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服用中成藥時,需要用一些特殊的“水”來送服,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療效。這些“水”包含黃酒、米湯、姜湯、淡鹽水等。
中醫(yī)認為,黃酒本身就是味中藥,藥性溫熱,有通經、活血、散寒的作用,用黃酒送服治療跌打損傷、氣滯血瘀、腰腿疼痛的中成藥,如云南白藥、跌打丸等,有利于藥效的發(fā)揮。米湯具有保護胃氣的作用,服用養(yǎng)腸胃、健脾、利膈等成藥,如消渴丸、回神丸等,可用米湯送服。食鹽能引藥入腎,服用治療腎虧、腎虛等的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左歸丸、右歸丸等,宜用淡鹽水送服。干姜具有散寒、溫胃的效用,把干姜熬成水來送服用于治療風寒感冒、兼有脾胃虛寒的中成藥,像藿香正氣片,能錦上添花。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怕麻煩,服中成藥習慣直接用白水服藥。其實白水送服中成藥也有講究,中醫(yī)認為熱水具有助陽氣、行經絡的功能,而涼水則具有降火氣的作用。而且疾病從中醫(yī)看也有寒熱之分,那么服藥最好順著病因來服藥,這就是中醫(yī)的“正治法”,即對燥熱之證(如發(fā)燒、上火),采用清熱之劑,若同時又用涼開水送服,則可增加清熱藥的效力。相反,若為虛寒之證(如風寒感冒),應服辛溫發(fā)表散寒之劑,此時就應用溫熱的水送服了。但是,根據(jù)水溫服藥也別“矯枉過正”,應先分清個人的體質,對于咽喉腫痛、上火發(fā)熱的人,應該服用清熱敗火的藥,如雙黃連片,盡管喝涼開水能解熱,但如果本身脾胃虛寒,反而會造成胃腸不適,影響藥效。
專家提示,胃火盛或習慣喝涼開水的人,發(fā)燒時最好以涼開水服藥,從而解熱降溫,加速藥效;而患有風寒感冒無汗時,最好用溫熱的水服藥,有助發(fā)汗,感冒自然好得快些。需要注意的是,熱水送服,是指水燒開后待溫熱時再飲用,以避免燙傷。
(轉載自《健康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服用中成藥時,需要用一些特殊的“水”來送服,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療效。這些“水”包含黃酒、米湯、姜湯、淡鹽水等。
中醫(yī)認為,黃酒本身就是味中藥,藥性溫熱,有通經、活血、散寒的作用,用黃酒送服治療跌打損傷、氣滯血瘀、腰腿疼痛的中成藥,如云南白藥、跌打丸等,有利于藥效的發(fā)揮。米湯具有保護胃氣的作用,服用養(yǎng)腸胃、健脾、利膈等成藥,如消渴丸、回神丸等,可用米湯送服。食鹽能引藥入腎,服用治療腎虧、腎虛等的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左歸丸、右歸丸等,宜用淡鹽水送服。干姜具有散寒、溫胃的效用,把干姜熬成水來送服用于治療風寒感冒、兼有脾胃虛寒的中成藥,像藿香正氣片,能錦上添花。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怕麻煩,服中成藥習慣直接用白水服藥。其實白水送服中成藥也有講究,中醫(yī)認為熱水具有助陽氣、行經絡的功能,而涼水則具有降火氣的作用。而且疾病從中醫(yī)看也有寒熱之分,那么服藥最好順著病因來服藥,這就是中醫(yī)的“正治法”,即對燥熱之證(如發(fā)燒、上火),采用清熱之劑,若同時又用涼開水送服,則可增加清熱藥的效力。相反,若為虛寒之證(如風寒感冒),應服辛溫發(fā)表散寒之劑,此時就應用溫熱的水送服了。但是,根據(jù)水溫服藥也別“矯枉過正”,應先分清個人的體質,對于咽喉腫痛、上火發(fā)熱的人,應該服用清熱敗火的藥,如雙黃連片,盡管喝涼開水能解熱,但如果本身脾胃虛寒,反而會造成胃腸不適,影響藥效。
專家提示,胃火盛或習慣喝涼開水的人,發(fā)燒時最好以涼開水服藥,從而解熱降溫,加速藥效;而患有風寒感冒無汗時,最好用溫熱的水服藥,有助發(fā)汗,感冒自然好得快些。需要注意的是,熱水送服,是指水燒開后待溫熱時再飲用,以避免燙傷。
(轉載自《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