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藥用】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白芷或川白芷的根。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肺、胃經。
【功效】祛風解表,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
【臨床應用】1.用于感冒風寒,頭痛,鼻塞等癥。
白芷發(fā)散風寒,且有止痛、通鼻竅等作用,故主要用治風寒表癥兼有頭痛鼻塞的病癥。如頭痛劇者加羌活、細辛;鼻塞者配藿香(主要為理脾肺之氣)、薄荷等。
2.用于頭痛、眉棱骨痛、齒痛。
白芷祛風止痛,主要適用于病在陽明經者,頭額、眉棱骨、上下齦都屬于陽明經循行部位,因此都可用白芷進行治療。治頭痛可配藁本、蔓荊子等;治眉棱骨痛屬風寒者可單獨應用;屬風熱者可配黃芩同用。
3.用于瘡瘍腫痛。
白芷治瘡瘍,初起能消散,潰后能排膿,為外科常用的輔助藥品。如乳癰初起可配蒲公英、瓜蔞同用;膿出不暢配金銀花、天花粉同用。在消散瘡瘍方面還可以研末外敷。
4.用于婦女白帶。
白芷溫燥寒濕,主要用治寒濕白帶,常配合海螵蛸等同用如屬濕熱帶下,也可配清熱燥濕藥如黃柏、椿根皮等同用。
此外,白芷又為治鼻淵要藥,有化濕通鼻竅之功,多配合辛夷、鵝兒不食草等同用,既可內服,又可外用。還可用于毒蛇咬傷,有解蛇毒作用,古代有單用煎湯內服,用渣外敷的記載,現代有些蛇藥解毒片即有本品配伍在內。
【處方用名】白芷、香白芷(洗凈,曬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白芷辛散祛風,溫燥除濕,芳香通竅,善能止痛,又可消腫排膿。它的止痛效果良好,跟據臨床實踐,不僅可以用治頭痛,還可以用治風濕痹痛。
配荊芥、防風,能散風寒而止頭痛;配蒼耳子、辛夷花能通鼻竅而治鼻淵;配黃柏、蒼朮、椿根皮,可清熱燥濕而治濕熱帶下;配銀花、天花粉、當歸、甘草等,可消腫排膿而治瘡瘍腫痛;配桑枝、秦艽、獨活等,可祛風止痛而治風濕痹痛。
【方劑舉例】白芷蔥豉湯(原名白神散)《衛(wèi)生寶鑒方》:白芷、豆豉、蔥白、甘草、生姜、大棗。治寒熱頭痛,眉棱骨痛。
白芷散《婦人良方》:白芷、海螵蛸、胎發(fā)。治赤白帶,滑脫不禁。
【藥名】
白芷
【拼音】
BAIZHI
【英文名】
Dahuricae Angelica Root Taiwan Angelica Root
【來源】
為雙子葉植物藥傘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功效】
祛風,燥濕,消腫,止痛。
【主治】
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性味歸經】
辛,溫。①《本經》:“辛,溫?!雹凇秳e錄》:“無毒。”③《滇南本草》:“性溫,味辛微甘?!雹堋端幬飯D考》:“有小毒,臭香,味辛?!?/p>
入肺、脾、胃經。①《珍珠囊》:“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手太陰肺經。”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脾、胃三經?!雹邸侗静萁浗狻罚骸叭胱阖赎幐谓?、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p>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8~2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用藥忌宜】
陰虛血熱者忌服?!侗静萁浭琛罚骸皣I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陰虛火熾血熱所致者勿用。癰疽已潰,宜漸減去。”
【藥物配伍】
《本草經集注》:“當歸為之使,惡旋覆花?!?/p>
【別名】
虈、芷(《楚辭》)、芳香(《本經》)、苻蘺、澤芬、晼 (《吳普本草》)、白虈(《別錄》)、香白芷(《夷堅志》)。①興安白芷,又名:達烏里當歸、走馬芹。②川白芷,又名:異形當歸。③杭白芷,又名:浙白芷、臺灣當歸。④云南牛防風,又名:滇白芷、粗糙獨活。本品色白氣香,形似初生根桿,故名。
【處方名】
白芷、香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祁白芷
【商品名】
杭白芷,又名浙白芷、香白芷,為產于浙江者。
川白芷,又名庫頁白芷,為產于四川者。
祁白芷:又名興安白芷。為產于河北安國、定縣者。
禹白芷:又名會白芷。為產于河南禹州、長葛者。
以上商品以干燥、根條肥大、體堅實、粉性足、香氣濃郁者為佳。
【藥用部位】
以上3種植物的葉(白芷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
①興安白芷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栽培于四川、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地。②川白芷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栽培于四川、山東等地。③杭白芷分布浙江、臺灣等地。浙江、江蘇有栽培。④云南牛防風 分布云南、四川。云南有栽培。藥材:①川白芷主產四川。產于河北者稱祁白芷;產于河南者稱禹白芷、會白芷。此外,湖南、湖北、山西、安徽、山東等地亦產。②杭白芷 主產浙江。③滇白芷 主產云南。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秋播種植的,次年7~9月間莖葉枯黃時采挖。春播種植的,當年10月采挖。擇晴天,先割去地上部分,再挖出根部。除凈殘莖、須根及泥土(不用水洗),曬干或微火烘干。置干燥不通風處保存,防蟲蛀或霉爛。
【拉丁名】
藥材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原植物①興安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Hoffm.) 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Et Sav.,②川白芷Angelica anomala Lallem.,③杭白芷Angelica taiwaniana Boiss.,④云南牛防風Heracleum scabridum Franch.,
【炮制方法】
揀去雜質,用水洗凈,浸泡,撈出潤透,略曬至外皮無滑膩感時,再悶潤后,切片干燥。①《雷公炮炙論》:“采得白芷后,刮削上皮,細銼,用黃精亦細銼,以竹刀切,二味等分,蒸一伏時后出,于日中曬干,去黃精用之?!雹凇毒V目》:“今人采(白芷)根洗刮寸截,以石灰拌勻曬收,為其易蛀并欲色白也。入藥微焙。”②《藥對》:“白芷制雄黃、硫黃?!?/p>
【考 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①《別錄》:“白芷,生河東川谷下澤。二月、八月采根,曝干?!?③《本草圖經》:“白芷,根長尺余,粗細不等,枝干去地五寸已上。春生葉相對婆娑,紫色,闊三指許,花白微黃,入伏后結子,立秋后苗枯。二月、八月采根,暴干。以黃澤者為佳?!?④《植物名實圖考》:“白芷,滇南生者,肥莖綠縷,頗似茴香,抱莖生枝,長尺有咫,對葉密擠,鋸齒槎枒,齦齬翅起,澀紋深刻,梢開五瓣白花,黃蕊外涌,千百為簇,間以綠苞,根肥白如大拇指,香味尤竄?!?/p>
【生藥材鑒定】
①川白芷(《濟生方》) 為植物興安白芷或川白芷的干燥根。類圓錐形而無明顯的棱脊,長約7~24厘米,直徑約1.5~2厘米。有時附有支根。頂端有凹洼的莖痕,也有多數同心環(huán)狀的紋理。表面黃色或淡棕色,有眾多皺紋,分布有少數長0.5~1厘米的皮孔樣橫向突起,突起處色較深,有時有支根切除的痕跡,顯淡棕色。質堅硬而較輕。斷面粉質,全部淡棕色,隨處密布棕色油點,形成層環(huán)狀,棕色而明顯,木質部約占橫斷面的1/3強,射線緊密,自中心向四周輻射。氣微香,味苦辛。以獨支、皮細、外表土黃色、堅硬、光滑、香氣濃者為佳。主產四川。產于河北者稱祁白芷;產于河南者稱禹白芷、會白芷。此外,湖南、湖北、山西、安徽、山東等地亦產。②杭白芷 為植物杭白芷的干燥根。類圓錐形而具四棱,長約10~20厘米,直徑約1.5~2.5厘米,頂端有凹洼的莖痕。表面灰黃色或淡棕色,有較少的縱皺紋,布有多數長0.5~1厘米的皮孔樣橫向突起,習稱“疙瘩丁”,多排列成四縱行,體形因之而具四棱,突起處色較深,有時也有支根切除的痕跡。質堅硬。斷面粉質,白色或類白色,皮部有多數棕色油點,形成層環(huán)狀棕色,明顯;木質部淡棕灰色,約占橫斷面1/2強,射線緊密,自中心向四周輻射。氣芳香,味苦辛。以根條粗大、皮細、粉性足、香氣濃者為佳。條小或過大、體輕松、粉性小、香氣淡者質次。主產浙江。③滇白芷 為植物云南牛防風的干燥根。直徑0.2~1.5厘米,分枝或不分枝,下部細。外表棕黃色,多深縱紋,時有支根痕,上部有橫皺紋。質脆。斷面皮部類白色,散有棕色油點及裂隙,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淡黃色,占全徑1/3。商品多已切成厚約1厘米以下的厚片。氣芳香,味辣而苦。主產云南。顯微鑒定: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皮層窄,偶有油管分布。韌皮部寬廣;篩管群略呈徑向排列;油管較多,直徑28-79μm,內含黃棕色分泌物;韌皮射線長短不一,長者細胞徑向延長較明顯。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部導管束2-4分叉,導管徑向排列;木射線較寬。本品薄壁細胞含淀粉粒,少數含圓簇狀草酸鈣結晶。粉末:黃白色。①淀粉粒單粒圓球形或橢圓形,直徑3-20μm,臍點十字狀、裂縫狀、點狀、三叉或星狀,大粒層紋隱約可見;復粒由2-8(-12)分粒組成。②草酸鈣簇晶存在于薄壁細胞中,呈圓簇狀或類圓形,直徑6-18μm。③網紋、螺紋及具緣紋孔導管直徑9-104μm,具緣紋孔橫向延長成梯狀排列。④油管多已破碎,分泌細胞含淡黃棕色分泌物。油管碎片旁的細胞中淀粉粒溶化后留有網格樣痕跡。此外,木栓細胞壁薄,木化。
【中藥化學成分】
白芷全草含揮發(fā)油,四川省遂寧產白芷根含黃色揮發(fā)油0.24%。興安白芷根含白當歸素(Byak-angelicin)、白當歸腦(Byak-angelicol)、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歐芹屬素乙(Imperatorin)、異歐芹屬素乙(Isoimperatori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一種類似當歸酸(Angelicacid)的酸、一種致痙攣的毒素白芷毒(素)(Angelicoto-xin)。另一報道,根中還含花椒毒素(Xanthotoxin)、印度榅桲素(Marmesin)、東莨菪素(Scopoletin)、異白當歸腦(Isobyakangelicol或Anhydrobyakangelicin)和新白當歸腦(Neobyakangelicol),又曾分離出別異歐芹屬素乙(Alloisoimperatorin)及5-甲氧基-8- 羥基補骨脂素(5-Methoxy-8-Hydroxypsoralen)。川白芷根又含白芷靈(Anomalin)、川白芷素(Angeno-malin)、佛手柑內酯(Bergaptene)和傘形花內酯。杭白芷根含6種呋喃香豆精(Furocoumarin):異歐芹屬素乙、歐芹屬素乙、佛手柑內酯、珊瑚菜素、氧化前胡素、水化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 hydrate)。此外,尚分出二種白色結晶:C11H10O5(熔點159~160℃)和(C14H14O4(熔點187~188℃)。中國藥材學:(1)白芷 全株含揮發(fā)油。由根揮發(fā)油中檢出29種化合物,含量較高的有甲基環(huán)葵烷、l-十四碳烯、月桂酸乙酯。根還含數種呋喃香豆素:比克-白芷素(byak-angelicin)約0.2%,比克-白芷醚(byak-angelicol) 約0.2%,以及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e)、歐前胡內酯(imperatorin)、異歐前胡內酯 (isoimperatori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另含花椒毒素(xanthotoxine)、紫花前胡甙元(印枳樹皮素,marmesin,nodakenetin)、東莨菪素(scopoletin)、脫水比克-白芷素 (anhy-drobyakangelicol)、新比克-白芷醚(sen-byakangelicol)、水合氧化前胡素、森比克白芷醚及去甲基栓花椒素(7-demethyl-subersin)。(2)杭白芷 根含數種香豆素及呋喃香豆素衍生物:歐前胡素、異歐前胡素、別歐前胡素 (alloimpera-torin)、珊瑚菜素、花椒毒酚(xanthotoxol)、異氧化前胡素、5-甲氧基-8-羥基補骨脂內脂、比克白芷醚、比克白芷素、氧化前胡素、水合氧化前胡素、香柑內酯。另含谷甾醇、硬脂酸及一種簡單香豆素和一種甾醇。有報道認為杭白芷含有香柑內脂,而白芷不含此成分,全株含揮發(fā)油。
【中藥化學鑒定】
(1)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ml,振搖5min后,靜置20min,取上清液1ml,加7% 鹽酸羥甲醇溶液與10%氫氧化鉀溶液各2-3滴,搖勻,置水浴上微熱,冷卻后,加稀鹽酸調至pH3-4,加1%三氯化鐵溶液1-2滴,顯紫紅色。(香豆素反應)(2)本品水浸出液滴于濾紙上,紫外燈(365nm)下顯藍色熒光。(香豆素反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藥用】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白芷或川白芷的根。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肺、胃經。
【功效】祛風解表,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
【臨床應用】1.用于感冒風寒,頭痛,鼻塞等癥。
白芷發(fā)散風寒,且有止痛、通鼻竅等作用,故主要用治風寒表癥兼有頭痛鼻塞的病癥。如頭痛劇者加羌活、細辛;鼻塞者配藿香(主要為理脾肺之氣)、薄荷等。
2.用于頭痛、眉棱骨痛、齒痛。
白芷祛風止痛,主要適用于病在陽明經者,頭額、眉棱骨、上下齦都屬于陽明經循行部位,因此都可用白芷進行治療。治頭痛可配藁本、蔓荊子等;治眉棱骨痛屬風寒者可單獨應用;屬風熱者可配黃芩同用。
3.用于瘡瘍腫痛。
白芷治瘡瘍,初起能消散,潰后能排膿,為外科常用的輔助藥品。如乳癰初起可配蒲公英、瓜蔞同用;膿出不暢配金銀花、天花粉同用。在消散瘡瘍方面還可以研末外敷。
4.用于婦女白帶。
白芷溫燥寒濕,主要用治寒濕白帶,常配合海螵蛸等同用如屬濕熱帶下,也可配清熱燥濕藥如黃柏、椿根皮等同用。
此外,白芷又為治鼻淵要藥,有化濕通鼻竅之功,多配合辛夷、鵝兒不食草等同用,既可內服,又可外用。還可用于毒蛇咬傷,有解蛇毒作用,古代有單用煎湯內服,用渣外敷的記載,現代有些蛇藥解毒片即有本品配伍在內。
【處方用名】白芷、香白芷(洗凈,曬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白芷辛散祛風,溫燥除濕,芳香通竅,善能止痛,又可消腫排膿。它的止痛效果良好,跟據臨床實踐,不僅可以用治頭痛,還可以用治風濕痹痛。
配荊芥、防風,能散風寒而止頭痛;配蒼耳子、辛夷花能通鼻竅而治鼻淵;配黃柏、蒼朮、椿根皮,可清熱燥濕而治濕熱帶下;配銀花、天花粉、當歸、甘草等,可消腫排膿而治瘡瘍腫痛;配桑枝、秦艽、獨活等,可祛風止痛而治風濕痹痛。
【方劑舉例】白芷蔥豉湯(原名白神散)《衛(wèi)生寶鑒方》:白芷、豆豉、蔥白、甘草、生姜、大棗。治寒熱頭痛,眉棱骨痛。
白芷散《婦人良方》:白芷、海螵蛸、胎發(fā)。治赤白帶,滑脫不禁。
【藥名】
白芷
【拼音】
BAIZHI
【英文名】
Dahuricae Angelica Root Taiwan Angelica Root
【來源】
為雙子葉植物藥傘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功效】
祛風,燥濕,消腫,止痛。
【主治】
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性味歸經】
辛,溫。①《本經》:“辛,溫?!雹凇秳e錄》:“無毒。”③《滇南本草》:“性溫,味辛微甘?!雹堋端幬飯D考》:“有小毒,臭香,味辛?!?/p>
入肺、脾、胃經。①《珍珠囊》:“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手太陰肺經。”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脾、胃三經?!雹邸侗静萁浗狻罚骸叭胱阖赎幐谓?、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p>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8~2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用藥忌宜】
陰虛血熱者忌服?!侗静萁浭琛罚骸皣I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陰虛火熾血熱所致者勿用。癰疽已潰,宜漸減去。”
【藥物配伍】
《本草經集注》:“當歸為之使,惡旋覆花?!?/p>
【別名】
虈、芷(《楚辭》)、芳香(《本經》)、苻蘺、澤芬、晼 (《吳普本草》)、白虈(《別錄》)、香白芷(《夷堅志》)。①興安白芷,又名:達烏里當歸、走馬芹。②川白芷,又名:異形當歸。③杭白芷,又名:浙白芷、臺灣當歸。④云南牛防風,又名:滇白芷、粗糙獨活。本品色白氣香,形似初生根桿,故名。
【處方名】
白芷、香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祁白芷
【商品名】
杭白芷,又名浙白芷、香白芷,為產于浙江者。
川白芷,又名庫頁白芷,為產于四川者。
祁白芷:又名興安白芷。為產于河北安國、定縣者。
禹白芷:又名會白芷。為產于河南禹州、長葛者。
以上商品以干燥、根條肥大、體堅實、粉性足、香氣濃郁者為佳。
【藥用部位】
以上3種植物的葉(白芷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
①興安白芷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栽培于四川、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地。②川白芷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栽培于四川、山東等地。③杭白芷分布浙江、臺灣等地。浙江、江蘇有栽培。④云南牛防風 分布云南、四川。云南有栽培。藥材:①川白芷主產四川。產于河北者稱祁白芷;產于河南者稱禹白芷、會白芷。此外,湖南、湖北、山西、安徽、山東等地亦產。②杭白芷 主產浙江。③滇白芷 主產云南。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秋播種植的,次年7~9月間莖葉枯黃時采挖。春播種植的,當年10月采挖。擇晴天,先割去地上部分,再挖出根部。除凈殘莖、須根及泥土(不用水洗),曬干或微火烘干。置干燥不通風處保存,防蟲蛀或霉爛。
【拉丁名】
藥材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原植物①興安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Hoffm.) 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Et Sav.,②川白芷Angelica anomala Lallem.,③杭白芷Angelica taiwaniana Boiss.,④云南牛防風Heracleum scabridum Franch.,
【炮制方法】
揀去雜質,用水洗凈,浸泡,撈出潤透,略曬至外皮無滑膩感時,再悶潤后,切片干燥。①《雷公炮炙論》:“采得白芷后,刮削上皮,細銼,用黃精亦細銼,以竹刀切,二味等分,蒸一伏時后出,于日中曬干,去黃精用之?!雹凇毒V目》:“今人采(白芷)根洗刮寸截,以石灰拌勻曬收,為其易蛀并欲色白也。入藥微焙。”②《藥對》:“白芷制雄黃、硫黃?!?/p>
【考 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①《別錄》:“白芷,生河東川谷下澤。二月、八月采根,曝干?!?③《本草圖經》:“白芷,根長尺余,粗細不等,枝干去地五寸已上。春生葉相對婆娑,紫色,闊三指許,花白微黃,入伏后結子,立秋后苗枯。二月、八月采根,暴干。以黃澤者為佳?!?④《植物名實圖考》:“白芷,滇南生者,肥莖綠縷,頗似茴香,抱莖生枝,長尺有咫,對葉密擠,鋸齒槎枒,齦齬翅起,澀紋深刻,梢開五瓣白花,黃蕊外涌,千百為簇,間以綠苞,根肥白如大拇指,香味尤竄?!?/p>
【生藥材鑒定】
①川白芷(《濟生方》) 為植物興安白芷或川白芷的干燥根。類圓錐形而無明顯的棱脊,長約7~24厘米,直徑約1.5~2厘米。有時附有支根。頂端有凹洼的莖痕,也有多數同心環(huán)狀的紋理。表面黃色或淡棕色,有眾多皺紋,分布有少數長0.5~1厘米的皮孔樣橫向突起,突起處色較深,有時有支根切除的痕跡,顯淡棕色。質堅硬而較輕。斷面粉質,全部淡棕色,隨處密布棕色油點,形成層環(huán)狀,棕色而明顯,木質部約占橫斷面的1/3強,射線緊密,自中心向四周輻射。氣微香,味苦辛。以獨支、皮細、外表土黃色、堅硬、光滑、香氣濃者為佳。主產四川。產于河北者稱祁白芷;產于河南者稱禹白芷、會白芷。此外,湖南、湖北、山西、安徽、山東等地亦產。②杭白芷 為植物杭白芷的干燥根。類圓錐形而具四棱,長約10~20厘米,直徑約1.5~2.5厘米,頂端有凹洼的莖痕。表面灰黃色或淡棕色,有較少的縱皺紋,布有多數長0.5~1厘米的皮孔樣橫向突起,習稱“疙瘩丁”,多排列成四縱行,體形因之而具四棱,突起處色較深,有時也有支根切除的痕跡。質堅硬。斷面粉質,白色或類白色,皮部有多數棕色油點,形成層環(huán)狀棕色,明顯;木質部淡棕灰色,約占橫斷面1/2強,射線緊密,自中心向四周輻射。氣芳香,味苦辛。以根條粗大、皮細、粉性足、香氣濃者為佳。條小或過大、體輕松、粉性小、香氣淡者質次。主產浙江。③滇白芷 為植物云南牛防風的干燥根。直徑0.2~1.5厘米,分枝或不分枝,下部細。外表棕黃色,多深縱紋,時有支根痕,上部有橫皺紋。質脆。斷面皮部類白色,散有棕色油點及裂隙,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淡黃色,占全徑1/3。商品多已切成厚約1厘米以下的厚片。氣芳香,味辣而苦。主產云南。顯微鑒定: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皮層窄,偶有油管分布。韌皮部寬廣;篩管群略呈徑向排列;油管較多,直徑28-79μm,內含黃棕色分泌物;韌皮射線長短不一,長者細胞徑向延長較明顯。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部導管束2-4分叉,導管徑向排列;木射線較寬。本品薄壁細胞含淀粉粒,少數含圓簇狀草酸鈣結晶。粉末:黃白色。①淀粉粒單粒圓球形或橢圓形,直徑3-20μm,臍點十字狀、裂縫狀、點狀、三叉或星狀,大粒層紋隱約可見;復粒由2-8(-12)分粒組成。②草酸鈣簇晶存在于薄壁細胞中,呈圓簇狀或類圓形,直徑6-18μm。③網紋、螺紋及具緣紋孔導管直徑9-104μm,具緣紋孔橫向延長成梯狀排列。④油管多已破碎,分泌細胞含淡黃棕色分泌物。油管碎片旁的細胞中淀粉粒溶化后留有網格樣痕跡。此外,木栓細胞壁薄,木化。
【中藥化學成分】
白芷全草含揮發(fā)油,四川省遂寧產白芷根含黃色揮發(fā)油0.24%。興安白芷根含白當歸素(Byak-angelicin)、白當歸腦(Byak-angelicol)、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歐芹屬素乙(Imperatorin)、異歐芹屬素乙(Isoimperatori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一種類似當歸酸(Angelicacid)的酸、一種致痙攣的毒素白芷毒(素)(Angelicoto-xin)。另一報道,根中還含花椒毒素(Xanthotoxin)、印度榅桲素(Marmesin)、東莨菪素(Scopoletin)、異白當歸腦(Isobyakangelicol或Anhydrobyakangelicin)和新白當歸腦(Neobyakangelicol),又曾分離出別異歐芹屬素乙(Alloisoimperatorin)及5-甲氧基-8- 羥基補骨脂素(5-Methoxy-8-Hydroxypsoralen)。川白芷根又含白芷靈(Anomalin)、川白芷素(Angeno-malin)、佛手柑內酯(Bergaptene)和傘形花內酯。杭白芷根含6種呋喃香豆精(Furocoumarin):異歐芹屬素乙、歐芹屬素乙、佛手柑內酯、珊瑚菜素、氧化前胡素、水化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 hydrate)。此外,尚分出二種白色結晶:C11H10O5(熔點159~160℃)和(C14H14O4(熔點187~188℃)。中國藥材學:(1)白芷 全株含揮發(fā)油。由根揮發(fā)油中檢出29種化合物,含量較高的有甲基環(huán)葵烷、l-十四碳烯、月桂酸乙酯。根還含數種呋喃香豆素:比克-白芷素(byak-angelicin)約0.2%,比克-白芷醚(byak-angelicol) 約0.2%,以及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e)、歐前胡內酯(imperatorin)、異歐前胡內酯 (isoimperatori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另含花椒毒素(xanthotoxine)、紫花前胡甙元(印枳樹皮素,marmesin,nodakenetin)、東莨菪素(scopoletin)、脫水比克-白芷素 (anhy-drobyakangelicol)、新比克-白芷醚(sen-byakangelicol)、水合氧化前胡素、森比克白芷醚及去甲基栓花椒素(7-demethyl-subersin)。(2)杭白芷 根含數種香豆素及呋喃香豆素衍生物:歐前胡素、異歐前胡素、別歐前胡素 (alloimpera-torin)、珊瑚菜素、花椒毒酚(xanthotoxol)、異氧化前胡素、5-甲氧基-8-羥基補骨脂內脂、比克白芷醚、比克白芷素、氧化前胡素、水合氧化前胡素、香柑內酯。另含谷甾醇、硬脂酸及一種簡單香豆素和一種甾醇。有報道認為杭白芷含有香柑內脂,而白芷不含此成分,全株含揮發(fā)油。
【中藥化學鑒定】
(1)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ml,振搖5min后,靜置20min,取上清液1ml,加7% 鹽酸羥甲醇溶液與10%氫氧化鉀溶液各2-3滴,搖勻,置水浴上微熱,冷卻后,加稀鹽酸調至pH3-4,加1%三氯化鐵溶液1-2滴,顯紫紅色。(香豆素反應)(2)本品水浸出液滴于濾紙上,紫外燈(365nm)下顯藍色熒光。(香豆素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