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梔子為茜草科植物山梔的果實,含多種苦味素甙,還含甘露醇,熊果酸等,梔子有利膽作用,或使膽汁分泌增加;同時梔子有降溫,鎮(zhèn)靜,鎮(zhèn)痛和抗驚厥作用;還有抗微生物作用,對多種致病菌及多種皮膚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中醫(yī)認為,其性寒、味苦,功能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適用于熱病虛煩不眠、黃疸、目赤、衄血、熱毒瘡瘍等癥。
梔子聯(lián)用TMP抗菌作用的實驗研究
梔子性味苦寒,功能清熱瀉火,消腫止痛,臨床上常用于跌仆損傷痛等癥[1]。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梔子對多種細菌具抑制作用。TMP是一種廣譜抗菌增效劑,臨床上常與磺胺類藥聯(lián)用以增強磺胺類藥的抗菌作用。為了探討TMP對梔子抗菌活性的影響,我們采用瓊脂稀釋法對比研究梔子、TMP及梔子與TMP聯(lián)用對6種不同細菌的體外抗菌作用。
1
藥品與材料
梔子經鑒定為藥典品種(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取自湖北省中醫(yī)院中藥庫。TMP購自湖北民康制藥廠,批號19980621。
2
供試液配制
2.1
梔子
取梔子5g,常規(guī)水煎煮濃縮成浸膏狀,加入無菌肉湯10ml,微熱使溶,即得梔子供試藥液。
2.2
TMP
稱取50mgTMP于試管中,加入無菌肉湯10ml,搖勻即得TMP供試藥液。
2.3
梔子+TMP復方
在另一份梔子供試藥液中,再加入TMP50mg,微熱使溶,即得梔子與TMP復方供試藥液。
3
菌種
(1)金黃色葡萄球菌;(2)綠膿桿菌;(3)大腸桿菌;(4)志賀痢疾桿菌;(5)傷寒桿菌;(6)水弧菌(以上菌種購自武漢大學微生物典藏中心)。
4
方法與結果
(1)無菌試管3排,每排15管。除每排的第14管外,其余各管中均加入無菌肉湯5ml,然后于每排試管的第1管分別加入上述3種供試藥液5ml,混勻,吸取5ml加至第2管中,混勻,同法依次稀釋至第13管,混勻后吸出5ml于第14管中。每排的第14管作無菌陰性對照管,第15管做無菌陽性對照管。然后于各管中加5ml熱無菌肉蛋白胨瓊脂,搖勻,趁熱依次傾入到同一型號的無菌培養(yǎng)皿中,放置使瓊脂冷凝。(2)除第14號培養(yǎng)皿外,1~15號培養(yǎng)皿分別劃分為6個近等的區(qū)域,并分別編號,然后在每個區(qū)域中分別加入6種經16h培養(yǎng)的各含菌培養(yǎng)液0.01ml,37℃培養(yǎng)18~24h左右,以細菌生長的有無作為判斷指針,觀察細菌培養(yǎng)結果。具抗菌作用指接種區(qū)光滑無可見菌落;無抗菌作用指接種區(qū)可見大片細菌生長;抑菌作用指接種區(qū)可見極少量細菌點狀生長。為便于直觀比較分析,實驗結果以抗菌作用最大稀釋試管號表示,見表1。1~13管藥物稀釋倍數(shù)依次為原濃度的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1/1024、1/2048、1/4096、1/8192。0:表示第1管(1/2倍原濃度)無抗菌作用;±:表示從第1到該管均呈抑菌作用。表1
各供試液抗菌作用結果
5
討論
實驗結果表明,在本文實驗條件下,對金葡菌,TMP有較強的抑菌作用,梔子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梔子與TMP兩者聯(lián)用后,抗菌活性較單用梔子增大32倍。對綠膿桿菌,梔子在1:2稀釋度時不顯示抗菌作用,TMP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兩者連用后對綠膿桿菌抗菌作用較TMP變小,但較梔子增大,客觀上增大了梔子的抗菌譜。對大腸桿菌和傷寒菌,梔子與TMP在1:2稀釋度時均不顯示抗菌作用,梔子聯(lián)用TMP后抗菌活性較單用梔子和TMP均大大增強。對痢疾桿菌,梔子有一定的抗菌作用,TMP在1:2稀釋度時不顯示抗菌作用,兩者聯(lián)用,抗菌活性較單用梔子增大32倍。對水弧菌,梔子有一定的抗菌作用,TMP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兩者聯(lián)用后,抗菌活性較單用梔子增大256倍。以上結果表明,梔子聯(lián)用TMP后,對實驗6種細菌抗菌活性均大大增強,說明梔子與TMP聯(lián)用具協(xié)同作用。
相關文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梔子為茜草科植物山梔的果實,含多種苦味素甙,還含甘露醇,熊果酸等,梔子有利膽作用,或使膽汁分泌增加;同時梔子有降溫,鎮(zhèn)靜,鎮(zhèn)痛和抗驚厥作用;還有抗微生物作用,對多種致病菌及多種皮膚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中醫(yī)認為,其性寒、味苦,功能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適用于熱病虛煩不眠、黃疸、目赤、衄血、熱毒瘡瘍等癥。
梔子聯(lián)用TMP抗菌作用的實驗研究
梔子性味苦寒,功能清熱瀉火,消腫止痛,臨床上常用于跌仆損傷痛等癥[1]。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梔子對多種細菌具抑制作用。TMP是一種廣譜抗菌增效劑,臨床上常與磺胺類藥聯(lián)用以增強磺胺類藥的抗菌作用。為了探討TMP對梔子抗菌活性的影響,我們采用瓊脂稀釋法對比研究梔子、TMP及梔子與TMP聯(lián)用對6種不同細菌的體外抗菌作用。
1
藥品與材料
梔子經鑒定為藥典品種(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取自湖北省中醫(yī)院中藥庫。TMP購自湖北民康制藥廠,批號19980621。
2
供試液配制
2.1
梔子
取梔子5g,常規(guī)水煎煮濃縮成浸膏狀,加入無菌肉湯10ml,微熱使溶,即得梔子供試藥液。
2.2
TMP
稱取50mgTMP于試管中,加入無菌肉湯10ml,搖勻即得TMP供試藥液。
2.3
梔子+TMP復方
在另一份梔子供試藥液中,再加入TMP50mg,微熱使溶,即得梔子與TMP復方供試藥液。
3
菌種
(1)金黃色葡萄球菌;(2)綠膿桿菌;(3)大腸桿菌;(4)志賀痢疾桿菌;(5)傷寒桿菌;(6)水弧菌(以上菌種購自武漢大學微生物典藏中心)。
4
方法與結果
(1)無菌試管3排,每排15管。除每排的第14管外,其余各管中均加入無菌肉湯5ml,然后于每排試管的第1管分別加入上述3種供試藥液5ml,混勻,吸取5ml加至第2管中,混勻,同法依次稀釋至第13管,混勻后吸出5ml于第14管中。每排的第14管作無菌陰性對照管,第15管做無菌陽性對照管。然后于各管中加5ml熱無菌肉蛋白胨瓊脂,搖勻,趁熱依次傾入到同一型號的無菌培養(yǎng)皿中,放置使瓊脂冷凝。(2)除第14號培養(yǎng)皿外,1~15號培養(yǎng)皿分別劃分為6個近等的區(qū)域,并分別編號,然后在每個區(qū)域中分別加入6種經16h培養(yǎng)的各含菌培養(yǎng)液0.01ml,37℃培養(yǎng)18~24h左右,以細菌生長的有無作為判斷指針,觀察細菌培養(yǎng)結果。具抗菌作用指接種區(qū)光滑無可見菌落;無抗菌作用指接種區(qū)可見大片細菌生長;抑菌作用指接種區(qū)可見極少量細菌點狀生長。為便于直觀比較分析,實驗結果以抗菌作用最大稀釋試管號表示,見表1。1~13管藥物稀釋倍數(shù)依次為原濃度的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1/1024、1/2048、1/4096、1/8192。0:表示第1管(1/2倍原濃度)無抗菌作用;±:表示從第1到該管均呈抑菌作用。表1
各供試液抗菌作用結果
5
討論
實驗結果表明,在本文實驗條件下,對金葡菌,TMP有較強的抑菌作用,梔子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梔子與TMP兩者聯(lián)用后,抗菌活性較單用梔子增大32倍。對綠膿桿菌,梔子在1:2稀釋度時不顯示抗菌作用,TMP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兩者連用后對綠膿桿菌抗菌作用較TMP變小,但較梔子增大,客觀上增大了梔子的抗菌譜。對大腸桿菌和傷寒菌,梔子與TMP在1:2稀釋度時均不顯示抗菌作用,梔子聯(lián)用TMP后抗菌活性較單用梔子和TMP均大大增強。對痢疾桿菌,梔子有一定的抗菌作用,TMP在1:2稀釋度時不顯示抗菌作用,兩者聯(lián)用,抗菌活性較單用梔子增大32倍。對水弧菌,梔子有一定的抗菌作用,TMP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兩者聯(lián)用后,抗菌活性較單用梔子增大256倍。以上結果表明,梔子聯(lián)用TMP后,對實驗6種細菌抗菌活性均大大增強,說明梔子與TMP聯(lián)用具協(xié)同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