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49歲的農民老張,背負“懶漢”的惡名長達20多年。在鄉(xiāng)親眼里,作為壯勞力的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農家活一點兒也拿不起來,趟地趟上二、三壟,就覺得胸悶、胸痛、氣短,嚴重時甚至都要暈厥過去。讓老張苦悶的是,去了多次鄉(xiāng)衛(wèi)生院和縣醫(yī)院,做了心電圖檢查和X線照射,看了無數次醫(yī)生,啥毛病也沒發(fā)現(xiàn)。在街坊鄰里看來,他就是個名副其實的懶漢。
一心要證明自己清白的老張,專程來到黑龍江省大慶油田總醫(yī)院做“64排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接診的醫(yī)生是全省首位醫(yī)學影像學博士后、該院CT室主任孫建男教授。當得知老張20多年的遭遇后,孫主任查得格外仔細。檢查結果出來了,老張的心臟的確有異常,這種異常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心臟病,而是先天性血管變異,學名稱之“壁冠狀動脈”和“心肌橋”。
先進的醫(yī)學科技手段,終于為“懶漢”老張洗清了“冤屈”。孫建男教授解釋說,一般人的冠狀動脈通常走行于心臟心外膜下的脂肪組織中,而老張的部分冠狀動脈卻長在心臟肌肉內,在心肌內行走一段距離后又浮出到心肌表面來,這為“壁冠狀動脈”,覆蓋其表面外形似“橋”的心肌纖維稱為“心肌橋”。由于心肌纖維覆蓋了部分冠脈血管,當心臟收縮時,會“擠住”血管,導致冠脈管腔相對狹窄,影響局部心肌供血,從而引發(fā)心悸、心絞痛、心率失常、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冠狀動脈心肌橋作為常見的解剖變異現(xiàn)象,其尸檢檢出率高達15%~65%。1960年人們經冠狀動脈造影時,才在臨床中發(fā)現(xiàn)1例患者,并首次在臨床引入“心肌橋”的概念。長期以來,“壁冠狀動脈”和“心肌橋”始終被認為是良性病變,而隨著檢查和治療技術的提高,人們已認識到“心肌橋”對壁冠狀動脈形態(tài)學和血流動力學可產生一定影響,并引發(fā)各種臨床癥狀?!靶募颉倍嘁娪谠l(fā)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且多發(fā)生于左冠狀動脈前降支。近期,“心肌橋”導致心律不齊、室上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心肌缺血、急性冠脈綜合征、心臟移植后猝死等并發(fā)癥的報道開始逐漸增多。
目前,常規(guī)的冠脈造影仍是臨床診斷“心肌橋”的金標準,但因種種原因,臨床檢出率尚不到2%,多數病人被臨床漏診。當心臟以正常節(jié)律收縮時,壁冠狀動脈不易形成阻塞,而在情緒緊張或劇烈活動時,由于“心肌橋”的頻繁擠壓,易使壁冠狀動脈血流灌注減少而引發(fā)心肌缺血。本文提到的農民老張,就是因為醫(yī)生大多不認識此病,加上常規(guī)身體檢查缺乏特異性,因而多年來未被確診。讓人欣喜的是,現(xiàn)今最先進的多排CT血管成像和多層面重建技術,可提高時間及空間分辨率,在診斷和篩查冠心病的同時,能進一步觀察并確診“心肌橋”、壁冠狀動脈等各種解剖變異,并能檢測“心肌橋”的位置、厚度等,由此解釋患者一部分的臨床癥狀。
孫建男教授指出,“心肌橋”的不同臨床表現(xiàn)與其厚度、壁冠狀動脈的長度以及血管受壓的程度有關。像老張這樣的病人,日常生活中應盡量避免情緒激動,或盡量減少繁重的體力勞動。臨床中可給予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等藥物來緩解癥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49歲的農民老張,背負“懶漢”的惡名長達20多年。在鄉(xiāng)親眼里,作為壯勞力的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農家活一點兒也拿不起來,趟地趟上二、三壟,就覺得胸悶、胸痛、氣短,嚴重時甚至都要暈厥過去。讓老張苦悶的是,去了多次鄉(xiāng)衛(wèi)生院和縣醫(yī)院,做了心電圖檢查和X線照射,看了無數次醫(yī)生,啥毛病也沒發(fā)現(xiàn)。在街坊鄰里看來,他就是個名副其實的懶漢。
一心要證明自己清白的老張,專程來到黑龍江省大慶油田總醫(yī)院做“64排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接診的醫(yī)生是全省首位醫(yī)學影像學博士后、該院CT室主任孫建男教授。當得知老張20多年的遭遇后,孫主任查得格外仔細。檢查結果出來了,老張的心臟的確有異常,這種異常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心臟病,而是先天性血管變異,學名稱之“壁冠狀動脈”和“心肌橋”。
先進的醫(yī)學科技手段,終于為“懶漢”老張洗清了“冤屈”。孫建男教授解釋說,一般人的冠狀動脈通常走行于心臟心外膜下的脂肪組織中,而老張的部分冠狀動脈卻長在心臟肌肉內,在心肌內行走一段距離后又浮出到心肌表面來,這為“壁冠狀動脈”,覆蓋其表面外形似“橋”的心肌纖維稱為“心肌橋”。由于心肌纖維覆蓋了部分冠脈血管,當心臟收縮時,會“擠住”血管,導致冠脈管腔相對狹窄,影響局部心肌供血,從而引發(fā)心悸、心絞痛、心率失常、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冠狀動脈心肌橋作為常見的解剖變異現(xiàn)象,其尸檢檢出率高達15%~65%。1960年人們經冠狀動脈造影時,才在臨床中發(fā)現(xiàn)1例患者,并首次在臨床引入“心肌橋”的概念。長期以來,“壁冠狀動脈”和“心肌橋”始終被認為是良性病變,而隨著檢查和治療技術的提高,人們已認識到“心肌橋”對壁冠狀動脈形態(tài)學和血流動力學可產生一定影響,并引發(fā)各種臨床癥狀?!靶募颉倍嘁娪谠l(fā)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且多發(fā)生于左冠狀動脈前降支。近期,“心肌橋”導致心律不齊、室上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心肌缺血、急性冠脈綜合征、心臟移植后猝死等并發(fā)癥的報道開始逐漸增多。
目前,常規(guī)的冠脈造影仍是臨床診斷“心肌橋”的金標準,但因種種原因,臨床檢出率尚不到2%,多數病人被臨床漏診。當心臟以正常節(jié)律收縮時,壁冠狀動脈不易形成阻塞,而在情緒緊張或劇烈活動時,由于“心肌橋”的頻繁擠壓,易使壁冠狀動脈血流灌注減少而引發(fā)心肌缺血。本文提到的農民老張,就是因為醫(yī)生大多不認識此病,加上常規(guī)身體檢查缺乏特異性,因而多年來未被確診。讓人欣喜的是,現(xiàn)今最先進的多排CT血管成像和多層面重建技術,可提高時間及空間分辨率,在診斷和篩查冠心病的同時,能進一步觀察并確診“心肌橋”、壁冠狀動脈等各種解剖變異,并能檢測“心肌橋”的位置、厚度等,由此解釋患者一部分的臨床癥狀。
孫建男教授指出,“心肌橋”的不同臨床表現(xiàn)與其厚度、壁冠狀動脈的長度以及血管受壓的程度有關。像老張這樣的病人,日常生活中應盡量避免情緒激動,或盡量減少繁重的體力勞動。臨床中可給予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等藥物來緩解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