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芩的藥用

    常用清熱藥。別名腐腸、黃文、虹勝、經(jīng)芩、印頭、內(nèi)虛、葿、空腸、元芩。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的干燥根(圖1)。因其色黃,故名。

    產(chǎn)地和性狀 黃芩多生于草原、高燥礫質(zhì)的山坡。主產(chǎn)于河北、山西、內(nèi)蒙古、河南、山東、陜西、黑龍江、遼寧等地。黃芩呈圓錐形,扭曲,長8~25厘米,直徑1~3厘米。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有稀疏的疣狀細根痕,上部較粗糙,有扭曲的縱皺或不規(guī)則的網(wǎng)紋,下部有順紋和細皺。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黃色,中間紅棕色;老根中間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狀,已成空洞。氣微,味苦(圖2)。

    性味和功用 黃芩味苦,性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jīng)。功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濕溫暑溫,濕熱痞滿,黃疸瀉痢,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熱不安等證。

    成分和藥理 黃芩含黃芩甙元、黃芩甙、漢黃芩素、漢黃芩甙、黃芩新素、苯甲酸、β-谷甾醇等。黃芩煎劑在體外有廣譜抗菌作用,對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百日咳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此外,還有解熱、降壓、利尿、鎮(zhèn)靜、利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以及抑制腸蠕動等作用。黃芩甙、黃芩甙元對豚鼠離體氣管過敏性收縮及整體動物過敏性氣喘,均有緩解作用,與麻黃堿有協(xié)同作用;對豚鼻被動性皮膚過敏反應(yīng)、組織胺皮膚反應(yīng)有抑制作用。

    應(yīng)用和禁忌 凡濕溫暑溫,胸脘痞悶者,宜配滑石、白蔻仁、通草。若濕熱中阻,痞滿嘔吐,可配黃連、干姜、半夏。濕熱瀉痢配黃連、葛根。濕熱黃疸配茵陳、梔子。肺熱咳嗽配桑白皮、知母。外感熱病,高熱煩渴,宜配薄荷、大黃、梔子。寒熱往來配柴胡。癰腫疔瘡配金銀花、連翹。血熱吐衄配生地、白茅根。胎熱不安配白術(shù)、當歸。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細菌性痢疾、鉤端螺旋體病等,用單味黃芩或以黃芩為主的復方。傳染性肝炎用黃芩提取物——黃芩素裝入膠囊,每粒0.25克。每次2粒,日服3次,兒童酌減。黃芩內(nèi)服煎湯用量3~9克。制劑有5%黃芩素注射液,每次肌注100~200毫克(兒童減半),每日2次;黃芩制成20%的酊劑,每次5~10毫升,日服3次。20%的黃芩煎劑喉頭噴霧,每次2毫升。脾胃虛寒、少食、便溏者不宜使用。

更多中藥材
  • 但是如果沒有嚴格的服藥和飲食起居這些注意的話,那么支架里邊還會發(fā)生再狹窄,一樣會導致再次堵塞。一般,患者自己評估自己血管堵塞的情況,一般是用癥狀來判斷的,那么典型的冠心病心絞痛,就會是以陣發(fā)性的胸悶胸痛為主,比如這個患者稍微活動一點兒,或者......
  • 咱們現(xiàn)在,營養(yǎng)比較過剩,人攝入熱量比較高,所以現(xiàn)在不管是冠心病,高血壓,還有糖尿病,發(fā)病的年齡,都日趨前移了,所以很多人就說應(yīng)該吃得少,甚至以前我們這個古代的一些傳統(tǒng)的觀念,也提出過,叫過午不食,因為這樣是最健康的。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首......
  • 那最常見的咱們就是頭后的疼痛,就是后腦勺這個部位,那么它對應(yīng)的就是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一般這個部位疼痛,都是跟外邪侵襲有關(guān),或者是風寒侵襲,或者是風熱侵襲,襲擾了膀胱經(jīng),出現(xiàn)了這個頭后的疼痛,因為后腦勺這個部分,就是足太陽膀胱經(jīng)走行的部分。治療上......
  • 那么還有的女性,說大夫啊,月經(jīng)量少,月經(jīng)周期不太準,那吃點逍遙丸吧。有些人呢,心情不好,總是郁郁寡歡的,而且特別沒有精氣神兒,還悶悶不樂的,吃點逍遙丸吧。還有些人呢,吃東西不好,一吃點兒東西啊,斜肋部脹痛,胃也不舒服,也讓你吃點逍遙丸,可以......
  • 這是一手成方,它主要的功效,就是疏肝解郁,疏肝理氣,那么這個方,在生活當中非常的常用。為什么這么講啊,因為我們現(xiàn)在人,壓力都比較大,所以說,脾氣都比較暴躁,疏肝解郁,這就成為一個永恒的話題,所以說,這個方之所以常用,是因為現(xiàn)代人肝氣淤結(jié)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