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惡性腫瘤的轉移過程的基本步驟包括原發(fā)性瘤增殖,瘤細胞侵襲毗鄰基底膜和基質及正常細胞,瘤細胞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存活并進入靶器官的微血管中增殖或形成微轉移灶,腫瘤間質內新血管生成使轉移瘤快速生長等。因此,有效的抗侵襲、抗轉移藥物是抗腫瘤治療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目前,中醫(yī)藥預防腫瘤的侵襲和轉移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視,中藥作用機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誘導細胞凋亡
針對轉移的腫瘤細胞多具有低免疫性原性和逃避功能的特點,中藥可通過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來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如黃芪、黨參、茯苓等補益中藥可誘導白細胞介素-2(IL-2)、腫瘤壞死因子(TNF)等細胞因子產(chǎn)生,并提高相應細胞因子活性;淫羊藿多糖能體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使bcl-2和C-myc基因以及mRNA蛋白表達下降?;钛鲋兴幰材苷T導腫瘤細胞凋亡,如丹參酮阻滯HL-60細胞進入S期,抑制DNA的合成從而誘導細胞凋亡;莪術中的欖香烯能阻滯腫瘤細胞從G2/M期進入S期并誘發(fā)其細胞凋亡,對腫瘤有確切療效。劇毒中藥雄黃可通過誘導荷瘤(L-1210和H22)小鼠的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細胞DNA的合成等多種因素發(fā)揮抗腫瘤作用。
改變細胞黏附
增加腫瘤細胞之間的間質黏附,降低腫瘤細胞與基底膜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之間的異質黏附,是抑制腫瘤細胞轉移和侵襲的又一種有利措施。研究發(fā)現(xiàn),由苦參、沙參、人參等組成的沖劑可抑制肺癌患者黏附分子和循環(huán)內皮細胞的表達,減輕內皮細胞的通透性,阻斷腫瘤細胞的黏附,從而減少轉移的形成。
降低血液黏稠度
腫瘤患者存在著血液黏稠度高、血液流變性異常及微循環(huán)障礙等病理改變。
活血化瘀中藥可以改善血液高黏高凝狀態(tài),從而抑制腫瘤轉移,如三棱、莪術、當歸、川芎、紅花、青皮、水蛭、穿山甲等對實驗動物血液的高黏狀態(tài)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丹參等可改善機體的血液循環(huán),增加局部血流量,糾正局部缺氧狀態(tài),使抗癌藥物深入瘤體而充分發(fā)揮作用。
調整免疫監(jiān)控能力
應用于臨床抗腫瘤治療的,從當歸、豬苓、丹參、香菇等多種中草藥中提取的多糖類中藥活性成分,對移植性腫瘤Lewis、Ec、Hep、S180、B16等瘤株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藥多糖已被證明有廣泛的抗癌譜;富含多糖類化合物的中藥還可增強巨噬細胞的功能活動,巨噬細胞激活后生成的一氧化氮、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等通過誘導白細胞聚集和細胞毒作用而起到抗腫瘤轉移、侵襲的作用;中藥多糖還能通過誘導內源性的白細胞介素、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等細胞因子發(fā)揮抗腫瘤作用。
分化、誘導作用
腫瘤細胞的分化治療可替代或補充傳統(tǒng)細胞殺傷治療。異黃酮是一種天然植物雌激素類化合物,有廣譜抗腫瘤生長、分化誘導和化學預防作用。異黃酮的典型代表化合物金雀異黃素的作用機制與酪氨酸激酶抑制有關,有多種誘導細胞分化和化學預防作用;其他異常酮類化合物存在于大豆、葛根等植物中,也具有明顯的分化、誘導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前激肽釋放酶激活劑(PKA)、蛋白激酶(PKC)等有關。
總之,中醫(yī)藥在抗腫瘤治療方面有獨特優(yōu)勢,其不良反應較低,療效也相當于化學合成藥物,有些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臨床,有的正在臨床試驗和動物實驗階段??梢灶A測,中醫(yī)藥在抗腫瘤轉移、侵襲治療方面將打開一個新局面。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惡性腫瘤的轉移過程的基本步驟包括原發(fā)性瘤增殖,瘤細胞侵襲毗鄰基底膜和基質及正常細胞,瘤細胞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存活并進入靶器官的微血管中增殖或形成微轉移灶,腫瘤間質內新血管生成使轉移瘤快速生長等。因此,有效的抗侵襲、抗轉移藥物是抗腫瘤治療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目前,中醫(yī)藥預防腫瘤的侵襲和轉移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視,中藥作用機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誘導細胞凋亡
針對轉移的腫瘤細胞多具有低免疫性原性和逃避功能的特點,中藥可通過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來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如黃芪、黨參、茯苓等補益中藥可誘導白細胞介素-2(IL-2)、腫瘤壞死因子(TNF)等細胞因子產(chǎn)生,并提高相應細胞因子活性;淫羊藿多糖能體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使bcl-2和C-myc基因以及mRNA蛋白表達下降?;钛鲋兴幰材苷T導腫瘤細胞凋亡,如丹參酮阻滯HL-60細胞進入S期,抑制DNA的合成從而誘導細胞凋亡;莪術中的欖香烯能阻滯腫瘤細胞從G2/M期進入S期并誘發(fā)其細胞凋亡,對腫瘤有確切療效。劇毒中藥雄黃可通過誘導荷瘤(L-1210和H22)小鼠的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細胞DNA的合成等多種因素發(fā)揮抗腫瘤作用。
改變細胞黏附
增加腫瘤細胞之間的間質黏附,降低腫瘤細胞與基底膜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之間的異質黏附,是抑制腫瘤細胞轉移和侵襲的又一種有利措施。研究發(fā)現(xiàn),由苦參、沙參、人參等組成的沖劑可抑制肺癌患者黏附分子和循環(huán)內皮細胞的表達,減輕內皮細胞的通透性,阻斷腫瘤細胞的黏附,從而減少轉移的形成。
降低血液黏稠度
腫瘤患者存在著血液黏稠度高、血液流變性異常及微循環(huán)障礙等病理改變。
活血化瘀中藥可以改善血液高黏高凝狀態(tài),從而抑制腫瘤轉移,如三棱、莪術、當歸、川芎、紅花、青皮、水蛭、穿山甲等對實驗動物血液的高黏狀態(tài)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丹參等可改善機體的血液循環(huán),增加局部血流量,糾正局部缺氧狀態(tài),使抗癌藥物深入瘤體而充分發(fā)揮作用。
調整免疫監(jiān)控能力
應用于臨床抗腫瘤治療的,從當歸、豬苓、丹參、香菇等多種中草藥中提取的多糖類中藥活性成分,對移植性腫瘤Lewis、Ec、Hep、S180、B16等瘤株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藥多糖已被證明有廣泛的抗癌譜;富含多糖類化合物的中藥還可增強巨噬細胞的功能活動,巨噬細胞激活后生成的一氧化氮、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等通過誘導白細胞聚集和細胞毒作用而起到抗腫瘤轉移、侵襲的作用;中藥多糖還能通過誘導內源性的白細胞介素、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等細胞因子發(fā)揮抗腫瘤作用。
分化、誘導作用
腫瘤細胞的分化治療可替代或補充傳統(tǒng)細胞殺傷治療。異黃酮是一種天然植物雌激素類化合物,有廣譜抗腫瘤生長、分化誘導和化學預防作用。異黃酮的典型代表化合物金雀異黃素的作用機制與酪氨酸激酶抑制有關,有多種誘導細胞分化和化學預防作用;其他異常酮類化合物存在于大豆、葛根等植物中,也具有明顯的分化、誘導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前激肽釋放酶激活劑(PKA)、蛋白激酶(PKC)等有關。
總之,中醫(yī)藥在抗腫瘤治療方面有獨特優(yōu)勢,其不良反應較低,療效也相當于化學合成藥物,有些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臨床,有的正在臨床試驗和動物實驗階段??梢灶A測,中醫(yī)藥在抗腫瘤轉移、侵襲治療方面將打開一個新局面。