱后會發(fā)生物理或化學(xué)反應(yīng),進而影響療效。
一、助消化類。如胃蛋白酶合劑、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等,均含有助消化的酶類。酶是一種活性蛋白質(zhì),遇熱后會凝固變性?!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指出:“胃蛋白酶遇熱不穩(wěn)定,70攝氏度以上即失效”。
二、維生素類。例如其中的維生素C不穩(wěn)定,遇熱后易被還原、破壞,而失去藥效。
三、止咳糖漿類。急支糖漿、復(fù)方甘草合劑、蜜煉川貝枇杷膏等,是將止咳消炎成分溶于糖漿或浸膏中配制而成的一類藥物。患者服用后,糖漿或浸膏覆蓋在發(fā)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便于快速控制咳嗽,緩解癥狀。如果用熱水沖服,更易降低糖漿的黏稠度,影響保護膜的療效。
四、活疫苗。如小兒麻痹癥糖丸,含有脊髓灰質(zhì)炎減毒活疫苗,服用時應(yīng)當(dāng)用涼開水送服,否則疫苗滅活,不能起到免疫機體、預(yù)防傳染病的作用。
五、含活性菌類。乳酶生含有乳酸活性桿菌,整腸生含有地衣芽孢桿菌,媽咪愛含有糞鏈球菌和枯草桿菌,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含有嗜酸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此外,酵母片、麗珠腸樂等藥物均含有用于防病治病的活性菌。遇熱后活性菌會被破壞。
六、清熱類中成藥。中醫(yī)認為,對燥熱之證,如發(fā)燒、上火等,應(yīng)采用清熱之劑治療,此時不宜用熱水送服。用涼開水送服則可增加清熱藥的效力。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療疾病時,口服給藥最常見??诜幱卸喾N劑型,送服時需要的水量也不盡相同。
中藥沖劑用150毫升
沖劑,顧名思義就是沖著喝的藥劑,那么,用多少水沖服才合適呢?首先,我們要明確沖劑的來源,中藥沖劑是在中醫(yī)湯藥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的,用水沖開后即相當(dāng)于煎好的湯劑,所以我們需要參照煎制湯藥的方法。煎藥時,每付中藥煎兩次,每次煎150—200毫升,混在一起分兩次服下。所以,飲用中藥沖劑每次用水150毫升就可以了。例如感冒清熱顆粒,用150—180毫升沖開服下,再用一口水漱漱口即可。但西藥中的散劑不在此列,例如蒙脫石散(思密達)只需50毫升水沖服即可。
膠囊至少300毫升水
一般的口服劑型,例如大部分片劑,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用水太多會稀釋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藥物的吸收。
為了保護藥物、遮蓋異味、改變?nèi)芙馑俣然蛉芙獾奈恢?,我們用膠囊把藥品裝起來,制成了膠囊劑。但膠囊是由膠質(zhì)制成的,遇水會變軟變黏,服用后易附著在食道壁上,造成損傷甚至潰瘍,所以送服膠囊時要多喝水,以保證藥物確實被送達胃部,因此飲水量應(yīng)不少于300毫升。并且,咽下時應(yīng)稍稍低頭,膠囊會更順利地服下。
特殊藥物需水量更大
另外,一些對消化道有刺激的藥物,例如四環(huán)素類藥物等,不論劑型如何,均要加大送服的水量,以減輕對消化道的刺激。還有些藥物的代謝過程比較特殊,服用期間也需要飲用較多的水,例如磺胺類藥物和喹諾酮類藥物,代謝時易在尿中析出結(jié)晶,損傷泌尿系統(tǒng),因此服藥期間必須大量喝水,或者同時口服一些堿化尿液的藥物,如碳酸氫鈉等。
吃六味地黃丸 喝淡鹽水
六味地黃丸是常用的中成藥,由六味中藥組成,有滋補腎陰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腎陰不足、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盜汗遺精等病證。六味地黃丸多為蜜丸,通常人們會用溫開水送服。其實,最好的方法是用溫的淡鹽水。
為了更好地提高治療效果,或者處理一些復(fù)雜的病情,中成藥常常配伍使用,一是兩種以上的中成藥配伍;二是中成藥與湯藥配伍;第三就是中成藥與藥引配伍,主要是利用藥引引導(dǎo)藥物直達病變處,以提高療效。
六味地黃丸用淡鹽水送服,就是中藥與藥引的配伍。食鹽也是一味中藥,其味咸性寒,有清火、涼血、解毒的作用。因其味咸,可引藥入腎,所以可以作為藥引,幫助六味地黃丸直達病變處,更好地發(fā)揮補腎的作用。此外,又可利用鹽的寒性,給腎陰虛、有虛火的病人清火。
其他宜用淡鹽水送服的中成藥還有:金鎖固精丸、四神丸、黑錫丹、大補陰丸、左歸丸、左磁丸、虎潛丸等,多為治療腎虛的藥物。
礦泉水送藥不科學(xué)
除了飲水的量,水質(zhì)的不同也會對藥效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對于絕大多數(shù)藥物來說,白開水是最好的。
茶水可以解油膩、助消化、利尿、緩解便秘,還有助于預(yù)防冠心病、高脂血癥等。但其內(nèi)含有大量的鞣質(zhì),容易和藥品中的蛋白質(zhì)、生物堿、金屬離子等發(fā)生相互作用。例如含鐵的補血藥,鞣質(zhì)和鐵結(jié)合會產(chǎn)生沉淀,阻礙鐵的吸收。含蛋白質(zhì)的消化酶類制劑,也會與鞣質(zhì)結(jié)合而降低藥效。此外,茶葉中的咖啡因?qū)︽?zhèn)靜安神類藥品有對抗作用,也會降低其藥效。所以,不要用茶水送服藥物。
礦泉水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普遍了,但是其中存在一些礦物質(zhì)和金屬離子,例如鈣,對有些藥物也會有影響。說明書上注明,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阿侖膦酸鈉等藥物嚴禁與鈣制劑一起服用,所以盡量不要用礦泉水送服。
最近發(fā)現(xiàn),橙汁對一些由肝臟代謝的藥物有干擾,可以阻礙其代謝,從而增強毒性。例如調(diào)節(jié)血脂的他汀類藥物,治療心臟病的塞利洛爾等。所以,不僅禁用果汁送服上述藥物,在服藥期間,也盡量不要飲用果汁。
服止咳糖漿5分鐘內(nèi)別喝水
止咳糖漿是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類非處方藥,由于口感好、服用方便,受到咳嗽患者,尤其是兒童和老年人的喜愛。一些人習(xí)慣在服用糖漿后立即大量飲水,認為這樣可以快速祛除藥物的特殊味道,并盡快將藥液送入胃腸道。實際上,這樣做不利于止咳糖漿藥效的發(fā)揮。
這是因為,止咳糖漿的止咳作用一方面有賴于胃腸吸收,另一方面要依靠糖漿覆蓋在咽部黏膜表面,直接減輕炎癥的刺激。若服藥后立即大量喝水,首先會降低咽部的藥物濃度,其次會稀釋胃液,影響胃腸道對藥物的吸收。因此,有些醫(yī)生會建議患者至少在喝糖漿后5分鐘內(nèi)不要喝水,以提高療效。但如果黏稠的糖漿太刺激咽部,甚至引起不適,則另當(dāng)別論。
六類藥不要碰熱水
用白開水送服藥物是個常識,但有些人喜歡用50—60攝氏度以上的熱水服藥。殊不知,部分藥品遇熱后會發(fā)生物理或化學(xué)反應(yīng),進而影響療效。
一、助消化類。如胃蛋白酶合劑、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等,均含有助消化的酶類。酶是一種活性蛋白質(zhì),遇熱后會凝固變性?!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指出:“胃蛋白酶遇熱不穩(wěn)定,70攝氏度以上即失效”。
二、維生素類。例如其中的維生素C不穩(wěn)定,遇熱后易被還原、破壞,而失去藥效。
三、止咳糖漿類。急支糖漿、復(fù)方甘草合劑、蜜煉川貝枇杷膏等,是將止咳消炎成分溶于糖漿或浸膏中配制而成的一類藥物。患者服用后,糖漿或浸膏覆蓋在發(fā)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便于快速控制咳嗽,緩解癥狀。如果用熱水沖服,更易降低糖漿的黏稠度,影響保護膜的療效。
四、活疫苗。如小兒麻痹癥糖丸,含有脊髓灰質(zhì)炎減毒活疫苗,服用時應(yīng)當(dāng)用涼開水送服,否則疫苗滅活,不能起到免疫機體、預(yù)防傳染病的作用。
五、含活性菌類。乳酶生含有乳酸活性桿菌,整腸生含有地衣芽孢桿菌,媽咪愛含有糞鏈球菌和枯草桿菌,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含有嗜酸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此外,酵母片、麗珠腸樂等藥物均含有用于防病治病的活性菌。遇熱后活性菌會被破壞。
六、清熱類中成藥。中醫(yī)認為,對燥熱之證,如發(fā)燒、上火等,應(yīng)采用清熱之劑治療,此時不宜用熱水送服。用涼開水送服則可增加清熱藥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